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谁看过这篇博文
加载中…
正文 字体大小:

《醉后一夜》:酒不醉人人自醉

(2012-06-15 16:25:32)
标签:

影评

醉后一夜

娱乐

《醉后一夜》:酒不醉人人自醉 
 
 
《醉后一夜》的导演是香港人,彭浩翔参与制作。香港电影对技术的举重若轻与内涵上的无聊透顶,通过这个影片,得到了一次完全合拍的例证。 
 
《醉后一夜》的无聊之处,是它基本没有什么情节。它的主要目的,是展览京城之夜的狂欢、买醉与销魂的场所,而这些场所在电影里的纪录片式的展览,也很符合香港编导的身份。 
 
因为香港导演缺乏对大陆的文化氛围与生存历练的掌控,所以港片反映大陆风情的,多在旅游景点上做一点文章,蹭一点油水。要在这些港片里找到大陆当下的精神取向,哪怕是一点民众的真实生活内质,都是一件与虎谋皮的事。 
 
《醉后一夜》的创作,估计就是如此。香港编导到大陆出没,游荡在京都的娱乐场所与酒巴,在休闲与消遣之余,一不小心就地就萌生了一个创意,这个创意得来全不费功夫,因为西方电影里有众多林林总总的“失忆”类影片,香港导演很容易就设想出,一对男女,狂欢后同床共卧,但却失去了一夜的狂欢记忆,于是,他们开始了对昨日之疯狂的刨根问底的寻踪,就是这一过程,构成了《醉后一夜》的故事框架。 
 
从编导的用心来看,《醉后一夜》还打了一张暧昧牌。影片里张静初扮演的角色,叫桐欣,这个名字,看在眼里,是多么的熟悉。她与沈伟在酒店里寻欢的疯狂作乐情景,被上传到网络,刹那间轰动一时,其中,两个人“舔青蛙”的作为在网络上被概括为一句“他们还舔了”,可以很容易地令人想到当年“艳照门”甚嚣尘上的主题词。香港导演在这部电影里没有忘记当年发生在港岛的艳名远播的事件,在这个电影里,有意无意地进行了一点复现。影片里的桐欣的职业,是导演助理,她在醉酒当晚出入酒吧的目的,就是为导演执行一项用三十万元现金封住前女友嘴巴的任务,这样的细节,也是得来全不费功夫地来自于编导们所熟稔的娱乐圈,由此可以看出,整个电影的构思立意都是与中国大陆的现实情境缺少关联度的,这意味着整个电影从一开始就缺乏一部作品能够直指人心的“地气”。 
 
没有“地气”,如果有着另一种艺术上的巧妙构思,那么,电影本身还有拯救的希望。但是,《醉后一夜》压根儿就没有任何有创意性的加工创作。整个电影的使命,就是表现了两个醉酒男女对昨日疯狂一醉之后的回访探索,而他们在昨晚的相遇,完全是因为呕吐时不约而同地来到了同一个洗手间。就是这么一个偶然的碰撞,使他们疯疯癫癫,打打闹闹,直到在床上拥拥抱抱。醉酒给予了不可能事件以很多的可能,也给电影创作提供了一个讨巧的碰撞机遇,但是这种碰撞,却回避了生活的现实的规律,逃避了一种人与人之间交往的心灵碰撞过程。酒,可以说,拯救了缺乏创意的编导们的枯竭的思维,可以生拉硬扯地把“不可能”拉成“可能”,有了酒的存在,没有故事的发生了故事,没有碰撞的发生了碰撞,没有情节的,可以用酒来制造纠葛了。酒,自古以来,的确是文艺创作的发生器与推进机啊。而《醉后一夜》则把所有的故事功能,都让位给了“酒”。 
 
关键是编导也不知道人在酒后的状态如何定位。从《醉后一夜》的情节来看,影片中的醉中男女在对昨日自己的放浪形骸的追踪中,渐渐地似乎有了感情的升值,编导意图在这里,为电影笼罩上一点浪漫的情调,但是,从醉后的肌肤之亲到醒后的灵魂相许,毕竟是“一夜”的时间无法容纳的。既然电影编导打出了暧昧牌,这样的现实氛围,也让电影里的短促的酒后碰撞,无法被拉平到现实的情感天地中,这使得导演拼命地为这个电影的无聊的醉后相逢注入意义的包裹显得力不从心,毕竟,先天性的题材弱势,使导演注定不可能在一个醉酒后的一夜狂欢题材中,能够插入多少深邃的价值。 
 
“酒不醉人人自醉”,恰恰可以作为《醉后一夜》无聊的创意的一个注脚。酒,是无辜的,它没有曲意地去追求过让人迷醉,但是编导自己却先于酒醉而自己“迷醉”般地迷失了自我,在影片里只是机械地、自然主义地表现一段无聊的人生历程,并把一切动力,都让位于酒,而人类的对世界与人性的发现却在电影里一无所有,这注定使这样的影片,像一只空酒桶一样空空荡荡,毫无内涵。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