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感悟随笔纪实旅游美图南溪山情感人文摄影生活纪录文化杂谈 |
分类: 桂林石刻 |
桂林南溪山南麓穿云岩口刻有一幅导游地图《南溪山刘仙岩形胜全图》。按图中所绘,昔日南溪山上密布亭台观院。山周田亩成片,尽皆道观香田。作为城南的风景点,其范围比现在的南溪山公园要大数倍:它东北接雉山、西达黑山、南抵斗鸡山,山间道路四通八达,众多的桥梁、城楼点缀其间。
《南溪山刘仙岩形肚全图》为清代张遴所作,它虽然实际上也是一幅导游地图,但绘图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记录刘仙岩道观的田亩财产。所以,图下及穿云岩里附刻有详细的道观佃户名单及各户租种的香田面积、缴纳租子数量。因而,此图还是研究清代南溪山道教中心及佃户受剥削情况的重要资料。
这块石刻由清1682临桂知县张遴撰文,刘仙岩主持道人张本真刻.实际上可以分为2部分,一部分是<刘仙岩胜全图>,一部分是< 复佑圣观田记>,记刻在图的上半部分,记和图是不可分的.标上了所有田地的位置,使得每块田都有据可查.
----------------------------------------------------------------------------------------------
南宋赵夔《桂林二十四岩洞歌》是宋代诗歌中篇幅较长的一首。此诗于1154年刻于南溪山穿云岩。岩洞幽奇是桂林山水的一大特点,作者在“遍游诸景”后,抓住伏波岩、读书岩、叠彩岩等12个岩和栖霞洞、白龙洞、水月洞等12个洞的特征,分别予以描述和品评,是专咏桂林岩洞奇观的力作。
这首歌分2部分.前部分写12岩,后部分写12洞.《桂林二十四岩洞歌>>不可能囊括桂林所有的岩洞,但是它反映了宋代桂林旅游的基本情况.从这些岩洞的分布来看,宋代人对桂林岩洞的游览,已经达到了历史的顶峰.他在歌中提到的岩洞,一些已经废弃了,一些已经不可考.这说明宋代是桂林旅游得到全面发展的时期.这首歌对研究桂林旅游业发展历史,演化过程.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
北宋名相寇准的养生联“但知行好事,不用问前程”
此联是北宋著名政治家寇准所写。寇准一生因性情刚毅,敢于直言,在仕途上几起几落,对此深有感触。上联表明自己尊奉的原则,即做好事,做有利于国家的事。下联表明自己因做好事而遭致非议,以至危及仕途也毫不介意。
寇准(961-1023)北宋政治家﹑诗人。汉族。字平仲。华州下邽(今陕西渭南)人。景德元年(1004)﹐辽军大举侵宋﹐寇准力主抵抗﹐并促使真宗渡河亲征﹐与辽立澶渊之盟,起了稳定局势的作用。不久﹐被大臣王钦若排挤罢相。晚年再度被起用。封莱国公。后又因大臣丁谓等陷害遭贬﹐远徙道州﹑雷州。宋仁宗天圣元年病死于雷州。谥号忠愍。
--------------------------------------------------------------------------------------------
刘仙岩内宋代吕渭的《养气汤方》是桂林唯一的石刻药方,此药方经验证鉴定,确有延年益寿作用。
吕渭 北宋·晋江人。宣和期间任提举广南西路常平章事。
南溪山刘仙岩,有一方吕渭刻于北宋·宣和四年(1122年)的摩崖石刻,为向当地推广避免染岚瘴之病,刻了一贴法瘴的药方《养气汤方》,以垂永久。碑高0.5米,宽0.65米,楷书。本文每字径0.02米,注文每字径0.01米,共195字。包括药名、份量、制法、服法及疗效。
全文于下:
“按《广南摄生论》载《养气汤方》:附子,圆实者,去尽黑皮,微炒,秤囗囗四两。甘草,炙,秤一两。囗黄,汤洗,浸一宿,用水淘去灰,以尽为度,焙干,秤二两。囗囗囗囗右三味同捣,罗成细末,每服一大钱,入盐点,空心服。皇祐、至和间,刘君锡以囗囗事窜岭南,至桂州,遇刘仲远先生,口授此方。仲远是时已百余岁。君锡服此汤,间关岭表囗囗数年,竟免岚瘴之患。后还襄阳,寿至九旬。尝云:闻之仲远曰:凌晨盥栉讫,未得议饮食,且先服此汤,可保一日无事。旦旦如此,即终身无疾病矣!宣和四年上巳日,朝请郎提举广南西路常平章事晋江吕谓记。 ”
这则药方是刘仲远传授给刘君锡,吕渭刻,由于碑文被毁一字,__黄已经不知道是什么中药.
--------------------------------------------------------------------------------------------
宋张仲宇书<张真人歌>
张真人,为张平叔,号紫阳真人,著名的道人,四川节度使参议.旅居桂林,有幸和刘仲远相遇,写诗送刘.
刘仙岩的石刻,大都与刘仲远及道教有关.比较著名的还有佘先生的<论金液还丹歌决>,这些摩崖石刻,对研究桂林地区道教的演变与影响,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