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驾驶普度众生
小时候看过一部系列片电影《回到未来》,共有三部。电影的外壳是时空穿梭,填充的是人心和人性的东西。因为当时年纪小,对于太过深刻的内容,没有办法体会,记住的是零星的搞笑片段,然后,就是那部神奇的汽车了。这部汽车可以穿梭时空,这一点,我知道至少近百年内是不可能实现的;但是汽车不需要人来开动,自己就知道踩离合器、挂档、踩油门、转弯,对我的冲击非常大,因为我知道,这个其实不难实现。
再后来,也看了一些其他的智能汽车相关电影,比如《少数派报告》、《我,机器人》、《霹雳游侠》、《007明日帝国》等,都是些兰博基尼、法拉利、保时捷、宝马之类的豪车,屌丝心理作怪,觉得自己有生之年未必能开得起那种车,觉得不接地气,所以感触远不如《回到未来》那么深。至于《变形金刚》里的那些汽车人,很多人喜欢大黄蜂,很羡慕男主角萨姆,实话说,我也羡慕,但毕竟太过玄幻,几乎不可能实现,那就没必要想得太多了。网上很多报道说,某些变形金刚的爱好者组装了擎天柱或是大黄蜂,看着确实威武雄壮,但理性一点来说,那也不过是一堆废铁罢了。
正是因为对智能汽车的挚爱,从小我就一直在幻想着自己也拥有这么一部朋友一样甚至爱人一样的汽车。随着年岁增长,慢慢在思考智能汽车的好处。在现今社会,汽车已经成了每个家庭必备的代步工具,算不上什么奢饰品了。而汽车数量一多,交通事故的发生率也跟着水涨船高。根据各个国家汽车协会的统计,酒后驾驶、疲劳驾驶、急躁驾驶、闯红灯、飙车、雾霾导致能见度低等,是导致交通事故最主要的杀手。
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我们可以看到,导致交通事故,绝大部分原因都是人为的,而人的情感、心理、情绪都是不甚稳定的。对比之下,冰冷的机器,往往就能避免人性的缺点。电脑不会喝酒,电脑不会急躁,电脑不会闯红灯,仅此三项,交通事故就可以大幅降低。当然,电脑会疲劳,但电脑至少可以极大程度上减少人的疲劳度;肯定也会有人用智能机器人来飙车,但不能亲自驾驶,体会那种追风的感觉,飙车的冲动自然会降低;至于雾霾,对于智能汽车而言,不是事,因为智能汽车用的是卫星定位和感应器,不是用眼睛。
所以,我个人对无人驾驶的汽车,是极其看好,并且充满着期待,因为,这实在是一件普度众生的好事。我认为,这会是未来的一个大潮流。不久之后,大街小巷跑的汽车,绝大多数都是没有人驾驶。这么来看,这个市场可以说是无比巨大,这是一片红海,这是一座金山。不难想象,从事这个行业的公司,如果能够拿出像样的产品,一定赚得盆满钵满。就像是当年的山西煤老板,想不赚钱都难。
目前,美国、英国、德国等汽车制造先进国家,都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中国作为人口第一大国,也作为自尊心很强的国家,虽然技术落后,但对这一块的野心却不小。1992年,国防科大就研究出了一部无人驾驶汽车。2005年,上海交通大学也研究出了一部城市无人驾驶汽车。2014年,百度已启动无人驾驶研发项目。这是国内。我们再看国外,美国的谷歌、英国的布里斯托尔大学、法国的INRIA公司、德国汉堡的Ibeo公司,都已经展示了自己研发的无人驾驶汽车。只是为什么没有量产,没有销往市场呢?可能是安全性能尚需测试,可能是造价太高,可能是市政交通方面的配合,也可能是卫星定位的支持程度。但不管如何,无人驾驶,就是眼前的事了。
火柴、造纸、电视、英特网、电话、电脑……这些产品改变了世界。2007年,苹果手机重新定义手机,从而改变了世界。近几年,苹果大举进军汽车领域,我们完全可以预见:无人驾驶汽车,也将再一次改变世界。设想一下,周末,从长沙出发,带着家人去张家界、凤凰、黄山、庐山、黄果树、桂林、丽江等周边景点去旅游,自己开车几个小时,到了景点很疲劳了,看风景的精神大打折扣。如果车子不是自己开,而是车子自动达到目的地,自己固然精神饱满,也能更好地跟家人一起享受天伦之乐。
附:无人驾驶概念股
1、科大讯飞:做智能语音系统的。想象一下,我们走在自己的汽车之前,说一句:“开门。”嗯,车门开了,我们坐进去,系好安全带,然后说一句:“到上海迪士尼”,说完,车子自动就开到迪士尼了。
2、万安科技:做无线充电的。以后的车子可能不需要加油了,充电就好。
3、保千里:做夜视仪的。我还在想,无人驾驶主要靠的是卫星定位,可能加上距离感应器,要夜视仪干嘛?很多机构说,这是最符合无人驾驶概念的产品。好吧,恕我浅陋,没想明白。不过,夜视仪现在卖得挺好。
4、盛路通信:做车载互联网的。这是汽车的大脑部门,没联网的汽车,不是好汽车。
5、数源科技:野心比较大,想要做智能汽车生态圈。
6、均胜电子:本身不牛逼,因为控制了德国普瑞100%的股权,就变得牛逼了。
7、航天科技:他的两个股东很牛逼,一个是中国航天科工三院,一个是上汽集团。
8、比亚迪:汽车行业的腾讯。比亚迪的口号是:你们先研发,我来模仿,然后做得比你好,还比你便宜。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