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记《生为女子》的作者及她的书

(2009-06-03 13:48:51)
标签:

杂谈

分类: 个人感触

记《生为女子》的作者及她的书

 

前几日,收到了一本名为《生为女子》的诗集,朴素淡雅的封面,端庄大方,很令人爱不释手。

 

书的作者叫李炜,以前我只知道她的网名叫漱玉含香。

 

而尤其很激动的是,敝人写的一篇评论,收到书中。

 

翻开五年前写的评论,我已经对那些语句有一些陌生感了,但语言重新点醒了我的记忆,我依稀回到了五年前写它的感受。

 

这可能就是语言对于记忆的还原的力量吧。

 

常言道: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事过境迁,当时的强烈的可以连缀成篇的直感,往往烟消云散,而语言的记录,却可以保真过去的那一段感受,还原那一份记忆。

 

看到书的里页上,有她的电话,终于鼓起勇气,拨通了那个电话。

 

多少年前,我记得书的作者留给我的一个号码,我于下午上班的时候,准时开打。

 

我记得她当时叮嘱我,等她安稳地坐在铺上,拿上电脑,你再打。

 

一直因为对于语言表达的不自信,很不喜欢打电话。当我拨响她的电话的时候,那边有人接了,但之后就突然挂断。

 

不知她是不是也是害怕电话聊天?

 

后来还与她在QQ上开玩笑,说她是不是遵循了不与陌生人接电话的忠告?

 

后来终于没有再经过电话沟通过。

 

这次打电话的时候,我仍然有一些忐忑。

 

没有人接。

 

只得放下电话。后来,大约五分钟左右吧,电话铃响了,里面传来一个女子的声音,自然知道必定是她了。我有一些胆战兢兢地自我介绍,说:我是——红——红——

 

然后,我告诉她,我收到了她的书,向她表示祝贺。

 

她不失时机地表扬了我一下,说我的评论写得很好,本来是放在序上的,但来因特别的原因,附在了诗的后边。

 

其实,我本想在电话中,表达一下歉意的,毕竟是五年前写的,且是适应网络写作的,随意性成份很大,我自己重看的时候,觉得很汗颜,有的地方,前面逻辑也不是太连贯,突出的感觉,就是没有评点到位。

 

于是,我谦虚地说:写的不是很好,有的地方没有说到位。

 

她立即安慰我一下,大意是说:这样子已经非常好了,毕竟不能十全十美嘛。

 

此语让我大为欣悦,心里美滋滋的,呵呵。原来对自我的要求,竟然可以如此大言不惭地下降标准,而这个标准的恩准方,竟然是被评点的一方。

 

她在电话中,热情洋溢地说:出第二本诗集的时候,还请你写评论。

 

这真是太让我受宠若惊了。一直惴惴于自己的涂鸦评论,是否会污染了诗集的清纯气息,但作者的热情,否定了自己的担心。呵呵。这就是美滋滋的来源了。

 

捧着她的诗集,我也有一种亲切感,毕竟我当年也认真地读过其中的主要篇章,对它们有一种故友重逢之感,而因为评点它们,也觉得有责任、有义务去触摸诗与评的合契处。

 

诗集收的诗很多,作者对诗的热爱,是一种发自骨子里的热爱,这是令人尊敬的,也是令人敬佩的。

 

因为我们太多的人,因为现实的严酷,而放弃了去类比生活与诗的关系,就像我,对诗,始终保持着一种戒备的态度。在这一点上,作者对诗的执着的热爱,那份孜的探求,却让我感到一种生活与诗境的完善融合。这其实就应该是艺术的一种崇高境界,从一种品位与情境中,完美着自我,充实着自我,从中获得生活的乐趣。

 

作者正是这样做的,十多年来,始终执着地吟咏在缪斯的身边,阐述着对生活与心灵的感悟。这种精神确实令人敬佩。

 

也祝愿她今后取得更高的艺术成绩。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