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川行记之八:九寨沟的造神运动

(2013-11-15 18:38:10)
标签:

九寨沟

文化

分类: 个人感触

川行记之八:九寨沟的造神运动

 

 

九寨沟的造神运动

 

其实在到九寨沟之前,我就对九寨沟没有多少的兴趣,只是除此之外,四川没有另一条可资选择的旅游线。于是,不得不选择了鸡肋似的九寨沟。

 

当一天的九寨沟之行结束的时候,的确应验了我心中的那份本来就不怀抱的低落的期望值。

 

九寨沟的神话,靠的是什么?

 

我觉得有三点吧,是那些竭力勾引游客前来观望的三个宝贝。

 

一个是它的水。是那些蓝得像宝石一样的水,这种水的质地,本来应该属于海洋,但现在却剪裁了一小段,放置到群山环抱的谷地之中,顿时变得奇货可居起来,成为勾引人们观看的法宝。我们身处黄海,虽然无法见识到蔚蓝的大海,但同样不会对那些蓄积在山谷中间的蓝色的水产生一种天华地宝式的另眼观看。

 

二是它的瀑布。这是水的另一种无奈的形状。水是天下最无辜的演员,它本来没有任何激情的表演,也没有什么灵性,但是,它被放置在不同的地方,它就被强迫着演绎出不同的风姿。

 

是那些地形,虐待着水,勒令它作出种种变形。作瀑布的水,肯定是很痛苦的,因为水在另一种状态下,是喜欢作沉静的思考的,所以它在很多情况下,有一种女孩的情态,中国人早在数千年前,就在“诗经”中讴歌了水与佳人天作之合的美丽和谐:有位佳人,在水一方。

 

但女孩也会作出泼妇状,那肯定是形势所迫。“红楼梦”中的晴雯本来也算是一个善解人意的女孩,但她暴戾起来,也就有了比撕扇子更为狂野的捍卫自己尊严的举动。而按照贾宝玉的女人分析法,他深刻地知道,原来像水一样温顺的女人,在流到生命的后半段的时候,会出现混浊的老婆子一样的粗野的秉赋。

 

如果作一个不恰当的比喻的话,瀑布就是止水的另一种暴戾的情态。

 

三是那些叶。我们到九寨沟的时间无疑是最理想的,因为红叶这时候展示了它们的铺天盖地的对于色彩的尝试与演绎。旅途中有一位游客说起他夏天的时候来到九寨沟的感觉,他说那时候九寨沟里一片葱绿,毫无意味。

 

但我看到另一种说法,隐约记得是央视的一个介绍九寨沟的纪录片,片中采访了一个当年曾去过九寨沟的学者,他说九寨沟的色彩斑斓的树林,竟然是来自于砍伐,因为没有砍伐之前的九寨沟,是一色的高及天宇的原始森林,正是因为砍去了那些摩天高的杉、松等高大树木,才使原来厕身在这些野山巨头身下的弱小之辈,有了见到阳光、崭露头角的机遇,从而可以用它们远比高大针叶林主体树木更富有娇嫩、肥硕及更多的面积的树叶,来展现它们对色彩的千姿百态的表达。在这里,一个尴尬的悖论往往使我们在控诉乱砍乱伐的同时,也不得不含糊其辞这种毁灭性的杀戮所带来的另一种生命的机会与另一种美丽的创世纪。

 

但是这些东西,都是散布在一座连绵的群山里的,是谁认定了这是一段美景?

 

从资料上可以看到,1974年伐木工人的屠戮机器开进了九寨沟,意外地发现了这里还有一段可以称得上美丽的风景。

 

我觉得这第一个认定九寨沟有着美的成份的人,一定是一个伟大的人,而且还是一个怪味的人,他能在别人没有看到美丽的地方,看出可以推销出去、被认定为美的元素。

 

他可能认为他做了一件好事,但是,他有没有想到,现在整天这里车如流水马如龙的巨大的人类步履与车轮的践踏,是否比那那些电锯与刀斧更凶猛、狂野地扼杀着这个人类遗产的最后的休养生息所需要的宁静?

 

总之,从九寨沟下来,我觉得我已经疲惫了,一如那些眼边闪过的五颜六色的山峦上的浮光掠影所给我留下的疲惫不堪的感觉一样。实际上,那些金黄的颜色,那些红得透明的色彩,在真正地见识过的时候,会觉得它们像是蒙上了一层灰,带着一股乏力的肃杀之感,它远不如照片上的它们给人以一种澄澈之感。我当时不抱着任何幻想拍下来的照片,在回来的时候,我竟然看到,相机的象数竟然也参与到了恬不知耻的造假运动,把好些我眼睛里并没有觉得美仑美奂的景物,都进行了一次大言不惭的修饰。

 

我觉得当年那个决策者,那个把这里开辟成风景区,从而在这块庞大的地面上,建起公路,搭起栈桥,打造繁琐的运输网络的决策者,是一个伟大的造神运动的忽悠者,他有足够的自信心,让那些所有的不辞辛劳前来到这里的人,都信服地认定他所开掘出的本来属于大自然隐秘的一段私情,是一段可以公开的风景。

 

我想,这个造神运动确实是一个胆大者,所以他对这里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都进行了工于心计的包装,在此包装下,这里的山,还存有多少大自然的本真?这里的水,还留有多少不再夹杂着外来污染的纯净?

 

这个造神运动是一个相当巨大的系统工程,它包括编造一些神话故事,编织一些依附于当年藏族人的传说,力求为这些空空荡荡的群山与流水以一种文化内涵,它也必须拉来一些外国人对它的夸大其词的赞美,以抬高这些山水的身价,但,这一切,在我穿行在九寨沟的过程中,从来没有一刻想起过。很简单啊,明明1974年才发现了这些含而不露的景点,那么,这些传说又从哪里而来?明明九寨沟在历史记载中根本没有任何传说为它涂抹上一丝暧昧的沧桑与挑动人浮想联翩的轶事,但那些造假者依然毫不脸红地在一个个景点上加上添油加醋的一个个“据说”,把天神、祖先都拿过来,烘托那些牵强附会的景物。在看到这些“据说”的介绍的时候,我统统一律加以略去,不想被这些蹩脚的现代人编造的神话污染自己的思想与情绪。

 

我宁愿相信九寨沟就是山野里的一条沟谷,一个大自然的悲怆性的裂变而造成的浅陋的舞台,又经过千年的流水的雕琢,形成了它的高低起伏,它应该原生态地保持着它的与我们身边的水,身边的泥土一样的最平朴的身份。这样我们对它的观看,才能找到九寨沟最富于人间色彩的亲和与亲近。

 

神,永远不是人间所需要的东西。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