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浩然从长安科考返襄阳途经河南
(2025-02-03 09:12:37)
标签:
文化情感旅游历史教育 |
分类: 孟浩然诗歌研究 |
(原创首发,侵权必究)
2025-01-02
14:12
对于孟浩然来说,一生有一个重要的标志性事件,那就是“年四十来游京师,应进士不第,还襄阳。”(《旧唐书孟浩然传》)这一事件对孟浩然的一生产生了重大影响,也对孟浩然山水田园诗派的形成、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在赴长安应进士举中,孟浩然途经河南、往返襄阳,先后在河南写下6首诗,从中我们可以一窥他在这一事件中的心理历程。
一、从长安归襄阳途经河南
1、开元十六年(728)冬,诗人从长安归襄阳行至南阳,这次落第对他是一个巨大的打击,行至南阳又被大雪所阻,之前赴长安的乐观情绪此时已降至冰点。
《南阳北阻雪》:“我行滞宛许,日夕望京豫。旷野莽茫茫,乡山在何处?孤烟村际起,归雁天边去。积雪覆平皋,饥鹰捉寒兔。少年弄文墨,属意在章句。十上耻还家,徘徊守归路。”
这一场雪无疑是为孟浩然下的。宛即今南阳市,许即今许昌市,宛许即南阳北。京豫指南阳,东汉光武帝以南阳为南都,地处豫州,故曰京豫。“旷野莽茫茫,乡山在何处?”大雪阻挡,一片茫茫,令人孤寂、凄冷、无助。孤烟、归雁、积雪、饥鹰……更表现了雪野的寒怆和残酷。此时的孟浩然,似一只难归的大雁,也似一只捕捉寒兔的饥鹰。
孟浩然“少年弄文墨,属意在章句。”虽多次上书献诗求人荐引却终不得用,此时内心羞愧耻于还家,但不得不徘徊地期待大雪消融重登归路。
2、开元十六年(728),孟浩然从长安回襄阳途经汝坟(今河南省襄城之南、叶县之北)。此前,他曾于洛阳访问过隐士卢征君,此时路过汝坟写诗寄赠。《行至汝坟寄卢征君》:“行乏憩予驾,依然见汝坟。洛川方罢雪,嵩嶂有残云。曳曳半空里,明明五色分。聊题一时兴,因寄卢征君。”当然此时孟浩然在汝坟写信,并未实地到洛水和嵩山,所以“洛川方罢雪,嵩嶂有残云。”全凭想象,增添了几分浪漫色彩。
3、开元十六年(728)冬,孟浩然和朋友自穰县还乡途中遇雪。《和张二自穰县还途中遇雪》:“风吹沙海雪,渐作柳园春。宛转随香骑,轻盈伴玉人。歌疑郢中客,态比洛川神。今日南归楚,双飞似入秦。”穰县即今河南省南阳邓州市,当时为邓州州治。这次孟浩然也是在河南遇到大雪,但是这次应该是在科考之前,所以心情轻松愉悦。他把穰县沙海的雪花比作春天的柳絮,雪花婉曲,如跟随香骑,轻巧优美,如陪伴美人。雪之声宛如善歌的郢中客,风雪之态妍如洛水女神。今天南归襄阳的这种快乐景象就象我们二人要去长安一样。
从“歌疑郢中客”一句,从唐代以来河南邓州一带就和楚郢襄阳一带的口音非常接近。
4、开元十六年(728),孟浩然由长安东还途经洛阳。作者在长安科考失利、求仕失败,于是带着忧怨之情离开了长安,回洛阳,并打算游华山、嵩山。东京洛阳诸友用名酒“新丰酒”留客招待。孟浩然表示将拂袖而去,不求功名,到华山、嵩山等名山去游访高人,寻求同道。
于是孟浩然醉后留下这首《东京留别诸公》:“吾道昧所适,驱车还向东。主人开旧馆,留客醉新丰。村绕温泉绿,尘遮晚日红。拂衣从此去,高步蹑华嵩。”
二、在长安听说朋友到河南任职,写信祝贺
5、 开元十六年(729),孟浩然在长安旅居赶考期间,听说朋友从襄州(今襄阳市)调任豫州(唐属河南道,治所汝阳)司户。《闻裴侍御朏自襄州司户除豫州司户因以投寄》:“故人荆府掾,尚有柏台威。移职自樊衍,芳声闻帝畿。昔余卧林巷,载酒过柴扉。松菊无君赏,乡园欲懒归。”
三、在襄阳忆及长安赶考,立志隐耕于河南颍阳
6、开元二十一年(733),此时孟浩然已从吴越漫游归来,回想自己当年赴京赶考为功名奔波,感到自己未能象陶渊明那样闲适无欲而愧责,今后要象许由一样,拒绝出仕而隐耕于河南颖水之阳(今河南省登封市)。
