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本山大叔在走下坡路
(2014-12-25 09:42:22)
标签:
娱乐赵本山婉如清扬 |
咱中国的“年俗文化”,央视春晚必须得提。它代表所有应该有的年味儿,可以说,没有春晚,就感觉除夕夜守岁不得劲。既是旧传统,也是新希望。
说到央视春晚,就不得不提赵本山。本山大叔参加的春晚次数超了20次吧?他的小品似乎也成了央视春晚不可替代的节目。啥原因呢?创作团队强?人脉深?表演妙?人才多?感觉都是,又感觉不全是,无论你喜欢也好,讨厌也罢,春晚“本山现象”的出现,恐怕都离不开赵本山的娱乐精神和平民意识。
本山大叔是东北人,东北人的粗犷和幽默感是骨子里的,一种“黑土地文化”。他曾经坎坷的生活经历,受到了这种文化的滋养,最终结出了娱乐精神的累累硕果。
赵本山是一位天分极高的、不可多得的喜剧艺术大师。表演很自然很纯朴,幽默搞笑有点作,但不过分。语言处理得很得当,嬉笑怒骂,不经意间抖落一个个包袱,是赵本山的拿手好戏。《牛大叔提干》里“不认字”,《不差钱》里的不差钱……至于动作,也是喜剧成分颇多,《红高粱模特队》里打农药,歪七扭八”等,笑点多。具体例子不多讲。
赵本山是个平民,所有的影视作品和小品表演中都采用农村题材,因为这个群休中国最大,最接地气。原本他是中国农民代言人,除了有点点过的部分之外,大体的内容上还是比较能反映农民的生活和娱乐世界的。有朋友说拿人生理缺陷开玩笑不当。不当吗?是有点,但是真正生活在农村,具体语言环境下的农民朋友没有知识分子那种矫情。
人生有起有落,本山大叔也不例外。首先他得面对自己的作品如何保证有适当的娱乐,又不低俗,这是个难题。东北二转本身是发自民间的艺术(有人要喷就喷吧),最大的特点就是带有浓厚的乡土气的搞笑。它和其他门类一样,就是让你乐。什么打情骂俏、自损互损,甚至自虐互虐怎么乐怎么来。这样自然就免不了一些俗的东西。它就是个通俗,下里巴人,阳春白雪的东西有,但是老百姓听不全懂。当然,如果还活跃在民间,那可以继续这样。本山大叔已经成了某种娱乐精神的代表,那就得去除其他的糟粕,既要服务大众,又要雅俗共赏有格调,如果做不到,就继续被人欣赏被人喷。
社会多元,小品文化要保持长盛不衰有难度。
他早期的作品,都有人文关怀在里面:在《我想有个家》,《相亲》,《小九老乐》好有爱,《牛大叔提干》、《老拜年》等也很温暖。《红高粱模特队》是他的一个高峰。和宋丹丹老师合作的“白云黑土”系列,很现实。但从“忽悠”系列开始,娱乐多了,关怀少了。人们感觉后背冒凉气了。他走下坡路了!虎年小品《捐助》最让人失望了。表达的是什么啊,我不懂,望高人指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