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的朋友对拙文“《大师和玛格丽特》三大致命缺失 ”的回应
(2015-03-31 13:21:38)
标签:
大师和玛格丽特 |
分类: 书评(小说故事) |
你评论的这么好,居然没有人回应,可惜。我今天刚读完这本书,也是一开始冲着华丽丽的赞誉去的,因为作者这种魔王“考察”莫斯科的大框架就很吸引人了,前面 读的也还好,尤其是第一次将场景切换到耶路撒冷,大量的铺垫和伏笔,让人以为这将是一个穿梭历史的神圣又诡谲的“超级故事”。
谁知道后面却逐渐进入散漫的状态,作者对自己前面埋下的包袱根本不负责,对耶稣受难的描写也毫无吸引力,只能加上各种天气因素来做苍白的烘托,让人失望。
说白了这书的结构和劳伦斯的虹很像,看开头以为是一部全景式家族小说,谁想后来渐渐转入个体化的散文化描写。布尔加科夫笔下的那个文艺圈对我们来说并不陌生,但正如你的意思,一本概念上如此“深刻”的魔幻作品,到最后却是一种愤世嫉俗、一种儒林外史般的嘲讽,还没有儒林那么直白实在,简直如同魔幻版的《阿Q正传》——作者认为某些人不好,就将这些人的影子全部加到一个人身上来哗众取宠——题外话,这也是我为啥认为鲁迅不会写小说的原因——这就未免让读者不满了。
洋洋洒洒几十万字的《大师》,到最后竟然是一种对机关单位或者文娱圈子里的 伪君子的讽刺,耶稣和比拉多部分则极其乏味,严重缺少说服力,让人读完多少有浪费时间之感。不知道楼主有没有看过一本中国作家写的书,叫《爱火,耶稣的凡间之旅》,说实话我觉得那里面对耶稣的受难描写比布尔加科夫更高明。
此外,按我的心思,我想看到的是魔性与人性的冲突、映照,以及魔王会用如何高明的手法来惩罚亦或渲染人性,可惜书里的魔王只是一个BUG存在,像一个得势的愤世嫉俗者一样去惩罚一些他不喜欢的人,无奈的是这些人其实也没啥大是大非,如果非要给他们灌注一种恶,那也只能说他们犯了“平庸之恶”罢了。魔王对柏辽兹头颅的挖苦更是莫名其妙,与小说里其它苍白的桥段如出一辙——这一点倒是与许多名著暗合——魔王和其侍从被涂抹上了童话色彩,这让他们的恶作剧也好、惩罚与奖励也罢,都沦落到了一个二流巫师的档次。让我读着昏昏欲睡。
有很多乱七八糟的想法,就不一一赘述了,总之楼主的评论是很恰当的,这的确是一部有亮点、但缺陷重重的书。
或许是文化背景使然,或许是翻译腔作祟,或许是我们中国人所处的环境本身太黑暗了,反正我读这书就和读托翁的《死屋手记》,还有奈保尔的《大河湾》一样,前者无法让我感到人性的扭曲,后者也没有让我觉得非洲有多苦难。同样,《大师》这部小说,在我看来只是作者的一种文艺式宣泄。
布尔加科夫就是莫文联的那个犹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