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三岁识字三千的黄军泽

(2007-12-04 14:11:03)
标签:

我记录

我的校园

教育杂谈

随笔

感悟

学生

智商

孩子

优生

教育

理想

聪明

早期教育

博士

大学

分类: 幼儿早期教育

 三岁识字三千的黄军泽

中耀

    黄军泽在两岁零十个月时,就能识字三千并会读英文字母和汉语拼音字母;三岁半时已经能背诵许多首唐诗、会写字、算简单的加减法,还会背乘法口诀,看算式心算等。他的智力远远高出同龄儿童,因此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
    《广东青年》《南方日报》《四会县报》,都曾采访并报道过他;肇庆地区还给他拍了电视新闻,由广东电视台播放了;省、地、县各级妇联也去人专程采访……马来西亚的《华商报》、香港的《香港新闻晚报》也对他进行了报道。《华南商报》用大号黑体字介绍黄军泽“三岁儿童识字三千”,同时刊登了小军泽学习的四幅照片。
    那么黄军泽是天生的“神童”吗?他小时的学习情况是怎样的?父母是怎样教育他的?有些什么经验可供我们借鉴?下面我们就具体加以介绍:
     1977年农历4月29日,小军泽出生在广西四会县,初生时体重七斤半。爸爸黄福强是四会县大旺农场供销社的售货员,当年已40岁了;妈妈陆永琴是农场工人,27岁。孩子出生不久经常冒冷汗,大人担心地抱他去看医生,医生说是身体虚弱。为了使孩子身体强健,母亲就用党参给孩子泡水喝。后来能吃些食物时,经常喂他吃些瘦肉、牛奶、蛋、鱼和猪骨粥……也许是因为经常食用这些富含蛋白质、磷、钙的营养品,对孩子发育起了良好作用,五个月后,小军泽发育得很健壮,见到孩子的人都说:这孩子有一岁孩子那样大。

    军泽一小和普通孩子并没有什么差别:一岁会走路,并冒话叫爸爸、妈妈。一岁三个月时,爸爸妈妈由于工作忙,把他送回广西姥姥家抚养。结果孩子两岁多了还不会说话,甚至把先前会说的“爸爸”“妈妈”也忘了。原来小军泽的姥姥每天忙着做活,根本没时间和孩子说话。爸爸妈妈很着急,只好把他又带回广东来。眼见两岁多的孩子连常用话都不会说,难道孩子是先天发痴吗?观查孩子并没有毛病,于是爸爸、妈妈抓紧一切时间教孩子说话,几个月后小军泽就学会了不少话,效果出乎意料的好。爸爸还经常带他到供销社去,让他接触更多的人,多听、多学。一个月后,许多日常用语小军泽几乎全会说了。

      军泽的爸爸40岁得子,对孩子百般疼爱,但他并不娇惯孩子,他想的是育儿成材。他有自己的设想:先教儿子说话,四岁时再教儿子识字。这也是因为单位里有同志就是这样做并取得成绩的。

    军泽的爸爸、妈妈白天都要上班,家中无人照顾他,所以小军泽白天也跟着爸爸到供销社去。爸爸工作时,他就自己围着柜台玩。一天,爸爸偶然发现他用手指着柜台里的商品价格卡片念叨:牙膏、牙刷、香皂、暖水瓶……爸爸和其他售货员大为惊奇,以为这孩子真的识字。爸爸把卡片拿出来问他,原来他并不认识字,是从爸爸和别人那里听来的。从这件事爸爸发现小军泽的记忆力很好,于是提前教他学字。这时小军泽才两岁零八个月。

    开始,爸爸写1234……10,象商品价格卡那样贴在柜台边,每天教他读几遍。一个星期后,他就全能认识下来了。接着爸爸又开始教他汉字,先从他熟悉的东西教起:眼、耳、鼻、手、脚; 爸爸、妈妈、叔叔、脸盆、毛巾、香皂……由于同日常生活结合得紧密,他一天能认识四、五个字。这让周围的售货员都夸奖他,也引起了小军泽对学习的兴趣。
     黄福强的工作很忙,有时夜里还要加班。但是他始终把教育孩子的事放在心上。一有空就琢磨怎样教他效果会更好些。他发现自己的教法速度不快,因为每教一个字需要让孩子先去熟悉那个事物,而两三岁的孩子认识的事物总是有限的,怎样才能更好的挖掘孩子学习的潜力呢?……

    经过思索~实践,实践~思索,黄福强终于摸索到一套有效的教孩子识字的方法,使军泽学字的速度由每天四、五个,逐渐增加到十几个、二十多个、三十个、一百个、最高记录一晚上识字一百七十多个(根据最早期教育的规律看,孩子识字开始速度可慢些,后来可适当加快,通常以一天学三、五十字为宜——作者),结果仅用了五十个晚上就学会了三千字,于是小军泽就成了闻名远近的小“神童”。

