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客人是王》:“王”与“客人”角色的转换

(2006-11-12 17:22:37)

《客人是王》:“王”与“客人”角色的转换

 

/红警苏红不懂爱

 

“客人是王”大致相当于我国经常挂在嘴边的“客户是上帝”这样的套话。但是,这话从来都带着言不由衷的虚伪。韩国影片《客人是王》以荒诞的风格,揭示出在“客人是王”的招牌下,客人是如何反客为主,作威作福,而让主人必欲除之而后快的。“客人是王”的虚伪被电影砸碎,与此同时被砸碎的,还有家庭的虚伪,以及背后坦露出来的生存的无奈。

 

《客人是王》套叠着两个故事结构。它先从正面来叙述,就是以理发师安昌进的角度来看待神秘的威胁者金杨齐,这时候观众的视线是在站在安昌进这一边的,但是,随着情节的展开,影片通过私人侦探的口,把视角换到了金杨齐的角度,这时候,整个电影的真正谜底展示出来了,彻底颠覆了前面的安昌进眼中看到的那个面目可憎的人物,金杨齐摇身一变而转化为一个慈父的形象。

 

一个人物,在电影的不同阶段,给人以截然不同的爱憎感受,这的确体现出电影的视角对于人物刻划的主观影响作用。同样的画面,但由于不同的角色所见,形成的爱憎与是非也是不一样的。

 

这不得不让我们怀疑,电影里有客观的东西吗?没有,电影里的一切都是虚假的,我们绝不能相信电影里的真实。在《客人是王》中,同样一个人的作为,却让观众形成冰火两重天的感觉,这完全取决于立场的不同。

 

从全局的意义上讲,《客人是王》实际上也是两个反差强烈的大段块结构。前面的段块是安昌进的视角,后面的段块,则转移到金杨齐的视角上来,并站到了他的立场上。

 

这两个段块是矛盾的,人物是相互对立的,但却又是有机联系着的。观众接受了第一部分的内容,形成了定势,但在第二部分中却又否定了前面所认可的内容,这时候就会产生一种出意料的感觉。

 

影片在第一段块中,通过冗赘的叙述,介绍了安昌进的理发室里来了一个敲诈者,自称是金杨齐,这个敲诈客的一举一动,都在理发师的心中烙下了可怕的烙印。在敲诈者的威胁下,先是安昌进不打自招地交待,他曾经与一个卖淫女有过一次不成功的交易,但是,金杨齐并不没有满足,当他说出安昌进曾经开车轧死过人的时候,安昌进的精神崩溃了。

 

于是,他不得不一次次地拿出钱来,送给敲诈者。

 

为了查清敲诈者的身份,他委托私人侦探去打探金杨齐的底细,知道他是一个跑龙套的演员,从没有作奸犯科的不轨行为。

 

然后电影突然闪过片头部分杀死金杨齐的镜头。很快电影通过写意式的镜头,交待安昌进被判刑三年。三年后,安昌进释放出狱,来到家中,私人侦探再次再现,才揭开了金杨齐的动机之谜,以及谁是真正的凶手。

 

这时候,电影完整地交待了前面叙述私人侦探在修理金杨齐时嘎然中止的镜头,前面被省略的部分在此处富有逻辑性地联缀起来,在原先省略的部位,影片并没有交待当时金杨齐向他说了什么。在电影交待出谜底的叙述中,金杨齐是一个好父亲,为了医治女儿的残疾,甘愿就死,他需要一个人来杀他。于是当他看到理发师的妻子驾车轧死了路人的时候,他便故意上门寻衅,直到如愿而死。

 

这是第二个段落中的真正动因。

 

但是私人侦探更揭出一个警察忽略的真实的谜底。就是杀死金杨齐的是安的妻子。影片在表现那一段杀人的场面时,仅仅用鲜血溅在理发服上的一个特写,来遮掩人物的身份。到了此段,镜头拉开,才看到穿着理发师白大褂的,竟然是安昌进的妻子。当安昌进回来时,看到妻子杀人的场面,也许正合心愿,所以由他承担了责任。

 

在第一、二两个段落中,一个是欲杀,一个是求死,可谓各得其所。回头看第一段的顺序介绍时,其实已经暗示了安昌进妻子杀人的事实。安妻收到私人侦探的名片,然后私人侦探警告她,你担心的不是你丈夫。这一段实际上,反映了安妻是如何狠下杀心杀人的原因。

 

影片在悬疑样式的结构中,却掺杂了幽默的情调。安昌进在金杨齐步步紧逼的威胁下,惊慌失措,魂飞魄散,两个人物之间的一个泰然自若,一个战栗不止形成了强烈的对比,产生了搞笑的效果,而在“客人之王”的匾额下,这个服务员身不由已遭受客人凌辱的滑稽场面,更形成了言不由衷的反讽效果。

 

影片第一段落中对理发师夫妻俩貌合神离的虚情假义作了皮里阳秋的讽刺。丈夫对妻子是百依百顺,但他却暗中偷欢,搭讪援交小姐,而妻子却假托工作繁忙,在外面勾搭男人,致使轧死路人,从而为敲诈留下了伏笔,但最后却让丈夫承担了伤人的过失,自己依然在家里花天酒地。夫妻俩呆在一起,都是各怀鬼胎,但却能承受着那么大的波折,依然没有分手的迹象,这种涉笔成趣的地方,正如私人侦探所说,他们夫妻俩也在生活中演戏,扮演着各自的角色,他们带着面具,每天都在表演而已。

 

金杨齐从一个不名一文的龙套演员到生活中扮演一个真正的敲诈客,却耐人寻味。他用他的无奈的选择手段,在生活中成功地完成了自我设定的角色,他的如期死亡是他的演技最为成熟的表现。他在现实中演出了一幕用生命为代价的行为艺术,让别人信以为真,充分地展现了他身上恶的可怖,用自己的死亡得到了物质与精神上的双重奖赏。但是,从另一个意义上讲,最伟大的演员只能出现在舞台上,如果他离开他的虚拟环境,让生活成为一个舞台的话,那么,他注定是悲哀的。所以金杨齐的命运令人扼腕,他是成功的,也是悲哀的。演员永远不应该站错演出的位置,这是他给人的教训之一。

 

在镜头上,电影在闪回方面,十分自如而灵活。比如,理发师回忆与援助小姐的一段故事时,是从理发师打开抽屉,找出小姐的手机开始的,然后手机放在宾馆小姐的身边,小姐正与别人聊天,通过她的聊天内容,明白地交待出她内心里对理发师嗤之鼻,称之为“又勾搭了一个老男人”。回忆结束,电影又重新回到了拿着手机的理发师这一段落。

 

段落之间的跳跃,往往使叙事变得明快而简洁。比如,理发师跟踪金杨齐时,电影用金杨齐一个止步的镜头,下面就是理发师被踢倒的画面,中间的省略是不言而喻的。这种镜头方式已经成为韩片段落结构的一种通用型叙事风格。

 

另外,电影还通过特写的镜头,如脚步运动、跌落的物体等来产生一种节奏感,遮掩了其它无用的画面,而表现出重点的富有特征的动作,使电影如行云流水,收放自如。

 

影片的戏分大部分在理发室里进行,电影镜头在狭小的空间里,围绕人物的冲突,表现得紧张而激烈。如金杨齐威逼理发师的几场戏都发生在理发室里,镜头起承转合,运动自如,往返来回,把两个人物的进与退、威与虚表现得针锋相对,剑拔弩张,镜头在空间里的穿透力与张合力,也得到了充分体现,令人赞叹韩片的具有自身特点的叙事功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