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每日精点(6.20):重拳打来,股指遇阻大调整

(2007-06-20 15:10:08)
分类: 每日股评
 重拳打来  股指遇阻大调整
 
   
市场分析:
    笔者在早上的时候发了这样篇文章——《财政部再出重拳,短期阵痛长期利好》,并分析了调整部分商品的出口退税政策从短期和长期的利弊。另外,银监会处罚银行违规信贷资金,国资委也已经明确表示将从企业层面对违规资金进行处罚,监管层遥相呼应表明本次监管层处罚目的并不只在于银行,更可能剑指股市,本次处罚并开启了本轮牛市以来查处违规资金入市的先河。但从早盘来看,股指似乎并没有受到消息的影响,在基金重仓股的拉动下而迅速冲高,最高是冲到了4312点,遇到阻力后开始回落。但是没想到又在“金色两点半”开始了大跳水,最低又跌到了4164点,今日整天的振幅达到了156个点。而成交量的放大,表明市场有明显的恐慌性抛盘。
 
    我们认为,今日下跌有三个原因:第一,政策方面的影响不可忽视,虽然国家迟迟没有推出“取消利息税”政策,却在大盘不稳定的时候调整部分商品的出口退税政策,虽然降低和取消出口退税、提高资源税、开征环境税等,对有色金属等行业“扶优汰劣”、提高国际竞争力具有长期的意义,但短线来看这对市场的做多信心有相当大的影响;第二,面临市场前期高点,前期套牢盘和3400点左右建仓的人所带来的获利抛压,都相当巨大,因此,股指每上升一个台阶,必须用多方的鲜血来铺垫;第三,周一的大涨未免太过心急,留下的跳空缺口是需要多方来付出代价的。
 
    尽管市场出现了恐慌性的抛盘,但是我们认为,今日的调整仍然属于技术性的调整,不改变大盘挑战新高的趋势。从日K线来看,上周五的最高点为4152点,而今日最低跌到了4164点,也就是说,周一高开的缺口今日基本已经补完,那么明日早盘极有可能低开低走,把缺口补完后继续上攻。另外,临近中报的紧密公布时期了,为了能给投资者一个像样的业绩,基金重仓股应该还有一段时间的拉升,而舆论的导向也是尽量让全体股民把目标放在击破前期高点。因此,继续上攻可以说是众望所归。当然,前提条件是近期国家不再公布任何利空消息,尤其是“取消利息税”,在4300点下方,多方的神经异常敏感,一旦攻破新高失败,转向做空,那市场的跌势将会相当地凶猛。相信国家也不希望看到这一幕。
 
 
每日精点:
    市场个股走势开始分化,但缺乏明显的主流热点。参股城市商业银行的个股及成渝板块个股涨幅居前,但分化现象开始显现。概念题材股的炒作虽然起到了一定程度的活跃人气的作用,但短炒迹象十分明显。这充分说明市场仍然处于一个板块和个股轮动的过程,由于沪深两市的结构差异,受益于人民币升值,地产股权重较为明显的深市走势明显强于沪市,但随着该板块的持续上涨后也将面临着较大的获利抛压。总体来看,目前的市场环境不利于做多力量展开大决战。

  现在盘中有两种股票比较强,一是前期反弹较弱,补涨要求强烈的;二是股价已经创了历史新高,整理完毕后继续拉升的。笔者详细翻阅了沪深两市的所有股票,总体感觉是需要补涨的股票数量不少,创了新高的股票不少正在空中加油,按照正常状况,个股行情还热闹得很,要想主力们刀枪入库,马放南山,一个字--难!但是困扰大多数人享受这份精彩的,一是各种捕风捉影的利空传闻,二是大盘的疑似双头形态。

  关于对传闻的处理我们认为,掌握大资金的主力都是人精,他们的消息比99%的人都灵通,各种可能和不可能的利空考虑得比99%的人还细致,所以只要他们敢拉开架势做多,只管跟上就行了;如果有他们都没想到的利空,这个市场中能逃掉的也没有几个了,比如前次提高印花税就是一例,所以每天盯紧盘面主力动向比听小道更准确有效。如果主力在逃跑,盘面上的痕迹是很明显的。

  关于双头形态的问题,笔者个人的体会很简单:头部从来都不是那么容易被发现的,路人皆知的"头部"多半是个假打,如果大家都提前跑了,难道把机构和庄家孤零零地留在4335点高地上站岗?主力倒是有可能利用大家对传闻和双头的恐惧,在向上突破前完成一次绝妙的洗盘。

  目前大盘再回高位,盘中不断出现的快速杀跌,可理解为市场面临前高附近时的一次正常的心理反应下所做出的技术性回吐。同时市场也对可能出现的调控新措施也多有猜测,因此,后市的震荡或不可免,热点的轮转切换也不可免,投资者应适当控制仓位,关注相对低价的蓝筹股是当前点位的首选。
 
   
注:本文部分内容为转载,感谢原文作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