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读书笔记1
(2013-10-30 08:42:11)
标签:
读书笔记境界理想课堂教育 |
分类: 枕风读书 |
- 有效教学框架:
1、教材解读
2、教学目标
3、预习作业
4、教学板块
5、个体学习的预设与规定(学习清单)
6、教学反思
1、2重点在于教什么,4在于怎么教,3、5在于怎么学,6是对整个过程的省察。
作用:我们需要一个既可以帮助我们有针对性地描述课堂,又能帮助我们反思课堂、讨论课堂的基本结构模型,针对的事每一堂课,而不是某一堂课,是为大家提供一个公共课堂话语。
- 教材解读
1、人文类学科中,教材往往不能等同于教学内容,二者一致性非常低。
2、文章选辑,附上一些简单的字面的理解,只能视为文章,而不可视为教材。
3、对教材的再度创造,起点是文本解读,终点是教学目标和内容的确定。
4、语文学科含文本解读和教材解读两个部分。
- 有效教学的三类目标
1、新课程的三维目标是一个整体,是“在过程中掌握方法,获取知识,形成能力,培养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2、新教育的三类目标,强调了目标的细分和独特性。
3、核心目标确定的因素
4、各类目标可以从课后习题中来。
- 定向预习,课堂不再从零开始
1、预习甚至是学生唯一的独立学习的机会。预习作业要尽可能全面地针对所有教学目标,而不仅仅是为课堂教学做一些准备工作。课堂教学是对独立预习的效果的检测、修正与提升。
2、新教育预习设计要求能够引导学生细读文本,直指重点,让学生带着独立的观点进入课堂。预习作业的设置应当围绕确定好的三类目标。
定向预习,定向的意思就是围绕教学目标。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