少年驯马人(小小说)
(2009-06-20 21:31:17)
标签:
烈马马背蒙古马群小说故事民间传说培养孩子成才 |
分类: 小说诗歌 |
(小小说)
驯马人,就是驯马的人呗。
想成为真正的驯马人,那可不是简单的事,得什么样的烈马都敢骑,能骑,还得能驯服它。
小驯马人阿拉坦都阿萨就做到了这点。
那时候蒙古的牧马人随着水草地,赶着马群流动生活,所以,小阿拉坦只读了两年书就帮助爸爸牧马了。
后来爸爸从马背上跌下来,被马群踩伤,于是他从14岁就开始代替父亲牧马,到16岁就成了一个名副其实的牧马人了。
牧马人很多,但是真正能叫得响的却不多。小阿拉坦不满足于一般的驯马,他总是愿意骑那跑得最快的剽悍马。
生马都是随马群在草原长大的,自由散漫惯了,特别生性,不愿让人骑。如果有人骑上去,它会不服的两腿站起来或者猛尥蹶子,直到把背上的人摔下来为止。
阿拉坦最初驯马的时候也被生马摔下来过多次,但他不死心,还坚持训练生马。他还让妈妈给他缝了沙袋绑在腿上,练腿脚、练跳高……日久天长,多高的马他都能一下子跳上去,然后用两腿夹着马背,在草原上飞奔起来……
他还用粗绳子自己做了个特别的马脖子套,跳上马背,右手一甩就把绳子套在马脖子上,比抓马鬃稳当多了。他裤裆里续上厚厚的棉花,像马鞍子似的……多烈性的马也甩不掉他!
等到马跳累了的时候,他抽出马鞭子甩在马屁股上,任凭烈马“风驰电掣”……马跑累了、老实了、一天、两天、十天半月……马终于服了,这时他又抚摸马,给马刮身子,亲近他……马是通人性的,逐渐就被驯服了。
他除了驯马还有一个本事就是打野兔,草原上野兔不少,时不时就蹿出一只。蒙古猎手都善于打兔子,他们腰上别着个“陶赖(兔)棒子”有40厘米左右长,一头有个像镰刀似的弯形把,头上镶上一定重量的铅或锡。发现野兔,离10~20米远甩出棒子,就能打中兔子。
阿拉坦也做了个“陶赖棒子”,没有铅和锡,他就钉了个铁螺丝疙瘩。可是他打了好几次,连兔子边都不沾。以后在自家蒙古包旁立了个靶子,天天去练。开始是10米,以后增加到15米、20米……练了3个多月,他竟十有八九的能打中了。从此,家中常常吃到兔肉。他也悟出了一个道理:只要下决心刻苦学,什么都能学会。
有一次,他打伤了一只兔子,那兔子一瘸一瘸的还跑,忽然被窜出的一只狐狸叼跑了。
他飞身上马就追,终于从狐狸嘴里,把那只兔子抢了回来。三天后,那只狡猾的狐狸也被他打住了。
这一年,蒙古的一位王爷得到了一匹“红宗烈马”,几个有名的驯马人都无法制服它,后来把他请去了。
“红宗烈马”被拴在马场的一根柱子上,只见那马身高腿长,一身火一样闪亮的红毛。
马看他走近,四蹄踏动,用前蹄子刨地,扬扬脖子大叫一声,似乎没把他放在眼里。
王爷问他:“这马怎么样?可以制服它吗?”
“王爷,这是匹好马,让我试试吧……”
他拎着马脖子套绳慢慢向马走去,从木柱子上解开缰绳,可是这马倒退着不跟他走,他拉了一下,那马还是倒退……这时他喊了一声:“呆!老实点!"
那声音无比威武,似乎把马震住了,这次再牵马。那马就跟他走了两步。只见他一下子跃上马背,瞬间就给马拴上了马嚼子。
马立即大叫了一声,前腿直立,接着又横蹦乱跳起来……阿拉坦却像粘膏一样牢牢地粘在马背上。那马蹦了一阵子,甩不下他只好不蹦了,这时他一抖缰绳,从背后抽出马鞭,几鞭子马就像箭似的跑出去了。
马在场上箭一样飞奔,阿拉坦稳稳地坐在马背上,王爷和看热闹的人直劲说:这小子真行!”
马跑了几圈累了,慢下来了,阿拉坦心想这回服了吧?他把马骑到木柱子旁下了马,把马栓在柱子上拍拍它的脖子说:“怎么样?歇一会吧……”
王爷迎过来笑着说:“阿拉坦,你小伙子真行啊!”
阿拉坦说:“没啥,多厉害的马也斗不过人。”
阿拉坦每天都来驯马,十几天之烈后马终于听他的摆布了。
王爷想试试马,可是马还是不让王爷骑,王爷也不敢骑。
“阿拉坦,这马为什么听你的不听我的呢?”
“这马一是欺生,二是看骑马的人的精神和技术能不能震住它。您若听我的,半个月包你能骑这匹马……”
王爷当然想征服这匹马,可是他配上鞍子试了好几次,马也不让他骑……后来,王爷只好死了心说:“阿拉坦,你是真正的驯马人,这匹马就送给你吧。”
阿拉坦后来就骑着这红鬃烈马回家了,家乡的人都钦佩的称他为“少年驯马人”。
欢迎浏览点评我的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