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三好学生”——朱骁洵
中耀
班主任钱美琳老师是这样介绍朱骁洵的:
“骁洵身体健康,虽然年龄最小,可在班级里个子不是最小的。他虎头虎脑,脸儿又非常秀气,有一对水灵灵的大眼睛。上课时他的眼睛随着老师转,每堂课都是全神贯注,积极认真思索,正确回答提问。他理解力强,能概括课文提出的重点,说话词汇丰富,能流利的表达自己的思想。
一次,外校老师来我们班听公开课《狐假虎威》,我叫骁洵带表情地朗读狐狸说话。他就以狂妄自大的口吻来表达,大家听了感到这孩子简直是在演戏;另一次是让他表演《美丽的公鸡》,他真的象只骄傲的公鸡……说实话,老师打心里喜欢这孩子……
朱骁洵1974年1月14日出生于苏州,父亲朱上骝是苏州中学的教师,母亲肖雷原是苏州十三中外语老师,后调到国际旅行社苏州支社工作。
朱骁洵家中四口人,除父母外还有个姥姥。父母上班后就由姥姥带他。姥姥没什么文化,但是很喜欢他,骁洵很小时,姥姥就和他唠唠叨叨地说话。所以骁洵六个月时就会懂事地表演一些“节目”,如说:“不许动!”“投降!”他就举起双手。八个月时他已经会坐着,自己上下摆手玩。妈妈说:“预备,起!革命军人人人要牢记……”这样重复几次他就记住了。下次这样说,他就摆动手,象个乐队指挥似的,从此又添了个新“节目”。国庆节时,只有八个多月的朱骁洵竟然做了一系列博得客人们欢愉的表演,这自然是教育的结果。
朱骁洵十一个月时,因妈妈患肝炎,姥姥把他带到上海姨家住。晚上姥姥常给他讲故事,他能很注意的听,姥姥说“白毛女”爸爸杨白劳是喝卤水死的,后来有个人说杨白劳是被地主打死的,他马上就纠正说:“不对,不是打死的,是喝卤水死的!”。
姨家有很多小人书,吸引了小骁洵常去,也为他提供了良好的学习条件。
小骁洵四岁前家人并不懂早期教育,也没有意识的对他进行早期教育。从他两岁起,家人开始教他认几个字,但主要是学着玩,直到三岁时他才认识了一百多个字,母亲说,他识字很轻松,家长能结合日常生活和街上见到的标语字识字,孩子识字后能读能用,因此有兴趣,愿意学。
1978年,国家恢复高考,震动了整个社会,家长们都开始注意孩子的学习。朱骁洵的父母也有意识的教育自己的孩子。
朱骁洵这时才四岁多,也是因为有一定的早期教育基础,所以妈妈仅仅用一个多月的时间,就教会了他三位数的加减法,并教会了他小学一年级的课本(邻居有家长不赞成让孩子学小学课本,可看小骁洵会了那么多的知识,也开始教自家的小孩了,结果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一天晚饭后,朱骁洵妈妈组织邻居几个孩子玩算术游戏,有比朱骁洵大的,也有比他小的,可每次都是朱骁洵得第一。这让朱骁洵十分开心,回家后还主动要求妈妈教他,他还要当第一。
妈妈总结了育儿经验:教孩子靠打骂和强迫是不行的,打骂和强迫会使孩子紧张,越紧张,越糊涂。学习一定要结合孩子兴趣进行,最好寓教于乐,比如通过游戏比赛,给孩子一些表扬和适当的物质奖励,激发并调动其积极性,孩子就更愿意学、成绩也会更好。
骁洵除了识字和学算术,还背会了不少唐诗,有时他还能触景生情的用上。见别人掉饭粒就说:“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看电视上出现瀑布,就说:“白波九道流雪山”,这让爸爸妈妈既惊讶又高兴。
1978年暑假,骁洵母亲的几位同事来家做客,看了骁洵的各种“表演”,异口同声称赞孩子的聪明,并建议及早送孩子上学。骁洵那时才四岁零六个月,家人担心孩子这么小上学能吃的消吗(荷兰规定可四岁上学——作者)?大小便能自理吗?会不会被大孩子欺负……后来经不住很多人劝说,母亲抱着试试看的心理,找了两个学校。学校都怕麻烦,借口孩子太小、学校无力照顾而拒绝。母亲又找到苏州“三多小学”,经再三恳求,校长表示可以考虑。该校一年四班尚有空额,其中有一半学生是六周岁入学的,于是四班班主任对骁洵进行了考核:老师对他背诗、画画、唱歌……一切都很满意。在考算术时,老师口问他:“25+25=?”他马上回答:“55!”老师说:“再想想?”骁洵反应灵敏的说:“50
!我还以为是25+30呢!”老师欣赏这孩子心眼儿来的快,就喜欢上了这个孩子。老师向校领导建议收下这个孩子,说:“如果不收这个孩子,其他不够年龄的孩子我也一律不收。”就这样,临开学的前夕,校长、副校长、教导主任一起重新对骁洵进行了复试考核:结果一系列超过一年级知识水平的考题都顺利通过,学校破例接收了他。复试考核骁洵时,有个三年级的学生正在补考,他不会乘法口诀,老师问骁洵,骁洵很流畅地答了出来。老师说:“你看,你这个三年级的学生还不如这个四岁的孩子呢!”
