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南京MM的读城记:重庆<二>

(2007-04-11 16:51:16)
分类: 流浪的疾风---生活点滴

南京MM的读城记:重庆<二>

交通……

交通方面,不得不说重庆人真是很有创意。
这里,日常交通工具都很像游乐设施,正儿八经的自行车是极少数年轻人健身耍酷的娱乐
休闲工具。

起初我发现几乎所有重庆人都以观光轻轨为豪,真的觉得难以理解。
曾于轻轨的水泥柱下驻足,看见上面贴有“日本协力银行”的标铭。
对于平原城市,修条地铁,实现城市轨道运输并不难。但重庆是山城,建设起来就非常不
容易了,据说这条轻轨线架桥劈山总共修了四年多。我在佛图关站下面看见那个名为“轻
轨建设者”纪念浮雕的时候,总觉得有些过于悲壮……
漂亮的轻轨定时穿梭于高楼林立的大街上空,比起坐公交车绕来绕去真的很方便。不过这
个对我来说意义倒不大,在陌生的城市里堵车不会觉得无聊,步行也不乏味,如果单纯追
求乐趣,我更愿意坐颠簸、噪声很大、速度慢、破旧一些的那种(比如南滨路边上的那一
列)。主要也是觉得新鲜好玩,就坐上去感觉了一下。
轻轨票价单程五元(全程5元,3站1元—另注释),比一般城市的地铁贵。但若权衡一下建设

以及维护的成本,真的很便宜。它穿行在山城之中,是名副其实的过山车,到江边的时候向外面看真的很漂亮。最有意思的是永远不知道下一站的出口是需要上坡还是下坡。不好的就是速度过快,一路上我还没看过瘾。

索道这个东西似乎应该被用作旅游观光。只有在重庆,它被用于公共交通。
过江索道作为普通的交通工具,票价惊人地便宜,只要二元钱就可以横渡长江。缆车道两
头都修在很高的平台上,要上去得先坐另一种交通工具——电梯。所以重庆除了街边的棒
棒以外还有一种特殊职业:电梯管理员。缆车里面悬挂了许多扶手,如同公交,座位很少
但很干净。坐在上面可以安逸地从江这边错落的高楼中间慢慢飘过去,横跨一条江以及三
条马路。
生活在这里的老百姓坐过江缆车就像坐公交车一般自然。如果缆车运行时有人伸长脖子往
外看,同时唏嘘不已,那多半是我这类没见过世面的人,特来猎奇的。

另外,重庆有两条江,江面不宽,桥梁很多,引桥常需建立交来构架。市区地形也很复杂
,隧道很多,道路中的单行线也非常多,我最惊叹的是嘉陵江上居然有两架桥,一来一往
,均是单行线。

南京MM的读城记:重庆<二>
单行线、高架桥和隧道多了,一般就只有三岔路口。十字路口少,信号灯自然也少,即便
一些有信号灯的路口,也不知何故灯总是灭的。重庆有交警么?有也似乎不上班,反正除
了《石头》上的那个,其他的我根本就没见过。
设想,一个基本没有交警和信号灯的城市……
没到重庆之前就对重庆公交的疯狂有所耳闻。其实只要看看缠绕在山体上的城市路网,就
知道这里的公共交通发展不容易。
重庆公交车站牌上的站点似乎不太全,没有写的站名它不一定就不去,这个我深有体会。

据说写了的站名也不一定会去,这个我没遇上,是否属实我就不知道了。
重庆的公交车还有点象出租车。
其一,二者都不用加油用天然气,环保!当然街上也有加油站,那是专为私家车或外地车
服务的。
其二,公交车不分站点招手即停,而且车速也和出租车相当。连续的急弯,司机GG游刃有
余毫不减速,在车流中左右突围,见缝插针,车轮是不着地的飞。我想他们这样开车是因
为已经走过无数遍,对道路非常熟悉了。不过据一些通悉交通规则的朋友讲来那就非常恐
怖了:逆向行驶,路口变道,内档超车……怎么开的都有。幸好这些我不懂!
钻进公交车,就开始了一段惊心动魄的行程。车在倾斜的道路上颠簸盘旋,钻过垂下藤蔓
的隧道口,上了高架桥回环往复……可以充分享受忽高忽低的感觉。窗外也如同变戏法一
样:高楼一瞬间消失,看见江水,破房子和杂草忽地冒出来,一段陡坡,几个防空洞,忽
地又消失,高楼如君临天下般又站出来。时时给人以峰回路转柳暗花明之惊之喜。
堵车的时候,多半是在坡上,一辆辆车以各种倾角稳立。从司机到乘客,车上所有的人都
已习惯和安然于这种倾斜的姿态。售票员抱个桔红色的小盒子,还可以若无其事地在车头
车尾间来回走动卖票。
在重庆很难看见停车场,地底下大都是些店铺、超市和购物空间。故不难理解大礼堂的平
台上为何总是停满旅游车。但重庆公交车收班时间极早,基本都在 20:30 左右。疑惑,收
班后的车歇在哪里呢?
至于出租车,我愿意相信它们是彻夜不眠的。上天入地,钻山过桥,时隐时现,穿破整个
城市的夜空,告诉世人这个城市并没有沉睡。

