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谁看过这篇博文
加载中…
正文 字体大小:

《高海拔之恋Ⅱ》:港片的爱情缺氧

(2012-03-16 09:09:21)
标签:

高海拔之恋2

娱乐

《高海拔之恋Ⅱ》:港片一如既往的爱情缺氧 
 
 
 
《高海拔之恋Ⅱ》这个名片,容易让人产生误会,以为是一部电影的续集。其实看过电影之后,才知道这是编导玩的一次噱头,其实压根儿就没有什么前集,只不过电影里还套着一部电影,这部电影里的电影,名字叫《高海拔之恋》,而现在的电影基本上就是一部如何拍摄电影的故事,自然名叫《高海拔之恋Ⅱ》了。 
 
这世界上电影套电影的故事,不在少数,比如,有一部日本影片《蒲田进行曲》,就很尖锐地揭示了演艺圈里真情缺乏的事实存在。从某种意义上讲,向来以制造浪漫表象的娱乐圈,其实深究起来,恰恰是最缺少浪漫的地方。我们可以说,纯真是娱乐业的产品,但制造者却悲哀地恰恰离纯真远之又远。表现娱乐圈里明星的纯情与纯真,可以说,这不是世界电影的主流,更缺乏经典式的类似影片,而向来对爱情浅尝辄止的港片,却很容易在这一点上,反世界电影的潮流而行,在本部影片中,浓墨重彩地表现娱乐明星与粉丝的如泣如诉的爱情了。 
 
因此,从整个电影的构思立意上来看,《高海拔之恋Ⅱ》就带着爱情片的先天性不足,它把本来纯真而守一的爱情,放置到娱乐圈这样的大染缸里,无论电影如何煽情,如何搁置在诗情画意的香格里拉进行提炼、提纯,但最终都难以令人信服地打造出纤尘不染的纯真的爱情,尤其是电影本质上还反映了港片一旦触及到纯真的爱情的时候,总会莫名其妙地缺氧。港片可以有爱情,但它的爱情绝不会深入到人物的心灵,总会在一场轻飘飘的碰撞之后,完成表象意义上的娱乐过程,而内质里的人性刻划是港片提供不了。 
 
在我们这样的对港片的定位下,《高海拔之恋Ⅱ》本质上的核心构架,变成了一个娱乐明星对她的粉丝所献上的最隆重的求爱创意,就是把一部电影,当成一个明星的求爱表白。这种求爱规模,超越了大学校园里的九百九十九朵玫瑰的创意,超越了在宿舍楼上用灯光组合成“我爱你”的直白,整个电影,实际上体现了一个明星,用电影来表达对他的粉丝的灵魂的安抚。可以说,这样的题材与创意,只有电影中人才能想象得出来,也只有电影中人对电影功能的“大事件”式的夸大与自恋,才会相信这样的求爱模式,能够击中一名粉丝最隐秘的内心情感。如果撇开“电影”这个只有圈子里才会有的超级自恋工具,那么,《高海拔之恋Ⅱ》里的爱情故事,便是一个真实度接近于零、并且会让人觉得厌恶的俗套模式。 
 
在电影里,我们看到,郑秀文的丈夫失踪七年,她也等待了七年,如果没有一个明星古天乐的意外出现在她的面前,她的执守于情感的等待将会依然进行下去。而实际上,从古天乐出现在她的生活圈里的时候,就意味着他已经拥有了对她的一种居高临下的权力,这恰恰是娱乐圈施予明星的一种隐性的不由分说的话语权、操纵权,因为在追星族歌迷序列中,郑秀文有一个代号,叫033。在明星的光晕下,一个有名有姓的个体生命,被代号所代表,电影到了这里,实际上,完全可以探讨一个个体的生命如何在对明星的崇拜中找准自己的真实的身份与位置,但这种对娱乐圈可能产生的深度探讨,是港片绝对不会去加以涉足的。在影片里,我们看到郑秀文之所以与她的老公缔结连理,就是因为她的老公小田满足了她作为一个粉丝的精神期待,她的老公是想方设法陪同去观看偶像的影片,为她准备了一个纯粹属于粉丝的专门空间,为她购买了偶像电影里的专用浪漫工具摩托,为她而像偶像明星那样学会弹奏钢琴。可以说,她与老公的爱情,始终被明星的巨大光晕浓浓地包裹着,在这种光晕里,甚至她对老公的爱情,都或多或少地代入着她所崇拜的明星的光环。 
 
在这样的情节设置下,影片里的郑秀文实际上在理性的评判体系里,陷入到一种并非与现实生活相匹配的状态,而她身上的这种状态,实在会在一个理性的创作者手里,会加予一种深度的社会学思考,但是放心,港片绝对用不着多此一举,把电影拉入到社会批判的范围,在《高海拔之恋Ⅱ》影片里,我们看到的是一个脱离了现实大陆社会的虚拟空间,尽管影片里出现了香格里拉那一片地域环境里的神父、打工者、老人们,但是他们没有社会联系,不是作为社会环境中的存在,每一个人都是那种一尘不染的光鲜,绝没有在高海拔地带的衣食之忧。在这种脱离现实的时空里,电影继续为它的故事情节,设置了一个浅显的情节处置方式。我们看到,当古天乐发现郑秀文是他的一名粉丝之后,立刻犹如上帝一般,在这里如入无人之境,擅自把郑秀夫老公生前买给她的摩托给推了出来,并且用偶像的不用分说的命令口吻,带着郑秀文在风景如画的世外桃源里兜风呼啸起来,电影镜头里,我们看到当年只有与她老公共同享受速度快感的郑秀文,依偎在偶像的身上,忘乎所以,晕头转向。其实在一个严谨的创作者镜头下,我们得反问一句,谁给了明星以擅自运用别人隐秘器具的权利,谁给了明星以擅自启用自己充当别人老公的座位的权利?他有没有意识到,在这种享受别人对丈夫的情感的同时,也在刺痛着别人的情感,实际上,电影里光顾表现了郑秀文依托在偶像身上的那种飘然欲仙的快乐,却不屑一顾真实情境下同一状态对人物深层情感的刺痛。而正是在这一点上,令我们感受到港片轻浮得苍白空虚,犹如缺氧一般。 
 
之后,郑秀文就是一片倒地投入到明星的世界里,老公死讯的确认,令她选择了远离明星,影片最后,就是明星打造了一个有关粉丝情恋的爱情影片,并让这个电影来赢得了粉丝对他的爱。而这样的浪漫结尾,除了声势浩大的夸大与渲染外,都是按照俗了又俗的模式进行下来的。 
 
可以看出,电影也意识到这样的模式,会带给人一种浅显的感觉,因此,电影借用了香格里拉这一张名片,力求为电影加入厚重的一笔,但是空洞的布景没有与人物的情感融为一体,反而更加衬托着整个电影的空洞。可以说,整个电影情节上没有任何悬念的构置模式,基本走的是一条明星落难、英雄救美、误会分手、真情求爱这种俗套路径,加之电影更因为编创人员的香港身份,而无奈地忽略了社会背景的衬托,都使得整个电影的结构异常的单薄与空洞,导演杜琪峰基本无法看出他在这样一部过于老式与浅薄的影片中能有什么更有突破性的作为,这只能使这部影片陷入到一种连平庸都无法保证你安然地坐于电影院里的级别。因为,我们不会在一部缺氧的电影里,去被一个莫须有、有悖于常情与常理的高海拔地带的爱情打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