就这样,新学期开学时,骁洵背着爸爸在部队的大书包,里面装了个代用的文具盒,高高兴兴地上学去了。
骁洵因为有早期教育的基础,又有强烈的上进心,加之学习用功,所以学得又快又好。家里给他订了《江苏儿童》、《中国少年报》等少儿读物,遇到不认识的字就问妈妈,不到半年的学习,这些课外读物,他都能读下来了。
骁洵非常用功,一天夜里全家刚躺下,他又猛地坐了起来:“呦!我忘背书了!”说着急得眼泪也下来了。妈妈申斥着:“不许哭!这么点小事有什么好哭的?明天一早再背吧……”妈妈又心爱的抚慰着骁洵躺下了,也闭上了眼睛,但他口中仍默默地念叨,过了好一会说:“妈妈!我把前半部分背给你听!”妈妈称赞了他,眼见着儿子叨叨咕咕地声音越来越小,睡着了。
一次老师布置图画作业,要求根据《小学生守则》创作一幅画,其优秀作品可参加区里比赛。骁洵画了幅“不要随地吐痰”的画:他左一张,右一张的打底稿,一连画了十几张,妈妈都为儿子的挚着精神感动了。
二三年级时,骁洵读了《格林童话选》、《雷锋的故事》、《上下五千年》、《中国历史故事》等书,凡是能到手的书,他都如饥似渴地读,骁洵的知识面更宽了,有的事儿比爸爸妈妈知道的还多呢!
骁洵的体质非常好,这也是家长要求他加强体育锻炼的结果,他父母在中学时都是体育活动积极分子,深知良好的体质是将来搞好学习和担任繁重工作的重要条件,所以对孩子的体育锻炼特别重视。从骁洵三岁半起,爸爸就领他风雨无阻的跑步,偶有有跌倒的时候,父亲不是先问他疼不疼,哄一哄,而是帮他拍打一下身上的泥土跟他说:“没关系,跌跌大大,孩子多跌交才会长大,以后再跑步时当心点就是了。”小骁洵也就振起精神继续再跑。妈妈也在骁洵的日记本上写下了“贵在坚持”的座右铭,告诉他无论干什么事都不能半途而废。就这样经过引导和鼓励孩子,培养起小骁洵的好品格和坚持锻炼身体的好习惯。骁洵身体发育健壮,极少生病,妈妈把儿子不同时期的身高体重和周围的几个孩子进行了测量对比,结果发现骁洵的发育比其他同龄孩子都快,长得膀大腰圆的。
骁洵父母对骁洵的品质教育非常注重:当骁洵刚懂事时,大人就教他懂文明礼貌,见了人一定要主动打招呼;人家给东西,一定要谢绝;如果收下要行礼,说谢谢。有人夸他嘴甜,有人说他懂礼貌……他不会骂人,不说脏话,尊敬老师,和同学团结友爱,讲卫生,爱劳动,守纪律……
1979年春节时,骁洵到上海姨妈家度寒假,刚刚五岁坐在公交车座位上的他,当看到上来一个比他还小的男孩,他当即站起来说:“让弟弟坐!”男孩的妈妈和许多乘客都夸他是“小雷锋”。爸爸妈妈也抓住类似的时机表扬他,让他懂得怎样做才是文明礼貌的好孩子。
骁洵八岁时已读三年级了,他品学兼优,多次被评为校“三好学生”还出席过区的“三好学生”代表会。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