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一对孪生小画家

(2007-12-08 20:01:05)
标签:

我记录

我的校园

教育杂谈

随笔

感悟

学生

智商

孩子

优生

教育

理想

聪明

早期教育

小画家

幼儿

分类: 幼儿早期教育

一对孪生小画家

中耀

  冯丽和冯英是一对孪生姐妹。1975年8月生,1980年7月五岁的小姐俩在贵阳市幼儿画展中,以天真烂漫、形象生动的图画,引起了广大观众的注意。她们多次为观众现场做画,没次都引起观众的惊喜和赞扬,被称为“孪生小画家。”
  小姐妹的父亲叫冯济源,摄影工作者,热爱美术;母亲叫江大伦,是中医学院的教师。小姐妹还有个哥哥叫冯江,在小学读书。冯家祖辈多书法家,冯江受长辈影响,从小也喜欢写字,画画。每当爸爸给小江讲绘画技法时,小姐俩也在一旁听着,还常常抢画笔乱画一通,可不久就有点模样了。小姐俩不光在家画,到幼儿园也在墙壁和过道里乱画。这当然不好,阿姨没收了她们的粉笔,可是孩子的兴趣是挡不了的,所以她们只好偷偷的画。
  父亲了解到这个情况,知道孩子心中已经种上了美的种子,就和阿姨商量,允许她们往纸上画,阿姨当然支持。
  1979年下半年,贵阳市成立了一个幼儿教师图画培训班,恰好小姐俩所在的机关幼儿园也派来了一位图画老师,又因为市里要办幼儿画展,这样幼儿园就成立了一个幼儿国画小组,两个小姐妹自然都参加了。从此小姐俩开始在图画老师的辅导下系统学画。到幼儿园有老师教,在家有爸爸教。不光临摹,还常常到外边去写生:“甲秀楼”、“朝阳桥”、美好的山水、高雅的竹菊,漂亮的金鱼、活泼的小动物……都成了她们描绘的对象。在观众的赞美声中,更激励了小姐俩的兴趣,绘画已经成为她们生活的一部分,她们的绘画水平也有了很快的进步。
  逐渐地,小姐俩不光能摄取事物的外形,还能够通过事物表达自己的思想。一次姐姐冯丽画了一张“金鱼追逐图”,她给这画起了个名字叫《加油》。问她:“为什么叫加油呢?”她说:“它们在赛跑呢”“那么谁第一呢?是跑在前面的‘水泡眼’吗?”“不!是已经跑到头又回来喊大家加油的‘小珍珠’!”
  妹妹小英也不甘落后,一段时间姐姐受表扬多便产生了一点骄气。妹妹就画了个骄傲的大公鸡,挺胸扬脖,可是身子斜着。姐姐问:“为什么身子斜着呢?”妹妹说:“骄傲的公鸡,一定会跌倒。”姐姐大概是领会了妹妹的意思,以后改了自己的毛病。
  小姐俩看大人们的画上都要加盖印章,也希望自己有个印章,一位金石家给她们刻了一个印章。她们十分高兴,每次画完画,都认真的,端正的把自己的印章盖在画上。
  她们的画有五、六百幅了,其中很多幅公开展出并得过奖。在全国人民慰问边防战士时,她俩还给解放军叔叔邮去了自己认真作的画,报纸对此给予了报道。
  从这对孪生小画家的成长过程看,孩子还是应当及早学些什么好。早学习,早出成果;其次,她俩的学画过程也让我们看清:孩子对某些事物感兴趣,绝不是天生的,而是和环境分不开的,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更是同家长的引导和培养密不可分的。冯丽、冯英出生在书画之家,父亲有意识地引导她们从小接触绘画,培养了她们对绘画的兴趣,使她们热爱上了绘画。如果她们接触的是其它学业,当然她们也可能另有专攻。
  现实生活中,有些家长以为孩子学什么完全在于先天素质,所以不是积极引导,而是盲目等待。这种看法和做法值得考虑。当然,孩子一生的发展会因各方面条件变化而变化,孩子本身条件也将限制他的发展(如矮胖型体就不适合学舞蹈),抛开这些因素外,大人早为孩子创造一定条件,让孩子及早学一两门东西是可能的,也是可取的。还应当提到,大人还要善于发现和引导孩子,如果冯家小姐妹的父亲和阿姨们不支持小姐俩画画,或者幼儿园没组织孩子学画,而老师们又反对和阻止小姐俩画画,这两个孩子的结果又会是怎样的呢?

    这些问题不值得思考吗?培养孩子不是轻而易举就能成功的,当家长的更应当从长远的观点去做深入的考虑和安排。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