《仲夏归汉南园寄京邑耆旧》:“尝读高士传,最嘉陶征君。日耽田园趣,自谓羲皇人。予复何为者,栖栖徒问津?中年废丘壑,上国旅风尘。……因声谢同列,吾慕颍阳真。”
在赴长安应进士举中,孟浩然途经河南、往返襄阳,先后在河南写下6首诗,从中我们可以一窥他在这一事件中的心理历程。
一、从长安归襄阳途经河南
1、开元十六年(728)冬,诗人从长安归襄阳行至南阳,这次落第对他是一个巨大的打击,行至南阳又被大雪所阻,之前赴长安的乐观情绪此时已降至冰点。
《南阳北阻雪》:“我行滞宛许,日夕望京豫。旷野莽茫茫,乡山在何处?孤烟村际起,归雁天边去。积雪覆平皋,饥鹰捉寒兔。少年弄文墨,属意在章句。十上耻还家,徘徊守归路。”
这一场雪无疑是为孟浩然下的。宛即今南阳市,许即今许昌市,宛许即南阳北。京豫指南阳,东汉光武帝以南阳为南都,地处豫州,故曰京豫。“旷野莽茫茫,乡山在何处?”大雪阻挡,一片茫茫,令人孤寂、凄冷、无助。孤烟、归雁、积雪、饥鹰……更表现了雪野的寒怆和残酷。此时的孟浩然,似一只难归的大雁,也似一只捕捉寒兔的饥鹰。
孟浩然“少年弄文墨,属意在章句。”虽多次上书献诗求人荐引却终不得用,此时内心羞愧耻于还家,但不得不徘徊地期待大雪消融重登归路。
2、开元十六年(728),孟浩然从长安回襄阳途经汝坟(今河南省襄城之南、叶县之北)。此前,他曾于洛阳访问过隐士卢征君,此时路过汝坟写诗寄赠。《行至汝坟寄卢征君》:“行乏憩予驾,依然见汝坟。洛川方罢雪,嵩嶂有残云。曳曳半空里,明明五色分。聊题一时兴,因寄卢征君。”当然此时孟浩然在汝坟写信,并未实地到洛水和嵩山,所以“洛川方罢雪,嵩嶂有残云。”全凭想象,增添了几分浪漫色彩。
3、开元十六年(728)冬,孟浩然和朋友自穰县还乡途中遇雪。《和张二自穰县还途中遇雪》:“风吹沙海雪,渐作柳园春。宛转随香骑,轻盈伴玉人。歌疑郢中客,态比洛川神。今日南归楚,双飞似入秦。”穰县即今河南省南阳邓州市,当时为邓州州治。这次孟浩然也是在河南遇到大雪,但是这次应该是在科考之前,所以心情轻松愉悦。他把穰县沙海的雪花比作春天的柳絮,雪花婉曲,如跟随香骑,轻巧优美,如陪伴美人。雪之声宛如善歌的郢中客,风雪之态妍如洛水女神。今天南归襄阳的这种快乐景象就象我们二人要去长安一样。
从“歌疑郢中客”一句,从唐代以来河南邓州一带就和楚郢襄阳一带的口音非常接近。
4、开元十六年(728),孟浩然由长安东还途经洛阳。作者在长安科考失利、求仕失败,于是带着忧怨之情离开了长安,回洛阳,并打算游华山、嵩山。东京洛阳诸友用名酒“新丰酒”留客招待。孟浩然表示将拂袖而去,不求功名,到华山、嵩山等名山去游访高人,寻求同道。
于是孟浩然醉后留下这首《东京留别诸公》:“吾道昧所适,驱车还向东。主人开旧馆,留客醉新丰。村绕温泉绿,尘遮晚日红。拂衣从此去,高步蹑华嵩。”
二、在长安听说朋友到河南任职,写信祝贺
5、 开元十六年(729),孟浩然在长安旅居赶考期间,听说朋友从襄州(今襄阳市)调任豫州(唐属河南道,治所汝阳)司户。《闻裴侍御朏自襄州司户除豫州司户因以投寄》:“故人荆府掾,尚有柏台威。移职自樊衍,芳声闻帝畿。昔余卧林巷,载酒过柴扉。松菊无君赏,乡园欲懒归。”
三、在襄阳忆及长安赶考,立志隐耕于河南颍阳
6、开元二十一年(733),此时孟浩然已从吴越漫游归来,回想自己当年赴京赶考为功名奔波,感到自己未能象陶渊明那样闲适无欲而愧责,今后要象许由一样,拒绝出仕而隐耕于河南颖水之阳(今河南省登封市)。
《仲夏归汉南园寄京邑耆旧》:“尝读高士传,最嘉陶征君。日耽田园趣,自谓羲皇人。予复何为者,栖栖徒问津?中年废丘壑,上国旅风尘。……因声谢同列,吾慕颍阳真。”
前一篇:孟浩然在河南的游历足迹
后一篇:孟浩然漫游吴越途经河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