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受过早期教育人的特点

(2008-12-30 15:25:05)
标签:

幼儿早期教育

培养孩子成才

家长科学育儿

家庭教育

望子成龙

分类: 幼儿早期教育

受过早期教育人的特点

中耀  

对孩子进行早期教育,绝不是因望子成龙心切,盲目地把教育孩子的时间过早的往前提。是因为经过教育科学专家的多年探索以及大量实践证明:幼儿的生理和心理,已经具备了接受早期教育的可能性。对幼儿进行早期教育,能有效的促进幼儿的智力发育,使之能够最大限度的发挥出其潜在的才能。

本文不想论述这方面问题,而是想侧重谈谈受过早期教育人的特点,对这个问题的深入了解,有利于推动早期教育的开展。

早期教育和非早期教育的主要区别在于:前者主要是在婴幼儿大脑发育过程中进行教育;而后者一般说则是在儿童大脑发育接近成熟或成熟之后才进行教育。由于外界刺激(广泛的教育和训练)对于人的大脑及其功能发育,有着巨大的影响和促进作用,所以受过早期教育的人,其大脑功能多优于没受过早期教育的人;反之,如聋哑人的孩子,说话多较迟;旧社会育婴堂的孩子,因放置在幽暗的育儿间终日没人理,其智能较正常家庭的孩子低下得多。

众所周知:狼孩,因为在其幼儿发育的最佳期,失去了人世的生活,接受了“狼的教育”,所以在被带回人间后,虽然人们重新对他进行了广泛的努力教育,但是他仍然“狼性不改”,智力始终无法提高,且不适应人世的生活。这说明:对孩子进行早期教育,对培养孩子成才来说,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受过早期教育的人,一般有如下特点:

一、有早慧表现。他们普遍学习得早:如李白“五岁读六甲、十岁观百家”;杜甫“七岁思即壮,开口诵凤凰”;白居易五岁能写诗;南梁文学家陆云公五岁诵《论语》九岁读“汉书”;南梁文学家江革,六岁就能写文章;北宋诗人杨亿,七岁能文,与客对答如流;北宋词人晏殊,七岁能文;宋寇准七岁就写下了《咏华山诗》“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举头红日近、俯首白云低”人人为之惊奇。我国自古有早期教育传统,因早期教育而早慧的人是不少的。

二、记忆力好。他们普遍记忆力突出,早期教育使孩子大脑发育好,记忆力自然突出。如南朝、梁、文学家王僧儒,常为人抄书以养母,写毕即能“过目成诵”;南朝、梁、诗人范云,六岁从姑父读《毛诗》日诵九纸;东汉末年“建安七子”之一的王桀,一次,友人让他默诵碑文,他看了一遍,随即默诵下来;周总理受过早期教育,只要他见过一面的人,多年以后还能叫出对方的名字。他与女作家韩素音的丈夫(印度人)谈中印边界时,竟能说出很多山名和山的高度;受过早期教育的几个孩子:长沙的王昂、上海的冯遐、内蒙古的陈新午,都是只用了一天时间,就学会了“九九歌”。

三、学习效果好。他们普遍感觉学习是趣事……因此,学习起来轻松愉快,能取得常人达不到的成绩。如三国诗人曹植,学业优秀,十岁时已能诵诗赋数万言;周总理在学校的学习成绩总是最优异的,当年在南开临毕业前,许多学生为了应付毕业考试,不得不放弃了所担任的社团工作,周总理仍身兼八职。许多学生起早贪黑看书,周总理则只利用自修时间就轻松愉快的取得了好成绩;郭沫若少年时不用功,常常偷着去校外玩。可是因为脑筋好,他每次考试都名列前茅,成绩远远超过那些拼命用功的大同学;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的孩子们,他们能以优异成绩提前升入大学,都和他们受过早期教育有关。

四、聪明机智。他们普遍能应激、敏捷的解决一般人感到棘手的问题。如司马光破瓮救人;曹冲称象以及明朝的神童解缙,巧妙上书言事,在取得皇帝朱元璋信任后,他居然又写了“太平十策”,使皇帝采纳了他的谏言,避免了朱元璋制造更多的冤假错案和滥杀无辜……

五、颇有辩才。他们普遍能言善辩,“口才”出众。人的演讲“口才”,绝不只是口头功夫。根本在于周密的思想、深厚的学识、灵敏的大脑。受过早期教育的人,因为学得早、学识广博、反应机敏,自然多有好口才。如南朝文学家徐陵,八岁能文,十三岁通老庄,博涉史籍,善于雄辩;诗人阮卓,自幼聪敏,笃志经籍,善于谈论;东魏诗人裴让之,精明强辩,早得声誉;十六国后秦的释道融,博通经典,以宣讲佛法闻名。一位来自斯里兰卡的婆罗门佛徒,自觉博闻多学,要与他辩论,声言胜者才能传道。届时,皇帝、王公、大臣听众云集,结果释道融大胜,婆罗门佛徒羞愧而去;孔融十岁时去拜见名人李膺,虽高朋满座,但孔融侃侃而谈,座人皆惊。中大夫陈炜听人们介绍孔融如何聪明,便不以为然的说:“小时聪明,大必了了。”孔融马上回了一句:“想君小时,必甚聪明。”众人哈哈大笑,陈炜则一时无言以答。

六、成绩优异。他们普遍在学业、事业上取得优异成绩。李白、杜甫、白居易在诗歌上所达到的高峰,是一般诗人难以企及的;周总理的政绩更是我们熟知和敬仰的。美国前总统尼克松说:“在过去二十五年里,我有幸会见过的一百多位政府首脑中,没一个人在敏锐的才智、哲理的通达和阅历带来智慧方面能超过他……”;郭沫若是诗人、文学家、剧作家、历史学家、考古学家……时任中宣部长的周扬曾赞郭沫若:“他是百科全书式的人物”;还有林则徐、谭嗣同、李大钊、瞿秋白……等等,他们无论在事业上和做学问上,都取得很高成就。

七、兴趣广泛。他们普遍脑力充沛,精力有余,涉猎广泛,对多方面的事物发生兴趣。周总理诗文很好,书法也好,在学生时代对美术、音乐、戏剧都有爱好;郭沫若的兴趣和博学就更广泛了;南宋诗人王微长于诗词歌赋,他的书法、绘画也好,此外还解音律、通医药……南朝诗人柳恽,少好学,善尺牍,好医术,尽其精妙,还善弹琴、工弈棋……备受竟陵王(即梁武帝萧衍)赞他说“柳恽可谓具美,分其才艺,足了十人。”

综观上述普遍的规律性的表现,使我们感到他们所具有的超常心理特点和聪明才智,完全是早期教育的结果。我们为了行文方便做了分条论述,实质上是互相密切联系,互为因果的。我期望这篇短文能引起人们对早期教育的重视,积极研究它、推广它,使它在培育优秀人才中,发挥出更大的、应有的作用。

早期教育虽然是培育优秀人才的重要渠道。但并非所有受过早期教育的孩子都能成才。它要求家长首先有育儿成才的坚定信念,能积极正确对孩子进行教育;同时也要求孩子能对学习产生兴趣并养成学习习惯,还要能勤奋学习为二大前提,二者缺一不可。对此,有的家长和孩子可以做到而取得成功,有的家长却费尽九牛二虎之力也收不到良好效果。

这是培育人才的复杂性,家长务必很好的研究育儿艺术,努力学习和掌握正确的育儿方法,借鉴他人的成功经验,不断总结自己的经验教训,千方百计的把孩子培养成才。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