植物……

阳光温淡的重庆,空气中总有嫩嫩的植物味道。
城里绿色植物随处可见,很多楼顶端有小花园,倒垂下盛开的九重葛,很有味道。石梯上
、墙壁上布满了青苔,摸上去湿湿的。
川茶、黄桷树,这样的市花市树让人听来顿觉湿暖滋润。丝毫不同于南京的梅花加雪松,
总是一派在凛冽寒风中屹立不倒的架势。
至于行道树:桑科榕属+棕榈科是永恒的主题……
路边最常见的就是小叶榕,树干上密密地垂下许多气生根,在风里来回招摇。黄桷树就更
猛一些了,盖度大,而且必要的时候还可以巴在垂直的石壁上生长,非常适合这座山城。

此外菩提树,高山榕,鱼尾葵,假槟榔,蒲桃,羊蹄甲,艳山姜,仙茅……统统都是裸地
种植,徘徊在大街上,霎那间就有惊喜浮现。我的感觉就是沿路闭着眼,随便指上一棵就
是南京温室里的奇货。
后来跟epi上了趟歌乐山,与我爬了一辈子的紫金山很不一样:石灰岩基质的山,遍布强酸
性土壤的指示植物——芒萁。想起epi也曾说过这里土壤pH能到2的。
第一次见野牡丹科的货,长见识;
壳斗科也少了,面对众多榕属的树一个都认不到种;
少了布满蔷薇的灌木层让我有些失落;
连一年蓬也不像在南京那样猛了;
看见马尾松的时候,我甚至有一种亲人之感……
特色是遍地都是蕨,里白是主打,芒萁和紫萁也很多,还有水龙骨科的东东,最强的是竟
然有成片黑桫椤,穿过去时鳞毛弄在腿上痒痒的,我流口水……
当时我对蕨还是很菜的,很多都认不到就放过去了。自从在黄山认了十几个科的蕨,回来
一直想实战一下,苦于南京没有那么多种蕨,一想到这里,尤其羡慕epi。
歌乐山就像它的名字一样美:仙乐飘飘,轻歌曼舞……其实重庆的山太多了,城市就需要
这样一些自然的东西,离人不远不近。
多说一句:回去的公交车上epi叫我注意那块中美合作所集中营的牌子,说既然来了就进去
看看。我最终没去,其实我总在逃避,不愿去承受过于沉重的东西。
江水……

这个群山环绕的城市里,草木没有枯尽,一岁一枯盈的就是江水。
重庆的江水穿城而过,没有南京看到的长江天堑那么宽阔。但是可以清楚地看见对岸的山
和楼群,车水马龙的滨江路,江边繁忙的码头,一溜船屋作的饭馆,还有人们都懒懒地在
阳光里。
随着班轮的远去,觉得自己有那么一点渺小。
朝天门是长途跋涉的嘉陵江的终点。直面两条江水的交汇处,分明可以感受到阳刚和阴柔
的冲撞。
滚滚奔腾的长江向前卷起一片浊浪,温婉的嘉陵江向长江注入一股清澄,江水相遇却依旧
泾渭分明,画出一道弯曲的分界线来。
正是夏天,江水中有成群的半大小子在玩耍,这种场面在南京绝对是见不到的。年纪小些
的孩子都是光屁溜,他们的爹娘也挽着裤腿在水中招呼他们的安全。
另外还有台阶。不像南京,在重庆要到江边通常是需要下台阶的,从上面看下去,数不清
有多少阶。顺石阶而下的时候有江风吹过来,虽然温热,但还是很舒爽,心里觉得透亮畅
快。
江边会聚了人生百态,有戏水的人,有等活的棒棒,还有贩售水果的老太、兜售小食的乡
下妇女……看各类小贩们叫卖,居然生意很不错。
高兴的时候还可以直接顺着台阶下到江水里面去。我没有捋起长裙子,直接往江里边走。
走到一半突然觉得身后安静异常,小孩的打闹声没了,小贩也不吆喝了。回头看看,所有
人都盯着我……呵呵,头一次,回头率100%!
我是很爱这条江没错,但也没有爱到要投江的地步。
后来上公交车,售票员JJ看着我湿了一大截的裙子,好一阵子没说话。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