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每日精点(11.16):大跌是给盲目多头降温

(2011-11-16 15:48:44)
标签:

六月冬眠

每日精点

股评

股票

分类: 每日股评

大跌是给盲目多头降温

 

    今天的大跌,让大多数人都手足无措。2524点被跌破,4月18日和7月18日高点所绘制的趋势线被跌破,5日均线被跌破,60日均线也被跌破。大盘像是突然遭受地震袭击,在大多数人对后市抱着美好愿景的时候,来了个“翻脸不认人”,从昨天的慈眉善目,一下子变成了凶神恶煞。

 

    这一切,意味着什么呢?

 

    昨天我们重点分析了三则消息,一是央行发行1年央票520亿,比上周增长超过4倍;二是偿债能力出现危机的新华人寿A+H股同步发行、靠女董事长诉苦哭泣而上市的八菱科技继续招摇;三是继高盛二度减持工商银行之后,美国银行也爆出二度坚持建设银行。这三则消息得出的结论分别是:“微调”并非只是一味地放松货币,而是有紧有松、时紧时松;新股发行的速度并未减缓,A股市场发行机制依然漏洞百出;高盛和美国银行做空银行股,无论出于什么目的,对市场都算是利空。

 

    今天又出来了三则消息:一是传证监会准备动手限制无序融资,二是央票利率下调引发降息猜想,三是大盘股发行缩水,11月来IPO募资额继续下降。说句实在话,由于昨天上涨得不错,包括我本人在内,也将这三则消息当做利好来解读,只是,注释一点,影响有限。因为这些消息都说到了“货币政策”和“扩容”的点子上,这两点的不给力,正是拖累大盘表现的元凶。可,毕竟实质性利好迟迟未至。就像笔者中午在直播室里说的那样:大盘已经厌倦了传闻,满心期待实质性利好。

 

    综合这六则消息,告诉我们:截止目前,市场尚未出台实质性利好,有的,只是莫须有的利好。由于股市炒的是预期,因此,这些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的利好,对于市场还是有一些作用的。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以及股市的上涨,当大盘上涨到一定阶段,利好没有出台稳住上涨的胜利果实,那么,流言被攻破,获利兑现筹码和失望心理作祟的筹码就会压向股市。这,应该就是今天市场如此调整的根本性原因。点击进入个股免费诊

 

    事情到了这个份上,要找市场下跌原因,也可以随便找出三大四大来,但意义不大。我们要做的是,是分析后市会怎么走。我们前期曾将本轮反弹定性为“新帅上任维稳”和“为扩容圈钱铺路”这两点因素,当这两点因素的功效慢慢消退,而市场不能出台实质性利好,那么,大盘在利好消息出来之前,只有两种可能:一是横向震荡,继续等待利好消息;二是市场整体情绪失望低落,大盘向下砸盘。从今天的走势来看,大盘既然选择了快跌,那么很多机构筹码没法一起出来,因此,大盘维持在60日均线和2524点之间来回震荡的可能性较大。今天的杀跌有些过分和过头,明天应该至少能站上60日均线。明日哪些股票有望率先反攻?点击查看

 

    注:六月冬眠侃股市,有理无理,请一笑置之!

 

    盘中实时点睛,个股实时点评,请关注六月冬眠盘中直播 点击进

………………………………………………………………………………………………………………

    理念随笔文章推荐:                           实战技巧文章推荐:

    如何从容应对阴晴不定的股市?(2009.9.23)         选股要透过现象找牵连(2011.7.13)

    投资的最高境界(2009.9.11)                       做短线必知的九个要点(2009.7.25)

    最稳当的炒股赚钱之路(2009.8.28)                 短线卖股的六大原则 (2009.7.23)

    暴跌证明了一个真理(2009.8.12)                   涨跌交替必经的九个阶段(2008.8.22)

    震荡行情最英明的做法(2009.8.7)                  最后一跌的七种特征(2008.4.20)

    “知行合一”是炒股获利的根本(2008.5.16)         精选炒股绝招(2007.12.22)

    散户必须打游击战(2007.12.13)                    让K线成为你的致胜绝技(2007.9.30)
    股市论持久战(2007.12.21)                        成交量是股市的“体温计” (2007.10.9)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