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必然要出现的古堡神秘。
几乎每一个武侠小说家,必然要成为一个神秘洞穴的设计师。本小说中就写了苏百灵设计的倒扣式的地堡,往下行进,就像是向上爬升一样,每一层里都有各种武林秘籍宝物。
古堡的发现,是敌方提供的一场地图,只有亚菱才能解开。图上的古堡根本看不见,亚菱借着月光等特殊条件,才判断出古堡是倒扣向下的,后来打开了古堡洞,进入里面,如愿以偿。
古堡里的设计,就像是游戏里的动作一样,基本相当于《古墓丽影》的那种环境设计。机关、洞穴的判断、死亡陷阱、每一层不同的宝物存放,更不可思议的是,里面居然用寒冰冻住了食物,可以供人食用,更有厨房可作烹调。神异是足够神异了,但合理性也就无暇考究了。
5、一夫多妻的感情纠葛。
小说的主人公是秋飞花。卧龙生的小说注定要在他的身边安排几个女人。
第一个女人是南宫姑娘。开始的时候,南宫玉真十分冰冷,颇为神秘,而到了东方亚菱出现的时候,她就没有什么作用了,只是武功越来越高。她与秋飞花一直保持着一处距离,但她宿命般地没有理由地心仪秋飞花。她性情高尚,为了武林大业,故意把秋飞花让给亚菱,多次劝说秋飞花去安慰亚菱,自愿退出,但也因而使人物没有基本的细腻的心理,仅仅是一个概念化的大公无私的人物。
第二个女人就是东方亚菱。小说中她不会武功,主要是身体不佳,父母没有让她练功,但她对武功的理论研究颇为精深,特别在智谋方面更是高人一筹,成为后来正派的真正领袖。
她对秋飞花的爱情也是一见钟情式的,根本不需要她的兄长东方雁的说合。为了江湖大业,她也是比较大方的,与南宫玉真没有什么多大的个性差异。有时,她为了研究对策,故意冷淡秋飞花,致使秋飞花十分痛苦。小说对感情的描写,确实比较简陋与简单。
在古堡里,她与秋飞花来到了最下面的一层,在这里,她主动示爱,与秋飞花有了夫妻之实。小说中说这是因为苏百灵留下的物件中,残有春药之类的东西,使她控制不住自己。
因为与秋有了肉体之欢之后,她后来一直以秋飞花的妻子自居。
第三个女人,应该是婢女追风。这简直是非常恶俗的描写。秋飞花后来被天罗教教主金元庆控制后,失去了理性,一意欲杀亚菱,被点了穴位,他的师傅解了他的穴道后,他兽性大发,强奸了婢女追风。但追风竟然说,如果秋飞花在清醒的状态下,根本不会看他一眼,反而以迷糊状态下的强奸行为为乐事,自觉自愿地认为自己成了秋飞花的人,愿意今后侍奉秋飞花。
所以,后来亚菱退出江湖的时候,就把秋飞花托付给了追风与南宫玉真。
第四个女人是天罗教的紫旗坛主连雪吟。她是邪派的一方,但在卧龙生的笔下,敌人弃暗投明是一念之间的事,而这转变中最有效的方法,就是美男计。正派的一方,也有意让秋飞花出头露面,不惜用男色引诱邪派女将投靠过来。后来,连吟血果然把另一支正派的力量带到武夷山下,展开了最后的决战。
6、卧龙生的一些败笔设计:
一是卧龙生少不了的一种控制之术。武林之毒,在金庸笔下也有很多描写。卧龙生认为杀人分两种:一种是毒杀,包括死毒与活毒,死毒就是把人毒死了,活毒就是通过蛊毒,把人制成半死不活的。另一种是术杀,就是暗制、截杀等,主要是对人的控制。
而这种控制术,在卧龙生的笔下可能也分成两种:一种是通过毒物来控制对方。下了毒之后,以解药操纵对方,不怕对方不听自己的话,不然不给对方解药。金庸小说中也多此描写。另一种是用毒物控制对方的神经,让对方神志昏乱,处于一种半清醒地状态。
