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商报》4、17刊书评

分类: 书评(小说故事) |
女人值得所有美好的辞藻
- 字号
◎红警苏红不懂爱
关于陆小曼的传记,林林总总,也可谓不少,但白落梅的这本,深刻地烙上了作者特有的印迹,也许,在所有的陆小曼传记中,这本在叙述的韵律与语态上,是最接近民国时代气息的一本,在内心感悟上,或是最贴近逝者灵魂的一部。
语言本身是一种选择,也是一种塑造。白落梅自成一派的传记体风格,早在描写林徽因的《你若安好便是晴天》中就得以体现,文字中浸透着中国古典文化的风情韵致,烙印着佛语禅意的修为点化,更融汇着一个现代女性将心比心、深入时代情怀的那份兰心惠质。
我将此书在作法上归纳为三个特点:一是简韵禅意,营造了一种格局,用这样的视角去看待陆小曼这样一个唯世间不能容纳的女子,能够使读者获得更多的从容去体味她的真实,她的痛苦与她的欢喜。二是心领神会,营造了一份亲切;在所有的传记中,叙述者与被描述者本身永远会隔着一堵墙。而白落梅的穿越式叙述,却拆开了这堵墙,直接将当下的自我由意境引领,穿透到历史深处,感受遥远时光下的那点点起伏的波澜、丝丝荡开的涟漪。其三,是清词丽句,营造了一份语境。作者对中国古典诗词歌赋有着深刻的习练与沉淀,与民国女子经受过的旧学熏陶,产生了隔空呼应。语言是一种选择,作者选择了与陆小曼心灵相通的对话方式,一种零距离的并肩携手。
可以说白落梅用仁义之姿、动用了全部的身心挚爱,去为一个女人建立一座丰碑。
面对我们今天依然只能雾里看花的民国女人,读者只能隔着厚厚的尘埃与发黄的纸页,去感受它们曾经的娇嫩与心跳。我完全能体味到白落梅在书中表白出的那一种无奈:“许多时候,我亦险些被这妖精迷惑,竟忘了,我只是她深深庭院里的一株草木,连过客都算不上。纵然我用尽华丽的言语,也道不出那深入骨髓的寂寞与悲凉。”这一句中,像这本书整体基调与味道一样,包括着深深的禅意,浓浓的文心,和淳淳的关切。这应该,就是白落梅这本民国才女传记封笔之作里传达出的对女性的深情厚谊吧。http://img.hexun.com/2010/img/tel.gi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