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谁看过这篇博文
加载中…
正文 字体大小:

《超能陆战队》:机器人的“人类之心”

(2015-03-09 18:20:22)
标签:

超能陆战队

《超能陆战队》:机器人的“人类之心” 
 
《超能陆战队》的影院内,当影片放到机器人大白舍身相救,沉入到无底般的异度空间的时候,班上同事的五岁女儿,竟然痛哭失色。 
 
这也许就是好莱坞电影的催人泪下的能量与本领。 
 
《超能陆战队》获得奥斯卡最佳动画片奖,但个人觉得还是有一点偏弱。电影的不足是明显的,就是它的创意度不够,影片的情节似曾相识,比如陆战队的队友所使用的特技,曾经在好莱坞同类型的电影里出现过,比如,本片中的女队员速冻法冻住对手,印象中,好像是在《超人特工队》里也是这样相似地演绎过。电影改编成取材于日本背景的漫画,影片的核心主题,是小宏的哥哥救人牺牲,但他的精神与智慧留在了他一手设计的大白身上,这也与当年日本科幻动画片的设计思路有关,比如《铁臂阿童木》中的机器人,也是为了纪念一个逝去的儿童,而按他的形象制作了一个机器人。 
 
《超能陆战队》里最醒目的元素,就是那个憨憨的机器人大白。这个形象,的确不是好莱坞电影里习见的形象,带着鲜明的日本元素,当大白在街上笨拙而古怪地行走的时候,我们会悄然觉得有一点宫崎峻动画片的风格,这个形象在片中成了电影里紧凑密集的好莱坞风格中的最异能的元素。当大白在影片的后半部分经过改装后,立刻成为一个全副武装的超人战士之后,在视觉上的新异性也丧失殆尽,反而是那个看起来平平白白的充气机器人大白反而给人一种别有风味的新鲜感。 
 
影片的整体故事同样偏弱。在这种类型片中,总少不了一个科学狂人,掌握了超能的技术,进行反人类的狂飚突袭。在本片中,最大的反派角色,得来全不费功夫,他是小宏哥哥的同事,一个看起来和蔼可亲的教授,却因为失去爱女之痛的驱使之下,展开了对人类的疯狂攻击。这也是影片里设置的一个重大的情节与人性逆转,产生了一种欧亨利式模式的意外效应。但这样的转折,在影片里也缺乏铺垫与合理的说明,在影片的最后,当小宏舍生忘死将教授 女儿救出来的时候,也没有见到教授良心发现,人性回归。 
 
影片在结构上,也是前半部分耗费在小宏身上的笔墨太多,它用相当大的空间,展现了机器人大白初出茅庐的一系列前传故事,相比之下,联手后任对付反派角色,反而在影片里成了虎头蛇尾的后缀。从影片的架构来看,应该还有续集出现,不然影片里的凑在一起的“超能陆战队”基本没有什么可用武之地。如果影片里的组合常态化之后,实际上会使这样的影片,也成了好莱坞电影里的屡见不鲜、审美疲劳的“侠客组合”,如“蜘蛛侠”、“蝙蝠侠”、“美国队长”系列片一般,陷在大同小异的重复窠臼中。 
 
影片镜头相当富有特点,也反映出好莱坞电影的一种能收能放的叙事智慧。比如,影片里往往通过局部的遮挡,制造一种“误会式”的幽默,开涮一下观众。如反派角色从海上呼啸而来的时候,掀翻了集装箱,镜头只表现了箱子倒下的一瞬间小宏的队员们被压箱下的命悬一线,坐以待毙,但镜头拉开,才发现大白用自己的身体,撑住了倒下的集装箱。这种先交待结果,接着回述原委的技巧,在镜头的组接中,产生了一种调侃式的幽默,也显现出镜头组接颠倒而达到的“出人意料”的效果。另一组镜头也令人印象深刻,当大白全身披挂、全副武装半空飞翔的时候,镜头拉开,会看到大白的手中,也抓着另外几名队员,表现出以大白为核心、全体出动的“全家福”式集合,电影镜头妙就妙在先出现局部,然后才交待出整体,这种以局部到全体、由结果到前因的叙事方式,让电影不断地给予观众以“恍然大悟”的兴奋刺激,一次次逆转的情节发展扭转着观众的顺向思维模式,给予观众一次次快乐的欺骗,从而获得在电影前被高智商戏弄的快感,而只有这样,观众才能心甘情愿地被电影所震慑,所慑服。相反,如果观众的智慧与想象,凌驾于电影之上,那么,电影必定被幕弹更可怕的观众的心里唾骂死死地钉在烂片的耻辱柱上。 
 
而《超能陆战队》更为可贵的地方是,就是在这样打打杀杀的动画片里,也包藏着人类的崇高精神与人性的光芒,这才是这部电影,比国产动画片只有打杀、其它皆无的无聊无趣高一个级别的地方。中国电影一直反对教化功能,但好莱坞电影,哪怕是一部动画片,也在传播着人类精神文化的正能量,这不能不让我们心仪心服。在影片里,大白是一个机器人,但是它因为输入了人类给予它的卫护程序,所以,大白便在它护卫的小主人遇到任何灾难的时候,都不假思索地挺身而出,舍身相救,它的所作所为,因为它安装了一颗人类之心,便具备了人类的情感与性质,一个开始看上去机械呆板的机器人,随着它身上被人性化指令的操纵,而日益凝聚了人性的最深刻的精髓,使这个机器人成为影片里的最可爱的角色,可见一个冰冷的机器,并不是它可爱的原因,恰恰是人类的文化的加盟,才使一个机器人脱胎换骨,触动着我们的灵魂,这也是同事的小女孩被这个机器人的精神冲击力所打动的原因。 
 
我曾经总结好莱坞必不可少的精神催化剂,其中就包括亲情,爱情,友情,本片中,除了爱情缺阵外,其它几项好莱坞的法宝一样不缺。影片里的哥哥离去,但他的精神,他的亲情含量,通过他制造的芯片,传承到一个看上去傻呼呼的机器人身上,使得机器人的所有作为,不过是人类精神的一种外化。当影片的最后,我们看到了好莱坞电影经常出现的“舍身救人”的场景的时候,在感动于机器人用自己的牺牲而救出别人之际,我们实际上看到的是人类弘扬的一种精神在此刻的闪光。本片的巧妙之处,就是让一个机器人成为人类精神的代言人。这种舍身精神,在好莱坞电影里,几乎成为一个一有机会便要显摆与张扬的常态化命题。《泰坦尼克号》里,杰克把生的权利让给了自己心爱的女友,最近公映的《星际穿越》中,男主人公为了让同事脱离黑洞的纠缠,自己选择坠入深渊。这种精神,在一部动画片里,则巧妙地移植到一个机器人身上,我们看到,机器人在具有了人类化的精神质量的时候,也竟然焕发出机器的冰冷与呆板所没有的光彩,这充分证明了,一个艺术形象的伟大与崇高之处,不是它的外表与器质,而是它的精神品味,这就是《超能陆战队》所给予我们的启发。 
 
它看似歌颂的是机器人,但实际上礼赞的是制造了芯片的人。在一部动画片里,它的主题最终回复到人类的最伟大的精神光泽的时候,我们不得不在这样的影片面前反思一下,我们中国电影究竟缺少了什么精神的质量与含量。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