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蓝筹轮番推动市场的主因
今日四大报纸集体给股市造势,人民日报、上海证券报、中国证券报以及证券时报再次发表评论文章,明确提出股市如何走出大起大落,提出积极稳定预期理性重塑信心。证监会上周四晚间再度批出新基金,上投摩根获批一只混合型基金产品;两市多家公司预计今年一季度业绩同比大幅上升,新能源、地产、医药、消费板块公司表现格外抢眼。在经历了3月的解禁潮高峰后,2008年4月限售股解禁总量相比将大幅回落,这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市场的抛售压力。上述原因提震了疲弱的市场,而技术面的超跌反弹,加上蓝筹大盘股的轮番推动,促使今日大盘走出了强劲的反弹。两市只有4只股票下跌,普涨格局十分明显。而从成交量来看,878个亿的成交相比于前一段时间并没有明显放大,因此,大盘尚未筑就坚实的底部,还需要一段时间。
盘面上看,今日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中国铝业、中国远洋、五粮液、中信证券等蓝筹个股今日走势强劲,这些蓝筹大盘个股轮番推动股指展开单边上扬的态势,隐含着一些什么因素呢?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角度探寻:
一、融资融券问题。应该说一旦融资融券推出,那么将明显改变金融机构们对大蓝筹股的估值方法。考虑到沪深300成份股、上证50成份股将是券商乐于接受的抵押品,从安全性和流动性角度出发,优质大蓝筹公司是融资融券推出后大机构们争食的首选品种,所以蓝筹板块也必然应获得更高的价值重估。
二、紧缩性调控适当放松。最明显的莫过于中央银行关于调控思路的改变,央行货币政策例会在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从紧货币政策取向的同时,表示要“根据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的变化,正确把握金融宏观调控的节奏、重点和力度”,这就为以后的收放自如留下了“退路”。 更值得关注的是,货币政策例会认为“要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专家们一致认为,在平抑价格过快上涨的问题上,管理层开始有意侧重于动用汇率手段了。而央行行长周小川上月在答记者问时也表示,人民币适当升值或者稍微快一点,有助于抑制国内的通货膨胀。所以,目前可能会更加倾向于通过外部不平衡的调整(放宽汇率的弹性),来适度放松内部调控(利率)的压力。最终达到维持适度利率水平,从而能够刺激内需发展和外部平衡的双重目的。
三、供求关系。改变目前供求关系的主要因素在两个方面。 首先,大小非抛售高峰阶段性过去。在经历过连续三个月的大幅度下跌以后,大小非尤其是小非的抛售压力已经被阶段性释放,而一旦市场维持回暖的格局,那么接下来的小非们抛售意愿也必然减弱,大小非抛售压力缓解是改变供求关系的最主要方面。 其次,大量基金发行在资金紧张压力稍缓的基础上,也可能逐步发酵。根据数据显示,在发和待发偏股新基金有望带来1000亿元以上的新增资金。 虽然新增基金入市不是改变市场资金面的主要方面,但是一旦大小非抛售压力缓解,新增资金入市无疑就将影响市场格局。而资金供求关系改变尤其是新增资金入市,对大蓝筹板块的上扬无疑是一大主要支撑。
四、业绩增长预期。在2007年上市公司净利润绝对值排行榜上,有11家公司净利润过百亿,总额占880家公司净利总额的62.01%。此外,前20家公司合计实现净利润4605.29亿元,占880家公司的70.32%;前10名公司实现净利润占比为60.45%。而中国石油、工商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石化、中国人寿五强分别实现净利润1345.74、812.56、562.29、549.47、281.16亿元。上述五家公司净利润合计约3551亿元,占已公布年报公司总业绩的54.22%,大蓝筹板块的业绩水平可见一斑。与此相反的是,由于大蓝筹股快速下跌,其估值已经很大程度反应出宏观调控导致业绩下滑的预期,这使得大蓝筹在阶段性风险释放的基础上,已具备了较好的投机价值。
综合来说,上述四个方面一定程度上诠释了近期蓝筹股轮番推动大盘的主要原因,如果基金能发挥相应的作用,相信在半个月左右的时间内,会有一波较小级别的反弹。当然,仍然暂且当作反弹,而不是反转,如果要形成反转,需要政策的实质性利好。
注:分析评论仅供参考,不当作买卖建议。
文章主要段落借鉴自广州万隆,在此表示感谢。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