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老绪访谈之118,朱圭铭博士

(2016-06-20 15:12:04)
标签:

杂谈

宗绪升对话朱圭铭博士

 

1、 宗续升:从少年到老年,对祝允明人生与艺术影响最大的事件有哪些?

 朱圭铭:我想不管是放在哪个时空来讨论影响一个人成长的关键因素问题,都是绝对绕不开家庭与社会环境两个方面的,祝允明当然也不例外。根据文献记载,祝氏家族占籍吴门,始于祝允明七世祖祝碧山在元初自松江到吴门任平江路总管等职,但祝碧山身后景章、焕文诸世并不显,直至祝允明祖父祝颢于明代正统四年(1439)举于仕途,祝氏家族于吴门才谈得上声重日隆。另外,祝允明外祖父徐有贞也是明代中期正统、景泰年间政坛的风云人物,他同时也是当时吴门书坛崛起的先导领袖。因此,祝允明少年时代成长的家庭与社会关系网,主要是由其内外祖父一手编织的,而其于文艺之启蒙,亦正渊源于此。明白这一背景,也就不难理解祝允明为什么在青年时代即能迅速成名于文人才子辈出的吴门重镇,当然,祝氏本身杰出的文艺才华也确是不可忽略的另一重要因素。

  至于影响祝氏青壮年时期最重要的事件,那必定非科举考试莫属,在这一时期,祝氏虽曾举于乡试,但其七次赴京会试皆不第,科举一途的屡屡失意,促使其从追求功名、胸怀经世治国之梦的传统儒家知识分子,逐步转向崇尚老庄哲学,放浪形骸、游戏人生而喜酒色六博的狂放不羁的文人,民间广泛流传的祝允明酒馆歌楼买醉寻欢诸种逸事,大致有许多皆为这一时期所为。对祝氏晚年影响最大一事,是其以举人身份就选广东兴宁县令并远赴岭外任职,这几年的经历也使祝氏认清自己不善趋奉的狷介性格,很难适应官场之道而主动致仕归田。

2、 宗绪升:兄在做祝允明交游事迹考的过程中有什么重要发现?

朱圭铭:祝允明作为明代中叶吴门书家群体中的领袖人物,其一生交游极为广泛,遗憾的是,在我几年前开始做祝氏书学研究之时,应该说学界在祝氏交游方面的研究成果还是颇显不足的,偶有与文征明、唐寅等吴门好友的讨论,也多泛谈而欠深入。我在研究祝允明交游事迹的过程中,除了对祝氏与身边好友的交往细节有了比较清晰的了解之外,也确实发现了一些比较重要的问题,如祝氏前往岭南任职及致仕归田的具体时间等,还有部分问题涉及到祝氏部分传世作品的真伪,此处暂不便详说。

3、 宗绪升:谈谈祝允明的书学思想?

  朱圭铭:毋庸置疑,讨论祝允明的书学思想,应主要从祝允明传世的书论材料中探寻。祝氏书论来源一为《怀星堂集》中所载《奴书订》、《书述》两篇专论,另外就是《怀星堂集》卷二十五、二十六收入的祝氏对历代书家作品及自己书作的题跋,最后就是明清各类书画著录文献、笔记史料及祝允明传世书迹中记载的祝氏在书法方面的各种言论。综合分析这些材料,我们会发现祝允明书学思想的形成,应是在南宋,尤其是入元以来赵孟頫主张复古一脉书学思想基础上的进一步发展,所以在祝氏的书学观念中既有对前人思想的继承,同时又有拓展,并表现出极具个性而又不同于时流的特点。

 

4、 宗绪升:请简单介绍一下祝允明书法的来源、风格特征及传承?

