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枕风读书 |
- 教学板块分栏:左手教,右手学
小学阶段,个体学生的学习清单出现在备课纸的右手栏上,在中学阶段,个体学生的学习清单将出现在备课纸的左手栏上。中学更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
教学板块分成若干板块,并且注上本板块要解决的目标序号和可能所需时间。要清晰地写出教学的策略和过程。
左右栏是一个流程的两个侧面。
板块的设计,往往会让课堂显得机械破碎,失去了课堂的整体感。这就要求教者对认知有一个更高的整体认识。
杜威的思维五步:
1、有疑难的情境引发思维的冲动。
2、确定疑难究竟在什么地方。
3、提出解决问题的种种假设。
4、推断每个阶段所得的结果,看哪个假设能解决这个困难。
5、进行试验、证实,驳斥或改正这个假设。
类推出的“以解决问题为中心”的教学过程:
1、提供给学生一个真实的经验的情境——要有一个使学生对活动本身感兴趣的、愿意连续下去的活动;
2、从这个情境内部产生出一个真实的问题,作为对学生思想的刺激和活动目的;
3、学生要通过调用已有知识、查阅新的资料、从事必要的观察来对付这个问题;
4、学生必须一步一步的形成、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5、学生要通过实际活动来检验他的解决办法,使这些办法更加清晰具体,并且检验它们是否有效。在教学中,教师可根据具体情况省略其中的某个步骤。
实际活动是行为的?还是思维的?这里可能更多的是指思维的进程。
怀特海的过程三段:
浪漫——精确——综合
- 课后反思,检查效果
事实上,一种最深刻的反思方法,被我们称之为录像回放,或者课堂的文本细读及批注法。
- 训练有素
预习:布置、运用、检测、评估
小组研讨:分工与主持、效度评估
课堂对话:聆听与应对
课堂练习:时间、准确度、评估
训练有素包括行为上和思维上。
- 两套大纲
理想课堂是明线,是第一套学习大纲
新教育儿童课程是暗线,是第二套学习大纲,是整个智力的背景,是完整人性的基础。
两套大纲主要是指在漫长的学习生涯中,课堂教学和整体生活(尤其是课外阅读)之间的关联性。但是,它也不排斥在局部的课程中里,实现其完美的结合。
- 理想课堂三重境界
第一重境界:落实有效教学框架
第二重境界:发掘知识的内在魅力(知识理解抵达的深度)
第三重境界:知识、生活与生命的共鸣(主客体之间及主体间的对话质量)
理想课堂的三重对话:
人与知识(核心)
人与他者
人与自己
理想课堂追求的是倾听与应对,也就是实现真正的主体间的对话,旨在倡导相互间的理解,并通过对方的异议,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程度,并在此过程中,产生共同体成员之间息息相关的共鸣。
作为教师,倾听学生的目的不仅在于听懂内容,更在于听懂心情、想法,产生共鸣。
佐藤学:教师倾听要认识到学生的发言与课文哪里相关?与他人有何相关?与他自己有何相关?并将这些发言以教材为媒介串联起来。
无论是散文阅读、小说阅读还是诗歌阅读,精确分析并不表示将课文肢解。问题在于如何确保精确、细致的赏析不破坏诗歌的完整性?解决之道,是设计一些能够统领全诗的关键问题。
这些题应该有这样的共性:
1、针对性,是针对全文发问。
2、咀嚼性,要解答这些问题,必须反复咀嚼文本。
3、排他性,题目具有排他性,或者看起来具有排他性实际上不是,但需要精确回答。这就必然引发争论,要动脑思考。
后面的教学可以由以下几个步骤构成:
1、发问,学生自己圈点批注。
2、小组讨论,时间要充分。
3、全班讨论,要形成碰撞,不要忙于得出结论。
4、教师引导大家达成共识,学生用笔将共识批注、记录于书上。
有两个前提必须切记:
1、学生阅读过一些解读。批注与讨论,事实上首先是对解读材料的灵活运用,重新理解(显然,没有任何现成的答案。)
2、教师自己一定要深刻理解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