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每日精点(10.06):遭受牵连,还是顺势洗盘?

(2008-10-06 15:26:33)
标签:

六月冬眠

每日股评

每日精点

股评

股市

股票

分类: 每日股评

遭受牵连,还是顺势洗盘?

 

    长假期间一直在关注美国股市和香港市场的走势,一度判定A股市场在周一也要低开高走。因为我们看到,道琼斯指数在9月29日暴跌6.22%,9月30日则逆转上涨3.80%;而恒生指数9月29日下跌4.31%,9月30日从暴跌千点最后顽强翻红,给人无限遐想。遗憾的是,道琼斯指数10月1日、10月2日和10月3日连续三天下跌,将9月30日的阳线全部吞噬,并且再次创出新低10310.25点,万点大关近在尺咫。美国7000亿救市资金已获得参议院和众议院的通过,然而众多美国的分析人士遗憾的摇头,认为这则利好消息来得太晚了,我们国家的媒体甚至戏谑为“创可贴”。尽管美国人此时仍然在过着周末,但美国股市对于周边的市场的影响却没有结束,今日基本上是全球普跌,香港恒生指数延续10月3日的跌势,下跌了4.67%;日经指数下跌4.25%并创出新低,目前点位是10374点,万点大关也是岌岌可危;另外,韩国、台湾、印尼、马来西亚都是处于下跌状态。

 

    其实,为了应对美国市场的种种冲击,我们国家的领导人还是有所防范的,今日的四大证券报告诉我们,央行在10月5日宣布,优先接受大型上市公司发行中期票据,这对于市场的短期走势应该是偏于利好的;与此同时,温总理也发表讲话,认为我国金融体系稳健安全;而融资融券消息则仍然被热炒,今日券商股和参股券商股被游资炒得不亦乐乎,在上阵指数暴跌5.23%的情况下仍然集体冲击涨停,可见游资的强悍程度。

 

    遗憾的是,美国市场以及周边市场的暴跌让大多数人都变得恐慌起来,管理层的调控措施也是一直在挠痒痒,没形成拨乱反正的力量。由此内外交困,A股市场最终没能独善其身。而且最悲哀的是,汇金公司在9月23日增持工商银行200万股的当天最低价是4.12元,今天工商银行的收盘价为4.07元,也就是说,哪怕9月23日这天汇金公司以最低价买入,如今也是全部套牢。建设银行和中国银行也是如此,汇金的救市资金全部被套,难道是汇金自己在抛售?或是市场已经摆脱了政策调控?笔者认为,这只能说明,市场的恐慌氛围太浓,管理层的救市政策又没打到大小非、IPO和再融资三大问题的实处上(中国石化将于10月10日解禁43.35亿股,占流通盘的51.01%,以目前的价格计算,至少要圈走430亿的资金),而且汇金只是象征性地买了三大银行的股票,并未形成大规模地护盘措施……这些,都预示着反弹的力度将受到很大的限制。

 

    笔者在上周谈到了30日均线和60日均线,我们今天再来回顾一下。一般而言,无论是突破还是跌破,都需要三天的时间验证。9月25日上阵指数突破30日均线,9月26日回踩30日均线并得到有效支撑,然而今日却再次跌破30日均线,这就意味着,30日均线和60日均线的区间已无效,30日均线已由支撑线变成压力线,如果本周四都未能有效收复,只怕又将出现一波暴跌。目前的市场有机会,但是风险更大。两会必定利好于农业板块,融资融券推出来之前利好于券商股和参股券商股,上海本地股则备受游资青睐,都是浪里淘金的品种。而这些板块中的股票即使要做,也不要死守,更不要在利好出台的时候去抢反弹,因为中国股市一直流行着“见光死”。

 

    注:很多人在讨论,今天的走势是遭受周边市场的牵连,还是主力的顺势洗盘?说真的,看到道琼斯和恒生指数在9月29日和9月30日这两天的走势,我也认为今天的大盘应该是低开低走,然后拉回一些。然而三个市场毕竟不是一样的:时间节点不一样,参与者的素质不一样,市场环境更是天差地别,所以,我们还是实事求是地从我们自身的角度去思考:第一,今日上证指数跌破30日均线,短线上行压力加大;第二,三大银行主力出货明显,招商银行和浦发银行被封跌停,银行板块成了市场一块软肋;第三,今日尾盘仍然在杀跌,明日惯性下跌的概率很大;第四,管理层的挠痒痒措施不会形成拨乱反正的力量,不过对于短期反弹还是构成一定利好;第五,市场下跌了这么久,部分个股开始出现大力反弹,甚至形成上升通道(比如上海三毛),而且农业股和券商股受利好支持而被追捧;第六,暴跌之后一般会出现反弹,但反弹并不属于每一只个股。所以总结来说,目前市场有机会,但不能抱太大的希望,不能把反弹当做反转来做。

 

    分析评论纯为个人观点,仅供参考,不作为买卖建议。

 

精品原创返回首页精品原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