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担忧被放大了吗?
周末出了两个利好,一是经济数据向好,说是制造业PMI回升、9月出口形势改善、社会融资规模扩大等;二是货币政策向好,说是M2创年内新高。按说,这两则利好多少也挪动了我们所说的压制股市四座大山其中的一座半,可是,市场似乎对此反应并不激烈。非但不激烈,简直是没反应。大盘虽说尾盘有所拉升,使得形态不至于太难看,但失守5日均线、60日均线和2100点,跌停股多于涨停股,两市下跌个股数量远多于上涨个股数量,这盘面肯定也算不上好看。
媒体竞相报道利好,显得挺着急,但市场不怎么领情。跟着一起着急的还有《人民日报》,早上也发布了一篇评论文章,标题为《人民日报:股市为何迷惘,市场担忧被放大》。文章洋洋洒洒几千字,主要表达了三层含义:第一,宏观经济走得并不坏;第二,上市公司业绩下滑并不多;第三,监管部门干得挺不错。这种文章,其透露出来的意思,就是唱红歌,认为股市不应该跌这么多,应该涨。
可是,通篇读下来,感觉作者也好,发表观点的嘉宾也好,似乎并不炒股。文中讲到了股市是经济的晴雨表,反应了产业转型。其实,完全没有必要那么书面化文绉绉。股市对经济的反应,最终还是需要落实到经济发展过程中对股市的帮助,以及从股市中拿走的东西。经济和股市,其实就是一场交易。为了促进经济发展,则需要放大货币流通性,如此,股市的钱就增多;为了鼓励实体经济,实施产业转型,或者为了挽救臃肿的国企,就需要从股市中捞钱。只有货币政策放松,合理控制圈钱节奏,才能让股市健康发展。
现在,两者之间的关系并没有处理好。为了促进经济发展,管理层开拓了股市主板之外的创业板、新三板、国债期货、国债基金以及房地产、铁公基建设等投资,对股市的资金供给情形并不理想;而为了产业转型,为了挽救国企,管理层完全无视股市的疲软程度,为所欲为地榨干股市的资金。相信对于大多数人而言,这才是最大的担忧。股市是经济的晴雨表,更是管理层是否施行仁政的监测表。随着民智的开启,咱们散户并不傻,经济是否走好、上市公司业绩是否走好、股市是否三公、管理层是否以民为本、股市是否值得参与,相信咱们散户都能有自己的判断,不需要日人民报多费口舌。
个人感觉,目前市场各方人士对后市信心仍旧不足,因此,中长期走势仍然难以明朗。除非,管理层能拿出些真正的诚意来。就短期而言,今天的缩量调整虽说不至于成为大盘再次下砸的理由,但肯定也不能尾盘的拉升来判断大盘重新崛起了。现在市场依然演绎着震荡和分化的主基调,大盘在十八大召开之前,不至于出现太大的波动,但个股就难说了,馅饼不少,陷阱也挺多。
…………………………………………………………………………………………………………………
注1:六月冬眠侃股市,写我所想,仅供参考,有理无理,请一笑置之!
注2:每个交易日,笔者会在微博里写午盘简评和收盘简评,请看 六月冬眠微博(点击进入)
注3:更多内容,请关注我的盘中直播,请看 六月冬眠直播室
(点击进入)
参考阅读:
六月随笔:我只是个散户
六月随笔:中国股市大格局
推荐阅读:
六年博客精品博文大集合(原创系列)
六年博客精品博文大集合(实战类)
六年博客精品博文大集合(理念类)
六年博客精品博文大集合(书籍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