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西行记之一:开封的温情

(2010-04-30 18:19:27)
标签:

开封

游记

旅游

分类: 个人感触

最近到开封、西安、洛阳旅游,现在过去了半个月,逐渐恢复过来,补记一下感受,因为我觉得好记性不如懒笔头,按照以往的惯例,时间久了,什么都忘了,只有文字里写下来的还能记得。所以,前几年就多了一个写游记的习惯。这次算是保持吧。

 

 

西行记之一:开封的温情

 

西安之行,觉得留下最温馨印象的,竟然是第一站开封。

 

也许第一站,容易留下深刻的印象。也许在开封的住着的那一天晚上,因为有了一次对夜间开封城的寻访,而使这个城市变得和蔼可亲起来。

 

相比之下,虽然在西安住了两个晚上,但一直似乎没有直的接触到当地人,因为西安的庞杂的结构,分散了人群,而我也没有大面积地感受到西安的市民生活。

 

相较之下,开封城的市民生活,是裸露在外的。

 

白天看了包公祠与大相国寺,因为都是假古董,并没有留下什么深刻的印象,而这种千篇一律的感觉,使人对开封自然难以生出几分独特的认识。

 

晚上,与同事上街。凭着白天的印象,觉得宋都御街处比较热闹繁华,便走出了所在的宾馆,据导游说,从这里到市中心一般需要七元,好像起步价是四元,价格应该说不高。

 

站到门口,发现街上有很多电动三轮车,正好停在栅栏外就有一辆,便与同事商议了一下,决定就乘电动车到市中心去。于是隔着栅栏门,向开车的中年妇女打了招呼,问了价格多少,她说四元钱,远远低于导游报出的价格,便坐上像木厢子似的后座。

 

车厢内共有两排相对的座位,大概可以坐四个人,我与同事一人占一面,这辆车子便在人行道的那个道路上,向前不紧不慢地开去。必须弓着腰,才能从敞开着的门口,看到外面的情形,两边是沉浸在暗色光线中的街道,偶而有一家明亮的门市,闪过眼前,再不就是一条街道,在穿过时展现出它的横断面。

 

总体印象,是开封的路边光线比较昏暗,但越往市中心,越看到一个令人叹为观止的景象,就是基本所有的商店面前,都有一大边的小吃摊。到处都弥漫着烧烤着的窒人的气息,可以用乌烟瘴气来形容。城市中心的空气显得异常的污浊。但却因此而展现出城市的世俗的生活化的一面来。

 

到了宋都御街,看到了那标志性的宋代建筑,我们下了车。当开车的女人找钱时,我发现她竟然只收了三元钱,也许是她的一次失误性操作,但我也没有把一元钱给退回。

 

走上了宋都御街,白天曾经在这里经过,当时第一次开往包公祠的时候,就是通过这条街而到达目的地的。夜晚的宋都御街显然相当的冷清,没有多少门市开着,只有偶而开着的一些文化用品商店,也是门可罗雀,里面挂着一些工艺品及无所不在的各种大小的“清明上河图”。

 

一直走到最南边,才发现这里是一个很大的广场,集中了许多的人。但广场光线很暗,人们都沉浸在黑暗中,自得其乐,孩子们是这里最热闹的一种群类,他们打着陀螺,辫子抽动的声音,像鞭炮一般地响起,还有孩子们踩着那种滑杆似的小车,在黑暗里快速地奔行着。我拿起相机,对着黑暗照了几张,后来回放时,才看到黑暗里原来有三三两两的人群团坐着,相互交谈着什么,这里竟然成了人们交际的场所。

 

往前走,看到了临水的午门,这是这里的核心建筑。往左边去了一点,一圈人围在一起,里面传来扩音器里传来的音乐声。我也好奇地挤过去看了一看,原来是一群侏儒在这里卖唱。我看到的正是一个正值芳年的年轻女孩,坐在轮椅上,拿着话筒,准备开唱,她留着短发,身材过于矮小,显然是一个残疾人。还没有开唱,边上一个男子走了过去,拿出钞票,放到场内的捐款箱内。那位唱歌的女孩说:谢谢这位先生。

 

场内响起了鼓掌声,我的同事作证说,那男子给了三百元。我突然之间产生了一种感动。在围坐的一群人中,大家都很有耐心地坐在椅子上,饶有趣味地看着侏儒们唱歌。其实这样的残疾人的街头卖唱,在任何城市都有,但是很难看到,居然会吸引那么多的观众围成一圈,连插进去一窥的空档都没有。我看到现场里的捐款潮头很是汹涌,不断有人上前,温和而泰然地在捐款箱内投入钱币。在这一刻,我突然觉得开封人内心深处的那么一种温情。

 

当我第二天在饭桌上说给同事听的时候,有一位老同志说,那位给了三百元钱的听众,是不是托?我一愣。不排除这样的一种可能,但我宁愿相信那一天我看到的是真实的。我愿意相信开封的那一晚里的民众的温情与善良是真实的。

 

