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溪山最为传奇者,还数刘仙人。

刘仙岩位于山南半腰,岩内分东西两部分,洞室之前还有一个挑出的阳台。室内有天然的床榻、药炉、棋枰、黍臼,俨然是“仙人”的遗迹。石刻琳琅满目,多为记述道士刘景(仲远)登仙事。

刘原住南溪山下,以屠宰为业,后得方士启示,有所感悟,放下屠刀,上山修道,兼习医术,遍游各地,历40余年后,回桂林,在此采药炼丹,治病救人,人们都敬爱他,活到118
岁,羽化而登仙,壁上有他的两幅石刻像。

一则为宋刻,半身,线条豪放,容貌古野,是一副隐居的道人之像,像旁有宋广南经略按抚使张孝祥的赞辞
一则为清刻,出自姜朴园之手,全身像.画像衣着飘洒,神态庄严,犹如仙人.上有桂林画家李秉绶赞,张鹏展,吴尊莱跋.


宋代关杞《游白龙洞记》、朱?颜与胡长卿《游白龙洞唱和诗》、黄应武《玄岩词》、谢启昆《登刘仙岩泠然阁和元人韵》等均为描写南溪山白龙洞、元岩的应景诗。

根据桂林文史大家苏洪济先生的考证,南宋末年,道教中的南宗孕育出风靡全国的全真教后,道教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全盛时期。道教南宗的初祖是紫阳真人张平叔,而他的道统,指航人就是桂林的刘仙人!
刘仙人名景字仲远,是个土生土长的桂林人。他生于北宗乾德五年,卒于宋神宗元丰八年,亨年118岁,是桂林有史记载的第一高寿者。为防故弄玄虚,宋代的地方官员吕愿忠、张孝祥等人都认真考查过其年岁真伪,最后都认为是真实的,而刻石在刘仙岩内明示后人。
刘仙岩在南溪山的南麓半山之间,该岩明亮宽敞,其间石床、石桌、石凳、石灶天然生成,无一不具。还有一点与桂林其它岩洞截然不同的是,该岩石壁之上,几乎所有的石刻,不论何朝何代所刻,其内容几乎都与刘仙人有关。
据苏老师考证,就道教发展史而言,从东汉到南宋,其过程都有一条比较明晰的发展脉络,惟有北宋中期的一段时间,道教的衣钵似乎并不是明确相传。写道教史的学者都懂得,这一段时间的道教史最不好弄,因为可以资作旁证的史料太少了。而桂林南溪山刘仙岩内的有关石刻,恰好填补了这段时间的空白。
据《桂林刘真人传迹》及其它有关史料,张平叔在桂林结识刘仙人时,尚是一个因失火烧毁公文而被发配岭南的小吏,而此时的刘仙人已经是具有相当道术的真人了,年龄也比张平叔大17岁。张平叔随刘仙人学道,刘仙人理所当然就是张平叔的师傅及传人。
张平叔来到桂林后,当上了当时桂州经略安抚使陆诜的属吏,时间是北宋英宗治平元年,他当时已是80高龄的人了。后来陆诜调职四川,张平叔随同前往,终于在四川成就为道教一代继往开来的关键人物。
南溪山也因了刘仙人的存在而成其为道教圣地,南溪山在桂林历史文化名城的地位自然就不同凡响。流行文化虽然能轰动一时,哗众取宠,但它毕竟是过眼烟云,昙花一现。惟有传统文化能天长地久,地老天荒。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