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谁看过这篇博文
加载中…
正文 字体大小:

《夺命金》:金融风暴下的欲望拷问

(2012-03-27 12:28:16)
标签:

影评

夺命金

娱乐

 
《夺命金》:金融风暴下的欲望拷问 
 
 
 
 
 
《夺命金》导演杜琪峰的另一部电影同时也在大陆上映,名叫《高海拔之恋Ⅱ》。在《高海拔之恋Ⅱ》这部纯粹商业性影片中,充斥着轻飘飘的虚假、人尽可夫的爱情俗套、虚情假义的煽情,显示出港片在爱情片营造中的先天不足。而这部《夺命金》剔除了任何被冠以纯真、美好、高尚的基本元素,直接把镜头对准了一群金融风暴席卷过的香港普通市民身上,却让我们看到了真正的港片曾经让我们念念不忘的基本质素:这就是小人物,小欲望,一句话,香港电影只有让镜头聚焦到一些俗而不能再俗的底层人物的时候,才能找到它游刃有余的空间。 
 
放低视角,使港片找到了普通人的普通欲望,并在这种平行的观望中,展现最不加掩饰的欲望骚动。《夺命金》的可贵之处,就是它能如此快捷地跟进“金融风暴”横扫过来之后底层平民的心灵隐秘。影片里的核心事件背景,是希腊债务危机引发的金融震荡。这一事件,作为去年全球经济环视野中一个醒目的巨大冲击波,如此快捷地被港片予以反映,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港片在呼应世界最新潮流中所达到的追风逐电的敏锐感受力。 
 
其实这部影片,导演杜琪峰在三年前就已经开始筹拍,鉴于此,我们可以明白,电影里近距离地对当代经济动荡背景的折射,是电影有意为之的一个努力。正是影片营造了笼罩全片的这种山雨欲来风满楼的经济动荡锋面,为里面人物的欲望动机,作出了最有力的铺垫和说明。 
 
影片采用了三个段块式的拼盘结构,这种结构,是当今世界电影非常时尚的一种结构,这一结构的典范之作《撞车》曾经获得奥斯卡金像奖。这种段块式结构,从本质上是一种“蝴蝶效应”在社会学领域里的映射,它把看似互不关联的事件,娓娓动听地交待出来,当把这些段块式的插件拼装成功的时候,我们才会感受到组装之后的整体的力量已经超越了片段式的内涵,从而使电影在最终达到了1+1大于2的思想超越。这种段块结构的难点,是找到不同段块之间的衔接点,在定位好这些衔接点之后,还必须有足够的内在功力,如实地表现段块之间的现实生活,这时候,往往采取一种不厌其详的如实的现实再现。而这两个特点,在《夺命金》中得到了较好的运用。 
 
首先我们看看影片的衔接点。影片基本可分成三个段块,一个是银行职员部分,一个是黑道混混三脚豹部分,一个是警察部分。其实警察部分,恰恰是多余的,没有加入到情节中去的。而沟联银行职员与黑道混混部分的一个重要人物即某财务公司的钟原,是打通这两个段块的重要衔接点。三脚豹看中了钟原手里的巨额资金,于是,设下圈套,打劫钟原,轻易地从钟原手里夺得重金,而富有黑色幽默的是,钟原也意外地死去。他这一死,立刻使银行职员特丽萨的欲望得到了一次发泄的可能。就这样,这一衔接点即钟原身上发生的意外事件,分别在黑道混混与银行职员身上产生了连琐效应,体现出在金融风暴下,小职员与小混混的欲望贪婪都不约而同地蠢蠢欲动,破土而出,游走夺命了。 
 
