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网络》:枯燥的传记片
标签:
影评社交网战娱乐 |
影片其实是一部表现网站创始人的传记电影,可以看出,好莱坞电影,对新潮事物的超距离跟踪。
影片发生的时代离现在太近了,从2003年到2004年之间的一段青年人在虚拟网络创业的故事。
这样的一部电影,却表现得具有古色古香的味道。
整个电影没有什么曲折的情节,但可以看出,好莱坞对于这样的传记片,还是有一些值得借鉴的东西的。
一是打乱时空顺序。影片开始的时候是按照时间顺序交待情节的,但是,突然之间,当双胞胎兄弟要求男主角为他们设制一个网站之后,电影突然就进入了一个近似于调研审判的现场。然后,通过这个现场,对后面的故事情节,进行提纲挈领的交待,这使电影产生了一种时空的穿越,按照情节的内容,进行了某种归类,有些对话,在审判现场的谈话,直接剪切进了现实情境下的真实事件,产生了一种时空超浓缩的节奏感。
看到结尾,才知道这一段审问的情节,是马克的最初合作伙伴爱德华多,他的投资额,被马克曲意地稀释,在马克发达之后,他的份额却降到微不足道的地步,这里不知道究竟发生了什么,但爱德华显然有一种被抛弃的感觉,电影主要是通过对爱德华多的控告回品种溯,交待了后来的情节发展。
二是现实场景力求放置在矛盾冲突中。影片中马克的之后的一个合伙人肖恩的出场,就放置在他与一个刚刚同床的女人起床后的一段对话,通过这个特殊的场景,向观众交待了肖恩的身份,这是很巧妙的,因为一个刚刚同床的女人,对肖恩的身份是一无所知的,于是肖恩向她交待了自己的真名实性,包括他打造了一个非常有名的网站,但却没有赚多少钱,而就在这一过程中,他发现了这一个一夜情的女人正在上马克设计的那个著名的网站,从而使这一个偶然性的段落,不仅起到了交待人物的作用,同时,也接上了马克的故事主线,下面自然就有肖恩与马克的合作事宜。影片在这一个交待性的场景中,特意设置了一个陌生女人与肖恩的逢场作戏,写出了这个人物的性格,不知真实情境下,是否有这样的情节,但好莱坞电影显然在这一个短暂的同床之后的情节里,进行了巧妙的设置,从故事情节上的设计上是相当合理的,可见,传记片的拍摄规律,好莱坞也是炉火纯青的。
三是在平淡的场景中注入戏剧性。比如,马克在课堂上听得昏昏欲睡,老师出了一道电脑题目,马克准备抽身离去,老师认为他是回答不了才逃的,但马克却一口道出老师的答案,表现了马克的超常的电脑技术,也使这一段场面非常具有戏剧性。
总体来说,整个电影就是马克在失恋之后,为了报复女友,窃出学校里的所有的女生照片,评选辣妹,侵犯了阴私,之后他被学校查出,为了洗涮过去的错误,他设计了一个社交网站,而这个网站的启发来源,是他所看到的学校里交友的真谛:做爱。
于是,他在这个社交网站里加入了情感参量,从而使网站适应了男女交往的真谛。
虽然这种交际的真谛,使人有一点很失望,因为一点不浪漫,不美好,而直接地面向男女的做爱,但实际上,这种美其名为交际网站的社交方式,实际上在其他领域里也得到了应证与体现。像“非诚勿扰”节目,说起来是征婚,但背后打的擦边球不正是直面“做爱”对观众的吸引力吗?
影片只是如实地交待了马克运用了人类的最原始的本能,而发明了网站,并使网站不断扩大自己的用户,终于实现了全球跨越,这完成了电影的故事情节的再现,但也因此决定了电影里并没有多少对人类情感的揭示。
电影摘取了一些现代暴发户的发展皮毛,以及在这种发展过程中,因为财富而导致的背叛与冲突,什么都是浮光掠影,蜻蜓点水,这也导致了这个电影看起来相当的泛味。如果没有上面的好莱坞的娴熟的技巧加以运用的话,整个电影真是乏善可陈。

加载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