 朱圭铭:祝允明的书艺范围极其广泛,涉及正书、行书、草书三大类别,且每个阶段的风格特征也不尽相同,面貌众多,精粗不一,再加之真伪夹杂,这些众多问题的共存,给后世以及我们今天研究者真正认识祝允明的书风就带来了很大的难度。早在三十多年前,台湾的傅申先生曾在撰写《祝允明问题》一文中依据其所建立的祝允明书法真迹标准,对祝氏的书艺范围和风格给出了比较合理的分类。后来苏州的葛鸿桢先生在《中国书法全集 祝允明卷》及《论吴门书派》等著作中研究祝允明书艺问题时,基本上承袭了傅先生的方法和观点,没太多创新之处。笔者以为,傅申先生的研究方法及成果对我们今天研究祝氏书风特点虽然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但其在很多时候的分析也有显得琐碎模糊之弊,令读者难以从整体上把握祝氏书艺创作的手法及风格特征。笔者对祝氏书风来源及特征的研究,即是在傅先生的研究基础之上,结合祝允明传世且比较可靠的作品、书学观念及明清诸家的评论,对其正书、行书、草书三大书体创作来源及特征做了更进一步的具体分析,如楷书方面,我即将祝氏的作品分为力追魏晋之遒古朴厚、规模唐人之法度谨严、融汇诸家之清雅率真三大类,行书、草书两个方面也大致类此。至于祝氏书法的传承,祝允明作为引领吴门文人书家群体崛起的重要主帅,其个人的书学观念和书风,不仅对同时期的吴门书家王宠、陈淳、文彭等人产生了积极影响,而且对晚明徐渭等书家浪漫个性书风的兴起也有着启迪和先导作用。

 

5、 宗绪升:你认为祝允明对书学的贡献是什么?

 朱圭铭:祝允明由出身于魁儒世家,年少时即以诗文书法声隆吴中,继而远播海内,到中年科举不顺及晚年的放浪任情,最后生活窘迫以致殁时几无入殓之资,人生旅途的坎坷及个人抱负的不能如愿,加上本性之狂放不羁,祝允明最后留给世人的印象真的就是一介疯癫狂士。但是,祝氏作为明代中期吴门书坛的领袖人物,其一生在书学甚至诗文领域所取得的杰出成就,又从另一层面为其人生画上了一个比较完美的句号。应该说,祝氏对明代书学的贡献是多方面的,比如其身体力行的崇古、学古,并能勇于突破前人及时辈的笼罩,一扫元人旧习及“台阁”书风之流弊,使明代书法的发展回到文人书法的正确轨道等。

6、 宗绪升:我们可以从祝允明的书法、书学中汲取什么?

朱圭铭:我对祝允明这样一位杰出书家的深入研究,除了希望能站在客观公允的立场上,去尽量揭示历史的真实,给以合理正确的价值判断,同时也真的希望从祝氏的学书经历、书学观念及书艺风格中,能获取对我们自己研习书法真正有益的东西。正如在前面已有提及,祝允明于书学一途的成功,乃主要得益于以下几个方面,其一,即明代中叶苏州地区比较浓厚且开放的艺术氛围,其二为祝氏家族以及师辈们对祝允明的正确引导教育,其三则应为祝氏本身尊古且善于学古、博采众长、勇于突破时流的书学精神。

 

 

7、 宗绪升:你做祝允明研究,你的书风受研究影响么?

朱圭铭:因为有感于明代书法发展之鲜明的时代特点及其诸多书家所取得的杰出艺术成就,故而笔者十多年来一直专注致力于与之相关的专题书学研究,研究范围涉及书风流变、书学观念、书法技法、书论、等多个层面。在这样的研究过程中,我本身的书法创作难免会沾染诸多明人风气,但同时也并未忽视对晋唐宋元等各个时代大家的学习,因为讨论明代书家书风、书论的真正渊源,还是绕不开这些前贤的。攻读博士学位阶段,之所以选择明代吴门书派领袖祝允明为研究对象,此既有缘于认识到当前学界对祝氏书学研究存在某些不足,亦有我个人对祝氏书法的特别偏爱所致。因此,本人最近几年的书法创作,尤其体现在草书方面,的确是受祝氏影响颇深,而将书法理论研究与自身艺术创作紧密结合,更是我长期以来努力践行的个人理念,以后也会按此理念坚定不移的走下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