在有了这两个衔接点之后,电影便放慢了叙事节奏,尽力表现最普通的不同层次的民众在金钱面前挣扎与扑腾的细微反应。影片中的银行职员特丽萨在镜头里的表现,并没有多少戏剧性,电影在这一板块中,也是采取了近乎纪实性的全盘照纳的叙事风格,详尽地表现了特丽萨如何面临着业绩指标的压力,如何在客户面前强装笑脸,近乎机械地出售着她的所谓热情的服务,使我们看到了一个被逼无奈的小职员在指标考核的压力之下,渐渐地丧失了对自我掌控能力的生存窘境。在这个人物身上,我们看到了香港电影对小人物的宽容与理解,她虽然体现出人的贪婪性,在钟原暴死之后,截留了钟原未取出的一笔资金,但是,整个电影却不自觉地引导着观众站到她的一边,去为她利用工作之便、贪污客户资金寻找道德上的理由,成功地为她开脱了她贪婪的卑鄙。这是因为她的身上,承载着一个日常小职员都能感受到的指标压力的巨大冲击,而那个大客户钟原在镜头里却是一副猥琐相,想方设法对年青的女职员动手动脚,电影通过这种镜头的暗示,让特丽萨劫掠客户资金等同了一种江湖体系中的打家劫舍的快意,甚至影片在特丽萨成功地截留下客户巨资之后、炒了缺乏人情味、出售着虚伪笑容的职场的鱿鱼,使人获得一种为之一快的快感。电影认同小人物的贪婪,为他们的贪婪与欲望,寻找合适的理由,都反映出香港片对普通民众内在心理的熟稔与讨好。 
 
同样,影片里的黑社会小混混三脚豹同样占据了观众的同情,就是因为他虽然不容于正常社会,但他忙忙碌碌,一根筋地执着于义气,为黑帮老大张罗寿宴,无怨无悔,为入狱的兄弟筹款保释,在别人落难、众叛亲离之际,他还用一种近似弱智的忠诚,为朋友两肋插刀。电影虽然表现的是一个黑道人物,但他身上却体现了人欲横流社会里依然无法遮掩掉人的道德的光环,这种讲义气的街头混混,恰恰从污泥中绽放出令人同情的孤傲品质来。所以,。影片里他劫掠了大款手里的巨资,却并不让人对他产生厌恶,反而希望他绝处逢生,获得他的义夺云天所应享有的对等的财富,电影正是按照港片的这种“好人有好报”的原则,表现他在用劫掠来的资金,豪赌一场,阴错阳差地赚了一把。他与银行职员殊途同归,都在电影里表现的可视的结局中,意外地获得了一笔不义之财。这时候,电影又把第三个板块里的警察一条线索并拢过来,表现警察的太太在无钱交付新订的房金的情况下,意外地得到了下一主顾所交的五十万涨价差额,凭着同样极其偶然的因素,解决了步步紧逼的贫困压力。电影在最后的结局中,表现的是一个安慰观众心灵的皆大欢喜的结局。但随即电影又打出字幕,告诉我们,三脚豹与特丽萨的违法行为被警察察觉,两人自首,被轻判。电影在此轻描淡写地扶正了前面叙事上对涉嫌犯罪者的爱憎倾斜,港片的习惯性叙事就是如此,它不愿用英雄落寞的结局,去遮掩掉笑傲江湖曾经有过的光彩,《夺命金》在这一方面,成功地贯彻了香港电影曾经巧妙地切入观众观看心理的基本原则,正是从这个意义上,《夺命金》饱含着港片当年打遍天下无敌手的一些成功的内质,也正是这个原因,《夺命金》被香港媒体评为“2011年最有诚意的香港电影”,的确,它恢复了港片日益淡薄的传统与特征。 
 
《夺命金》作为段块式影片,具备了这种结构的长处,就是在表现每一个段块内容时,容纳了丰富的细节。影片里的银行段落,虽然仅仅是业务情境的如实介绍,但是在面带微笑的业务流程之后,恰恰可以让我们洞见白领员工的步步惊心的生存尴尬,影片在此处几乎成了一部银行业务专题片,但就是在这种真实性的事实还原中,用足够丰富的细节,展现了一种不容喘息的高容量的真实。同样,在黑道小混混段落中,也让镜头跟随着小混混的足迹,深入到香港的各个社会底层,用丰沛的细节,垒造起现实的生活图景,接榫上当代最鲜活的社会真实。影片中何韵诗扮演的银行职员,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她把一个出售笑容到侵吞巨款之后唇乌脸白的无奈命运何的小人物的形象表现得丝丝入扣,富有层次,她的表情蜕化可以说是时代表情的一种象征,相当容易引得观众的共鸣。而刘青云故意作贱自己表现出的一个低卑可怜、脸部肌肉失控微颤的小混混的形象,也相当地容易激发观众的同情之心。一个华丽的女职员,一个低头哈腰的黑帮混混,剔开他们的具体而微的身份,其实他们的一举一动,就是一个普通民众在金融风暴下的真实的表情,正是在这一点,他们用他们的卑微的生命与贪婪的欲望,获得了观众心理上的认同。这就是港片当年横扫六合时的秘密所在,此刻,它神奇地在《夺命金》身上复现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