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晚印象:冯小刚被春晚强奸
(2014-01-31 10:28:00)
标签:
春晚冯小刚文化 |
春晚印象:冯小刚被春晚强奸
究竟是冯小刚导演了春晚,还是春晚导演了冯小刚?导演一词,可以换成“强奸”。
我显然相信了后者。
冯小刚的智慧之处,是他超前地预告了他会遭遇到“吐槽”。
他的优势,是他对电影胶片的热衷,所以今年的春晚序幕,冯小刚解读了春晚的含义。在这个预防针的开幕片中,冯小刚智慧地将“吐槽”纳入到他可能收到而必将收到的评价中。
实际上,冯小刚的气场根本无法撼动根深蒂固的春晚传统,所以,冯小刚被浩浩荡荡、横无际涯的春晚气势给裹胁了,本来就没有自己的风格、从王朔式的语言起步、模仿好莱坞经典片段哗众取宠的冯小刚,根本没有自己的思想、没有自己的影片构思、自己的取镜规则。随波逐流、不断炒自己的冷饭,是冯小刚的拿手好戏。凭着这样的资质,冲进春晚的激流中,他不被春晚强奸与裹胁,才是一件奇怪的事呢。
冯小刚能够施加予春晚的最大的影响,似乎就是把他的团队中的张国立给塞进去,而张国立代替的位置,恰恰就是那个油嘴滑舌而随着他的去年大权在握的夫妻店的店主哈文的离去而别了的“李咏”。
李咏的心情肯定很不好受,所以他带着或者被带着他的妻子,一起到迪拜去看世界上最高的塔了,似乎他在用这样的游逛来隐隐地证明,他仍占据着世界上最高的一个空间,用来泄露出他内心的失落与不满。
李咏有足够的资格来表达对今年的春晚的不满。因为张国立在主持时的自作聪明、讨人便宜恰恰就是李咏过去所扮演的形象,只不过,去年的李咏仪仗着妻子执掌导演而可以在台前为所欲为,俨然成为一场家宴的人来疯的主人,而今年张国立则仗着与冯小刚多少年积淀下来、自《顽主》中就臭味相投的深厚的关系,而在主持时作小儿的疯疯颠颠态。
把张国立塞入主持团队,是冯小刚最大的完胜,冯氏的烙印,最大的显影就在这里。
另一个冯氏的遗矢,就是春晚大量采用了电影的意象,在舞台式的传统春晚模式里,冯插入了大量的电影元素,比如电影短片在春晚里的集结出现,反映出冯小刚对舞台空间模式的拓展欲望,这多少使今年的春晚能够变得让人承受,毕竟春晚中的反映中国人对回家的渴望、世界人民对春晚的认同,都使得本年春晚,有了一点文化的氛围与气息,而这一切,是过去的春晚无法能够带来的。这是冯小刚拍摄电影得必然带来的一种习惯性思维。
而匈牙利演员表演的中国景观的模仿秀,实际上仍然应该称为电影的前身,它与中国的皮影戏有着相似的肌理。春晚上,是凡是能够与电影有着相似的特征东西,都会被冯小刚很乐意地接受。包括法国演员苏菲玛索的不对称的惊鸿一瞥,都可以看出冯小刚导演身份施加春晚影响。
冯小刚苍老的心态,也导致了今年春晚元素大量地复旧与怀古。如朱军模仿五十年代春晚报幕,倒给华而不实的春晚舞台带来了几分实在。“红色娘子军”片段,更像是中国人对南海地域敏感地段武力亮相的一种宣言,而“英雄赞歌”则更在撷取历史上战胜霸权的一段宝贵记忆财富,来鼓足我们今天同样不能或缺的应对挑战的勇气;而最令人出人意料的是,一首几乎与前苏联军歌一般排山倒海的《光荣与梦想》更像是一次出征前的总动员。今年的春晚罕见地出现了与过去萎靡不振严重对立的阳刚之气。但这并不能说,我们就在春晚中看到了一种民族激愤。只能说,冯小刚向来有一种“为民打理影像”的传统与习惯,他电影中的“三T公司”模式很准确地反映冯小刚是那种没有原则、只要谁出钱、他就能够打造出出钱者需要的那种影像的人。他在《甲方乙方》中神气十足地让一个对美军崇拜者,过了一把巴顿将军的瘾,同样,冯小刚也会在他掌控春晚的时候,可以让民族情绪过一把中气十足的瘾,所以我们切不可天真地认为冯小刚拉进了几分阳刚,就是他心里真的这么激情十足地认为。正如在春晚报幕时,冯小刚恶俗地让张国立出场调侃了一下春晚例行的恭贺词,把“还有”放在老谋深算的朱军、董卿的口里,使得一场准真诚的祝贺词也变得例行公事一般可笑,可以说,冯小刚在这里用王朔的战术,化解了严肃的意义,就像主持的台词中出现了“同志”,而这个同志,只不过是王朔式搞笑的一种道具而已。
今年的小品已经拙劣到让人无言了。不说也罢。而冯巩唯一的价值,就是在节目中不断地把冯小刚给捧出来,以显示出冯小刚无所不在的存在。
今年的春晚依旧很无聊,但这是冯小刚给我们的吐槽的权利。如果不充分使用这个权利,冯小刚想必也会不满的吧,那么,就让我们尽兴地吐槽一回吧。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