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恋上了猫咪宽宽的博客,宽宽才华横溢,妙笔生花,读猫博的文章总能让我有所收获,每天不去个几趟就感觉心里空荡荡的。这里还有一群学识和人品具佳的妈妈们,看着她们的留言、想象着她们的模样,也是一件有意思的事:)
猫博最近推出的家教大餐“围儿转书摘”极为经典,虽说其中的片断以前也曾读过,但读的角度和角色不同,感受也就不一样了,如今,是以妈妈的身份再读这些人类文化的精华,对调整心态和注重家庭教育的艺术性很有帮助!
前两天大家在讨论怎么才能少唠叨孩子,怎么才能把唠叨变成善意的提醒。唠叨孩子可能是个普遍现象,这一点在妈妈身上表现得尤为明显,我自己有时就是这样一个唠叨妈妈,加入猫博,每天多学习一点,就能多改掉一点自己的不足。
唠叨往往伴有生气、不耐烦或挖苦,是多次重复的要求或指责。而提醒,无论频繁与否,都是用友善、信任、尊重的态度,没有烦躁、指责和挖苦。
经常提醒是家长的责任,对孩子积累经验、减少失误、提高自控能力都是有益的。而唠叨的结果则是烦扰对方,激他反感,影响亲子关系,破坏教育效果;同时也影响了家庭祥和、温馨、活跃的气氛,不利于孩子个性的健康发展。
做一个能在教育孩子时避免唠叨又给予有益提醒的好妈妈,呵呵,原则如下:
1.制定良好的家规,不必事事叮嘱
家长没完没了的反复叮嘱,不但干扰孩子正常的生活和学习,还会使孩子产生反感,甚至出现逆反心理。家长应该和孩子制定一个共同遵守的家规和家务分工制度,给孩子创造一个自己管理自己的环境,家长负责监督和检查。
2.养成说话干净利落的好习惯
一些父母生怕孩子不听自己的话会吃苦头,因此就会不由自主地多次重复,这样反而使孩子认为:听不听大人的话无关紧要;不按大人的话去做,最多再听听家长的唠叨、发火,自己不会受到任何处罚。所以,父母必须养成任何事情只对孩子说一两遍的习惯,让孩子知道不听话会带来什么后果,学会自己承担不负责任的后果。
3.多与孩子进行心理沟通
如定时安排一次全家聚会,在轻松愉快、自然和谐的气氛中,谈谈各自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的情况、心理感受以及家规应如何改进等,达到互相沟通、互相关心、互相促进的目的,并统一认识,自觉自愿地去做各自应该做的事情。
当家长和孩子心情不好的时候,不要教育孩子。教育孩子是一件美好的事情,它不仅是言语的说教,而更重要的是情绪感染、心理亲和、择善而从之的过程,对亲子双方的精神、情感激励作用很大。当家长情绪不好时,容易带着消极、偏激的情绪唠叨个没完,把教育孩子变成了苦恼、烦躁和精神负担。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