黄福强教军泽识字的方法如下:
    1.实物教字:就是先教孩子已经认识的实物,如碗、筷、饭、米、窗、花……
    2.教同音字:选一些孩子已经认识字的同音字教,如教“钟”字时就把“中、忠、衷、终……”一块教给他。这样既好记、又可以进行比较,学起来速度就快。他的经验是:这时暂不要把字意都讲给孩子听,他认为那样会增加孩子记忆上的负担,在孩子理解力很弱的情况下,给孩子讲那些复杂的内容,反而会使孩子学不好、记不牢。
    3.通过动作教:也就是通过教者的形象动作,更好的表达字意,用以加强孩子的印象。如教“哭”字就装作哭的表情,教“跪”字,就做屈膝跪的样子等。
    4.配合声音教:凡是表现声音的字都用声音去配合,如“咚”就做打鼓的声音;如“呼”就做出呼的声音,孩子学起来生动有趣,便于记忆。
    5.反复教:孩子学字有时很快,但忘的也快,特别是学习速度快时或对那些比较抽象的字,不进行反复巩固是不行的。所以教过的字要随时进行复习,经过多次复习,孩子就可以比较牢固的记住了。
     黄福强就是用上述方法,每天共教军泽字两个小时左右,这中间适当让孩子玩,第二天再帮助孩子复习。经过五十天努力,军泽识字卡片已经贴满了大约有50公分厚的一大叠纸,共有2200多字。这时军泽才两岁零十个月,其间爸爸的心血是没少花的。

     小军泽逐渐出了名之后,报社记者和有关人员前来采访,有人还带来报纸和杂志让他读,除极生僻字之外,他都能读下来。为了考察军泽的辩字能力,有人故意把一些容易读错的字放在一起让他读,如“哀、衰、衷……等”,他都能准确的读出来。有人故意逗他说:“你读错了,这个‘衰’字读‘中’字音。”他把小鼻子一皱,自信的反驳说:“是念‘衰’,不是‘衷’字。”他还把堡字下半截掩住说:“上面是保字,下面是土字,加起来念‘堡’字。”
    他对个别字还能简单的解释它的涵义,如说:“绿是绿色的绿,碌是忙碌的碌……”

    考察黄军泽学习成长的过程,使我们清楚地看到“神童”并不是天生的。没有父亲昼夜不舍的努力,就没有小军泽学习的好成绩。当然黄福强也从大旺农场其他同志那里借鉴了许多经验,但是为什么小军泽的成绩比较突出呢?这就是因为黄福强洒的汗水更多的关系。
     黄军泽一小身体是比较好的,后来经常冒冷汗,医生光说是虚弱,以至父母给他吃补品,看来补品是起了一定作用。但是观察更多孩子,如果家庭饮食正常,孩子的营养是够用的,补充一点必要的肉、蛋、蔬菜也就可以了,没有必要补充那些营养药物。相反,有些家长怕孩子发育不好,往往给孩子吃过多的补药,如维生素A、B、C、蛋白糖……其实如果补充过量,反而可能起副作用。
    早学话是孩子早期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语言是思想的表现形式,为了提高幼儿智力和为孩子学习文化打基础,应当尽早教孩子学话。从黄军泽学习的过程看,学字完全可以和学话同时进行。唐朝大诗人白居易一小还不会发音时就学会认识几个字了,也证明这是确实可行的。孩子可以认识物品,当然也可以认识物品的符号——字,只是更高一级罢了。很多早慧儿童的实践证明,幼儿是完全可以学习,掌握很多字的。
    孩子的学习自然要大人教,但最根本的问题还在于孩子本人愿意学。所以想办法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和讲求教法,是父母们必须研究的问题。
    黄福强在教孩子识字的方法上下了不少工夫,因此小军泽的学习效果也就更好。当小军泽有了进步时就受到爸爸和周围人的赞扬,后来又有许多单位来访,登报、上电视,这都起了大大鼓舞军泽学习情绪的积极作用。
    从早期教育的角度看,黄军泽从两岁开始学话,是相当晚了,但他毕竟是在幼儿大脑发育期内学习的,因此学习成绩可以很快赶上来。假定黄军泽等到七周岁上学以后再学,恐怕学习的效果就不会这样快,也就没有这个小“神童”了。
    小军泽的事迹再次证明:根据孩子的能力,让孩子早学识字,只有好处没有坏处,也不会发生累坏孩子脑筋的事。黄军泽的实例,很好的回答了那些对这个问题担心的家长。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