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随笔:再来说一说毛利率那点事

标签:
六月冬眠六月随笔股票 |
分类: 六月随笔 |
再来说一说毛利率那点事
上一篇文章发表之后,有朋友提出疑问:为什么毛利率那么高,公司却是亏损的?这个问题看似矛盾,但其实并不冲突。先看公式:
毛利率=毛利/营业收入×100%
只要不是低于成本去卖产品,毛利率就会是正的;只有主营业务成本很低,毛利率才能很高。那在什么情况下,毛利率很高,但公司却是亏损的呢?打个比方,一家手机厂商只生产了一部手机,成本200元,售价1000元,赚800元,其毛利率就是80%。为了卖出这部手机,厂商租办公室、装修门店、招人、培训、交水电、交税费、开渠道、打广告等,花费了1300元。厂商一核算,亏了500元。
灵魂拷问来了:
问:厂商可不可以不卖这部手机?
答:不可以。因为如果不卖,最少亏200元,最多要亏1500元
问:怎样才能不亏钱呢?
答:两个方法,一是提高售价,卖1501元以上;二是尽可能多地生产和销售手机,摊薄成本,形成规模效应。为什么近些年手机小厂纷纷倒闭,这就是原因。
我们再来看一个实例:
康弘药业,主营业务为医药制造。2020年,医药制造业务营业收入32.94亿,营业成本3.29亿,毛利率为90.03%;其他业务收入较少,毛利率也较低,因此综合毛利率为89.99%。可毛利率这么高,也没有不务正业,净利润却是负2.7亿。何解?
从杜邦分析结构图来看,康弘药业2020年总营收32.95亿,营业总成本为3.3亿,但总成本却39.16亿。为什么成本会那么高?
从上面图表中可以看到,康弘药业在2020年的研发费用剧增,期间费用率高39.1%,对公司业绩形成拖累。据报道,康弘药业的核心产品康柏西普眼用注射液全球III期临床试验停止,这个撑起康弘药业三分之一营收的项目,因为全球公共卫生事件等原因而实验失败,由此产生的13.97亿开支,作费用化处理转入当期损益。2020年12月,康弘药业抛出34.72亿的定增募资预案,似乎就是奔着抹平项目开支去的,后面不知道什么原因,定增预案被撤回。两重打击之下,股票价格也遭遇了腰斩。
既然毛利率高不代表业绩好,那关注毛利率还有意义吗?
有。一般情况下,毛利率反应的是产品竞争力,毛利率高,说明这家公司的产品销路好,且具备一定的稀缺性,当和别的公司打价格战时,就有先天的优势。而毛利率高是净利润高的前提,毛利越大,扣除销售费用、管理费用、研发费用等支出之后的净利润才会越大。再以手机行业为例:苹果iPhone手机毛利率超过60%,小米、oppo、vivo等国产手机厂商的毛利率普遍低于10%,如果苹果要跟国产手机厂商打价格战,杀入3500元以下的中低档市场,这会是国产手机厂商的噩梦。
当然,单纯看毛利率是不够的,所以我们上一篇文章里加入了TTM市盈率和净资产收益率这两个重要财务指标。TTM市盈率考虑到了时效性,净资产收益率则考虑到了股东权益,虽说称不上完美组合,但也极大程度上降低了选到垃圾股的可能。这里的前提是:上市公司没有财务造假。
换个思路。刚才我们说毛利率高是有好处的,那如果一家公司的毛利率很低,是不是意味着这家公司的产品身处同质化严重的市场里,没有太大竞争力呢?不一定,比如宁德时代、比亚迪、美的集团、隆基股份、立讯精密等,毛利率都不超过30%,说明这些公司所处行业竞争十分激烈;而当一家公司的毛利率为负,说明这家公司的产品不是卖不出去,就是一边卖一边亏,那些*ST股基本都是这个德行。
后一篇:六月随笔:基金也会挂羊头卖狗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