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水饺馅-鱼子鸡蛋韭菜

花边水饺
难以考证这份情确切地始于何时,最初的记忆是很小的时候,可能只有5、6岁的样,便和妈妈学着做饭了,最先学会的竟是擀饺子皮,“好吃不过饺子”,大概北方人最衷情的美食莫过于它吧。以前是没有双休日的待遇的,父母平时的闲暇也会被一个个的业务学习和会议所充斥,爸爸妈妈抚养着我们姐妹四个,紧张忙碌可想而知,那时一家人最快乐的时光就是聚拢在一起,把妈妈和好的饺子馅放进擀好的一个个圆圆的饺子皮里,我一直认为包饺子是最能体现公平和合作精神的,因为谁也不能偷闲而坐等其成,姐姐们喜欢包,我却独爱让一个个的小面团在我挥舞的擀面棒下变圆、变薄,光光滑滑的,像婴儿柔嫩的肌肤,小小的我也就常常陶醉在自己创造的美中,慢慢练就的擀皮技术成了我炫耀的资本。那时我们住的大都是平房,每家在房子外临时搭建的厨房简陋而狭小,到了做饭时间,空气中便弥漫着各家各户那醉人的饭香,谁家的妈妈做了好吃的都要互相馈赠,邻里之间和睦相处得
如同一家,若是遇上谁家包饺子,我便被妈妈做为“劳务”输出了,到了后来令我颇为自豪的是我可以同时供4个大人包,每每听着大人们的一声声赞扬,我的心就像那绽开的荷花,溢满了欢乐和满足,那感觉真的不亚于第一个品尝妈妈从滚烫的锅里捞出来的第一个水饺。
后来上学了,妈妈不愿意让我们再花费更多的时间学习厨艺,只是在她忙不过来的时候,我们才打打下手,随着学业的日益繁重,时间显得弥足珍贵,各门功课充斥大脑,我们也就很少进厨房了,一日三餐,尽享着妈妈不断变换的佳肴,虽不是山珍海味,但也吃得满足惬意,大加赞赏妈妈手艺的同时,也免不了向她老人家讨教烹调方法,那时的我们讲起吃来滔滔不绝,但也往往是纸上谈兵。那间看似简陋的小厨房,烟熏火燎中,是一道道美味佳肴的诞生地,升腾着的是妈妈那份永不知疲倦的爱……
真正的操刀下厨是在有了老公之后,他象一个嗷嗷待哺的婴儿,我也象跑接力似的,光荣地从婆婆手中接过这个以后需要我为他添饱肚皮的家伙。进了婆家门,才知道婆婆的烹饪技艺是要高母亲一筹的,她经常做一些被我冠以大菜的菜,婆婆染病多年,饭菜也就越发地讲究营养,看着那些垂涎欲滴的美味,我的创作欲一发不可收拾,当婆婆在厨房敲响锅碗瓢盆交响曲的时候,我便不离左右,虚心地和婆婆学习、切磋,厨艺大长,俗话说的好嘛,要想栓住家人的心,就要栓住他的胃,我也因此而深得她老人家的喜爱。此时的厨房早已是单元楼房中一个独立的房间了,宽敞明亮,黑黑的蜂窝煤已销声匿迹,取而代之的是干净便捷液化气,唯一不变的是随着时光的流逝继续演绎着一个个充满了色香味俱全的厨房故事:听婆婆在厨房里将家里的趣闻佚事一一道来,跟婆婆从切丁、切片到切条、切丝,体验“过
家家”的真操实战,我们品尝着,赞美着,交流着,此时的厨房也因此而流动着那胜似母女的婆媳情,那份美好,无语诉说!
童年和妈妈、婚后和婆婆一块儿在厨房里度过的快乐时光,成为我与烹调的终身联系。现在的我,已经是一个14岁女孩的妈妈了;现在的厨房,更宽敞、更现代化了,整体厨房的设计,线条美丽、功能齐全,电饭锅、微波炉等一应俱全;现在的生活也更好了!时代的发展加快了人们日常的生活节奏,一家人从早晨出门奔向各自的岗位,到傍晚风尘仆仆而归,最惬意、最解乏的莫过于一顿可口的晚餐,以前练就的做饭本领在自己的小家庭里发挥得淋漓尽致,每当我在厨房娴熟地抡着锅碗瓢盆时,老公便凑过来,贪婪地盯着锅里,一顿饭下来,他直喊着“好吃、好吃,今天又吃撑了”,女儿胃口更是极佳,来者不拒,“妈妈做的饭比饭店的还要好一些呢!”许多妈妈们遇到孩子吃饭难的问题在我们家是从来没有过的事,老公的脸色红润了,女儿的小胳膊圆了,一家人的身体棒了,精神头儿足了,我也笑了,我陶醉在自己让家人满意的烹调技艺中,也陶醉在老公和女儿那浓浓的爱意里……
这份浓浓的厨房情结,让我无论做什么样的饭菜,无论是切菜、切肉,还是烹饪、配料,都能从中体会到一份快乐、一份满足,一份安详,在或浓郁或淡雅的香味中,小小的厨房溢满了家的温馨,爱的甜蜜,它连着我们的生命,没有了它,生活怎能滋味百般!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