后来我们就开始往回去的道路走。出了这条午门,我们继续向右边走,也就是向西边走,然后在一片建筑空地的边缘路上,向南走去,很快走上了白天曾经闲逛到这里的一条街。在方才的那一个黑暗的空间里,我听到两个女孩走着路,其中一个女孩大声说:我想吃**(记不清她说要吃什么了),但是我没有钱。

 

她的声音里带着一种夸张的宣泄,也许她并不是在抱怨着她的没有购买能力,只是在黑夜里与同伴表达一下她的困厄所在,我感到了她的率直与个性。在黑暗里,我对她也表示了小小的敬意一下。

 

后来走上了一条横行的向西的道路,这里边上是开封第一人民医院,街道并不宽,很窄,路边有几个的房屋还很破旧,白天路过这里,我特地拍了几张这破屋的照片,似乎在这里还停留着一些历史的遗痕。

 

这时,我的目光被前面的三个人给吸引住了。城市其实说起来都是大同小异的,只有城市里的人,才让这个城市充满生气,充满亲切感,让人留恋。多少年前,张岱在西湖上感叹“七月半一无所看,只可看看七月半之人”的话语,在每一次的外出时,总是闪现在我的脑际。中间,走着一个中年妇女,她牵着一个身材瘦俏的女孩,两个人的手指拉在一起,那女孩穿着一件短俏,身材很挺拔,与那中年妇女很是亲昵。而在她们的左边,还有一位男子,他与中年妇女保持着一定的距离,从我的感觉中,这妇女像是那男孩的母亲,而这女孩似乎是那男孩的女朋友。因为一个母亲,很难以一种手勾手的方式,牵着自己的女儿。而只有当这个女孩是自己的儿子的女朋友时,母亲才会以这样一种昵爱的方式,勾起这女孩的手。那个女孩,则隔着中年妇女,与那一端的男孩说着话。这一场景在暗色里,很是令人温馨,也吸引了我的注意,忍不住在心里猜测他们的各自身份,也很自然地产生了上面的联想。

 

这时,一个意外产生了。突然从对面走过来一个女孩,她停了下来,对着那个中年妇女叫了一声:“某老师。”那中年妇女松开了手里牵着的那个女孩的手,走上前去,亲热地与对面的那个女孩打招呼,可以想象得到,她是一名老师,而对面的那个女孩,很可能是她过去的学生。那个对面的女孩说,她好久没有回来了。

 

这时,令我感到的一幕出现了,中年妇女兴奋地拉着对面的女孩的手,打量着她,说你长高了。可见,他们好久没有见面了。然后中年妇女伸出自己的手掌,插入到那女孩的短发里,抚摸着她的脸颊,由衷地说道:“你长的比以前漂亮了。”我觉得她那种抚摸女孩的脸颊的动作相当的自然,而对面的那个女孩,也很自然地让她抚摸着。如果她们之间没有一种配合与默契,根本不可能做出这样的抚摸与被抚摸的行为。

 

我觉得夜色里的这一幕很是温馨,感到了古城开封的潜伏着的美丽。我看到中年妇女原先牵着的那个女孩,不时何时,已经站到了中年妇女的左边去,与那个男孩站到一起去了,他们两个人面带微笑,看着中年妇女与自己学生的重逢的喜悦。他们并不认识对面过来的那个女孩,所以他们没有插话。

 

然后我们就经过了他们的身边,身后还传来他们兴奋的絮叨声,我不好意思再去打探他们在暗夜里的欣喜,但我却由此感觉到了开封的那份人情的美丽。

 

我想到了我的家乡,很难想象,一个老师在见到自己的久未见面的学生之后,会伸出手去,抚摸着她的脸颊,体现出一种自然的亲近来。我们的人际交往之间,阻隔着太多的世故与漠然,我们惧怕表现出一种亲近来,更害怕展现出之间的亲昵成份,而我在开封的街头,却轻易地触及到了这一切。

 

所以,我觉得开封是美丽的,也是最让我留恋的一站。这个古城经过多次的水灾,已经面目全非了,历史全被埋在地面之下,但唯有一种古朴的风气,依然鲜活地存在于人们的交际与生存之中。这才是历史最珍贵的遗存。

 西行记之一:开封的温情

街有有很多的电动三轮车,甚至比出租车还活跃。

 


西行记之一:开封的温情

进入开封。


西行记之一:开封的温情

开封街头的女孩。


西行记之一:开封的温情

仿古一条街。


西行记之一:开封的温情

 

路中心骑车的女孩。

西行记之一:开封的温情

烧烤的味道,弥漫了整个街道,几乎让人窒息。


西行记之一:开封的温情

 

路边散漫的人群。

西行记之一:开封的温情

第一人民医院边上的旧屋,晚上,在这条街,见到了文中写的那一幕,令人对开封人的印象变得好极了。


西行记之一:开封的温情
午庙前晚上的孩子们,成了夜游的天使。

 


西行记之一:开封的温情

黑暗时悠闲的人们。


西行记之一:开封的温情

侏儒们的表演,吸引了很多观众,好不容易把相机伸进人群里去,才拍到一张。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