本小说中,藏着秋飞花的一种重大谜底。天罗教金元庆通过药物的手法,让秋飞花失去了十岁之前的记忆,然后让他进入到正派的队伍中,到关键的时候,再用“天竺语”对秋飞花施以密语,让秋飞花神志失去清醒,成为一个行尸走肉。这种武功甚为怪异,写起来有其恐怖之处,但是这样的控制术的使用,实际上有一种强硬的外力的作用,根本不属于人物的正常的性格发展,最终以人物的性格刻划是起到负作用的。
相形之下,金庸小说中就少这种控制之术的运用,因为金庸小说的人性基本都是在最清楚的状态下发挥作用的,所以塑造了一个个性格鲜明的人物,卧龙生却完全靠一种药物控制人物,使人物的性格让位于一种外在的药物,很多人物的正常性格发展至此中断,贻害无穷。
二是卧龙生过分夸大美男、美女作用。队伍里只有一个美男或美女,不仅可以加强内部的团结,而且还会让敌方改邪归正,没有其他的道理,这一切在卧龙生笔下就是如此简单的事。
三是卧龙生的武打描写,脱离人物的性格,可以忽略不看。金庸小说中,武术动作与人物的性格是密切相关的,寓情节冲突于武打之中。比如,通过比武时的动作,就可以看出人物的内心冲突,像《神雕侠侣》中,心情忧伤时,在武打动作中也显示出来;更多的描写是武打之际,看出对方的门派,对方的用意,等等,武打是情节线索中的重要一环,但卧龙生就不同了,他的打斗,很多情况下,是突然冒出一个人物,打斗一番,那些武打描写与人物刻划根本没有关系,完全可以忽略而过。而且那些冒出来的人物,下面再也不会出现了,致使小说中充斥着太多的冗长的与主要线索没有关系的打斗情节。
四是卧龙生描写的江湖争斗都像是宿命的,是历史遗痕的再次发作。开始的时候,的确给人一种新鲜感,觉得历史之谜很奇怪,但是揭开之后,便觉得所有的现在的打斗,都是历史上一个高人安排好的。像本小说中的武林动荡,是由一百年前的一个天下无敌的怪人苏百灵设计的,《绛雪玄霜》中江湖之争,也是多少年前的一个高人,把自己创制的武术置于血池中,以控制他昔日弟子独霸江湖的梦想。《十三魔令》中,蓝天义准备称霸江湖,而 蓝夫人同时也准备了一股制约其夫的力量,使整个江湖的战斗,成为夫妻斗智的工具,使今日的江湖成为昨日之宿命。
五是卧龙生的逻辑性时断时续,不能像金庸那样,给人一种一气呵成的连贯感。
卧龙生的小说有时能注重前后对应,但有时候,往往是写了前面忘了后面,缺乏照应。特别是,有一些地方,卧龙生不是在前面安插伏线,自然地过度到后边,而是生硬地通过偶然性把后面的内容连接到前面的内容上来。在本小说中,这种缺点比较明显。
开始的时候围绕飞鹰图、寒玉佩,似乎可以用此线索支撑起整个小说的故事,但后来突然中断了这样的描写,而岔入到东方雁外出接应妹妹,在小店里遇到了一系列与小说主线没有关系的偶然的故事,这完全是卧龙生连续不了故事的时候,被迫采取的另起炉灶的方法。
后来在亚菱带领一群豪客们突围的时候,也是歪打正着,正好闯入到山谷中,而这里也正是天罗教寻找古堡的地方。通过逃亡的偶然性,发生古堡,缺失前后的照应,完全是作者信笔所云。
最后到武夷山的段落,也没有交待为什么亚菱前去的目的,小说写来,总觉得有一种冥冥的力量,支使着亚菱这样做。而且竟然在山中,意外地碰到了黑堡,再次通过偶然性接续起情节来。这在金庸小说中几乎是看不到的。金庸总是通过一个伏线,牵动着人物的走向。这可能是卧龙生无法成为武侠大家的原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