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柱宗祠之二

标签:
百柱宗祠江西婺源落霞摄影旅游旅游 |
分类: 游记 |
正堂中央悬挂清朝文华殿大学士张玉书所题匾额,大梁上有“鳌鱼吐云”、“龙凤呈祥”等图案,雕工十分精美。
看厅里地方开阔,摆设十分讲究。宗族制度要求祠堂实现的首要功能是祭祖,这就需要有一个相对较大的空间。祠堂多为中国传统的合院式建筑,主要建筑在中轴线上,前为大门、戏台,中为享堂,后为寝室,加上左右的廊庑,组成前后两进两天井的建筑组群。享堂为举行祭祖仪式的场所,寝室供奉祖先排位。 祠堂有了足够的空间供祭祖之用,同时也满足了宗族议事、维护宗族规法等的要求。但是这类活动内容严肃,能够直接参与的族人有限。为了让更多的族人能参与进来并接受教化,在祠堂里开展一些娱乐庆典活动的做法逐渐普及。
正堂顶棚较高,上有卷棚
,用于防尘灰下落,楼沿正堂两侧贯通而行,整个厅显得非常宽敞、明亮,给人一种很舒畅的感觉。正堂上厅正中照壁上垂挂的是一幅大型画轴,又称中堂的画,画面一般均为“仙鹤松柏”,画轴两边是垂挂红底黑字的对联。
上面的装饰其实是用砖贴着墙面砌出来的,顶上覆以瓦檐,有一些门罩还有斗拱层。同时,这些门罩的大小,繁简也有很大差别。简单的门罩只有两根贴墙的短柱,中间有一道横枋,整个门罩出檐很小,只带很少的砖雕。复杂的则有多层梁枋相叠,梁枋上全布满了雕饰,成为贴在门上的一件砖雕工艺品。
门罩上的装饰图案,有花鸟、人物、戏出、生活场景和吉祥纹饰等。每一种装饰纹样都代表着主人的社会地位和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兰薰桂馥寓意着世德流芳,后嗣番昌;四君子——梅兰竹菊象征着清高拔俗;四季平安——牡丹花,石榴花,菊花,梅花四种花卉插在花瓶,寓意一年四季平平安安,无灾无难;榴开百子寓意多子多孙;牡丹和芙蓉寓意荣华富贵等。
从前天井直通后天井,登完七级台阶过个重门就到达寝堂。正中央挂着祖宗的画像,左右有许多格柜,放着先辈的牌位。
有关这个七级台阶,还有个故事。清代初年,全村人集资造这所祠堂,好不容易造到封顶,没有钱了,于是工匠们散伙回家。爬过一道岭,遇到回村过年的“翰公老”。翰公老名叫黄声翰,是专做捆排流放的木材生意的,赚了不少钱。他把工匠们拉了回来,耗尽全部资材,将祠堂造成了。初造成的时候,寝室前拱门的台阶有九级,叫“九步金阶”。附近岑下村一个财主告密,说黄村“私造金銮殿”,有谋反意图。翰公老已无钱打官司,只好改成七级台阶,并且请康熙朝文华殿大学士张玉书题了匾:“经义堂”三个字,悬挂在享堂正中,这才免了大祸。
这个重门,它没有绚丽的色彩,只是一身素色,但是那一身素色使它显得更典雅。门楼上每一个构件,每一幅纹样,无不流露出徽州那种儒雅的文化底蕴。
屋内“天井”的设置,是徽派民居布局中独具匠心之作。这样的设计既为室内采光通风所需要,同时,“天井”象征广收四面八方财源,又应了商人所图的“财水不外流”之暗喻。“天井”的设置还无形中把人与天衔接起来,即所谓的“天人合一”。“天井”把大自然融入屋中,人们足不出户,但日月星辰、风雨雷电却可一览无余、全收眼底,尽情感受大自然变幻无穷之魅力。
沿天井一周的回廊采用木格窗间隔空间,其功能有采光,通风,防尘,保温,分割室内外空间等作用。格窗由外框料,条环板,裙板,格芯条组成,主要形式有方形(方格,方胜,斜方块,席纹等),圆形(圆镜,月牙,古钱,扇面等),字形(十字,亚字,田字,工字等),什锦(花草,动物,器物,图腾等)。格窗图案多采用暗喻和谐音的方式表现吉祥的寓意。如“平安如意“用花瓶与如意图案组成谐音表示,“福寿双全“用寿桃与佛手图案表示,“四季平安“是花瓶上插月季花;,“五谷丰登“用谷穗,蜜蜂,灯笼组合,“福禄寿“用蝙幅,鹿,桃表示等。有的格窗还采用蒙纱绸绢,糊彩纸,编竹帘等方法,增加室内透光。
厅堂与厢房之间明与暗的对比,明亮厅堂为供奉、待客之所,厢房则“暗室聚财”。 由于过去家庭中的大多数活动均在厅堂、庭院、厨房里进行,而卧房里的活动则相对是隐密的,所以,卧房中空间狭小、光线暗淡的这一特点符合了上述要求,在这种氛围下,可产生一种不为外人所窥视的自我保护心理上的“安全感”。从其中体现出的是一种浓浓的封闭、自给、谨慎和小心的观念,这也是徽商宅居布局中一个鲜明的特色。
抬头看屋顶,逆光下,屋脊处是一排的小怪兽。宗祠采用了大屋顶脊吻,有正吻、蹲脊兽、垂脊吻、角戗、套兽等。造型与官式作法有所区别,属徽派特色。这些小怪兽有许多有趣的传说,如正吻,也叫鳌鱼(龙鱼),《指正脊两头口衔屋脊的》。据说汉武帝造“柏梁殿“,遭火殃,方士说:“南海有鱼虬,水之精,激浪降雨,作殿吻,以镇火殃。“正吻就由此产生沿袭下来。又如垂脊吻《位于同正脊相垂之脊头的人物饰件》,称“仙人“。究竟指那位仙人说法不一。民间常有姜大公在此“镇妖捉祟“之说,也有指“大禹“因恐屋脊聚鳌鱼太多,怕鳌鱼翻身易发大水成灾,必须有所制约,故请“禹王“镇守。还说是劈山救母的大力士“二郎神“,脊上立兽为“哮天犬“,其意也是二郎神在此镇邪捉妖。各种说法都是为庇护平安,寄寓生生不息的吉意。
虽然我一直注意头上的东西,但是也低头看了下的。宗祠的柱础有多种款式,八棱仰莲、锦袱方础、高覆盆、素方础四
种,上琢鸳鸯戏莲、风戏牡丹、仙鹤登云、喜鹊含梅纹饰,地上则是青砖与石板铺地。
祠堂的后寝是祖宗神灵的栖身之所,这一个个灵位的排序告诉了我们这样一个事实,强化宗族的认同感和凝聚力,历来是宗族文化建设中的重点工程。今天,几乎在徽州的每一个村落都可以看到的一座座巍峨高大的祠堂,它们就是当年这些世家大族进行宗族文化建设所留下的遗迹。
最后,百柱宗祠有5大未解之迷,看哪个可以解开来。
3)宗祠匾文为什么会由清朝宰相张玉书提写;
4)340多年前,宗祠如此巨大的建筑材料是怎么运来的;
5)宗祠实有100根木柱,但一般数法却难以数出100根。
我绕到河边来,哈哈,原来,第100根柱子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