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really
really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2,732
  • 关注人气:189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孟浩然漫游吴越途经河南

(2025-02-03 09:14:36)
标签:

文化

情感

旅游

历史

教育

分类: 孟浩然诗歌研究
(首发原创,侵权必究)
2025-01-03 14:27

开元十七年(729)夏秋之交是孟浩然人生的重要转折点。诗人于开元十六年在长安应试落第回到襄阳,为排遣心中郁闷,不久后便开始了长达5年的吴越漫游。这一漫游的起点,便是从洛阳出发的。他寻访吴越往返河南一共写下6首诗。
一、孟浩然漫游吴越和“烟花三月下扬州”的动念始于洛阳
1、早在开元十四年(726)春夏之交,孟浩然在洛阳结识了扬州来的朋友奚三,交往一段时间后,2人结下深厚的友谊。分别时孟浩然羡慕朋友不久就要和故乡亲友团聚,但是孟浩然离家时间也很久了,遗憾的是自己要南归襄阳,不能与奚三同路。
这时奚三邀请孟浩然有时间去扬州作客,孟浩然爽快地答应了。《洛中送奚三还扬州》:“水国无边际,舟行共使风。羡君从此去,朝夕见乡中。予亦离家久,南归恨不同。音书若有问,江上会相逄。”
“音书若有问,江上会相逢。”这是孟浩然与奚三相会于扬州的约定,是孟浩然科考失利之后漫游吴越、纾遣郁闷的动念,也是李白送孟浩然“烟花三月下扬州”千古绝唱的发端。
二、漫游吴越的出发地是洛阳
2、开元十七年(729)夏秋之交,孟浩然在《自洛之越》中,很清楚地表明了自己漫游吴越的原因、出发地和下一步隐逸的思想。“遑遑三十载,书剑两无成。山水寻吴越,风尘厌洛京。扁舟泛湖海,长揖谢公卿。且乐杯中物,谁论世上名。”
孟浩然36岁以前一直闭门苦读,求取功名。“为学三十载,闭门江汉阴。”(《秦中苦雨思归赠袁左丞贺侍郎)“昼夜常自强,词赋颇亦工。”(《书怀贻京邑同好》)虽名动京师,却科考失利、举荐失败。所以他发出了“遑遑三十载,书剑两无成。”的控诉和不满。于是“山水寻吴越,风尘厌洛京。”成为他告别都城长安、东京洛阳污浊纷扰的官场,到江苏、浙江吴越一带寻访山水和朋友的重要转折。他的理想变为荡起扁舟泛舟于湖海、长揖谢别公卿不再往来。姑且以杯中酒为乐,谁还去理论那世上的名声呢!
3、同是在开元十七年(729),孟浩然产生了遁世之想,遍访名山、寻僧问道成为他的主要想法。在洛阳他拜访了时居洛阳香山的唐代佛教天台宗高僧湛然法师,并写下《寻香山湛上人》。
“朝游访名山,山远在空翠。……法侣欣相逢,清谈晓不寐。平生慕真隐,累日探奇异。野老朝入田,山僧暮归寺。松泉多逸响,苔壁饶古意。谷口闻钟声,林端识香气。愿言投此山,身世两相弃。”山中静谧,深远幽静,正符合诗人遁世之想,因而羡慕湛上人“真隐”之趣。“愿言投此山,身世两相弃。”是诗人此刻科考失利后不得已厌世避世的思想表现。
4、拜访姚崇府第。开元十七年(729),孟浩然在赴越途中路过洛阳,专程拜访了已故相国姚崇位于山中的府第。《旧唐书·玄宗纪》载:“(开元四年)十二月,兵部尚书兼紫微令梁国公姚崇为开府仪同三司。”故称姚崇为姚开府。《姚开府山池》:“主人新邸第,相国旧池台。馆是招贤辟,楼因教舞开。轩车人已散,箫管凤初来。今日龙门下,谁知文举才!”
贤相在洛阳龙门的山池别墅本是为了招纳人才而开辟的,而今却被新主作了歌舞场所。诗人斥责山池新主违背相国初衷,也反映了自己因无人举荐而入仕无门产生的苦闷。
三、从汴河坐船途经谯县(今安徽省亳州市)到达吴会
5、开元十七年(729),诗人“自洛之越”途经谯县,写下《适越留别谯县张主簿申屠少府》。“朝乘汴河流,夕次谯县界。”早上乘舟沿汴河顺流而下,傍晚时止宿在谯县界内。汴河即隋时的通济渠,北承黄河之水,经汴州(今河南省开封市)、宿州(今安徽省宿县)、泗州(今安徽省泗县)入淮水。“别后能相思,浮云在吴会。”分别后如果二位能思念的话,我正随着浮云在吴会(今浙江省杭州湾以南地区)漫游。此二句把孟浩然从河南汴河坐船经毫州再到吴越漫游的线路写得非常清楚。
四、漫游吴越归来,他在襄阳岘山致信湛法师
6、约4、5年之后的开元二十一、二年(733—734)间,孟浩然从吴越归来,他在襄阳岘山又专门给洛阳湛法师写信。信中回忆了当年与湛法师在山间为邻,导以微妙佛法、结下清静因缘,问疑释义、话得清真。表明此时的孟浩然舍弃尘世烦恼、问法谈道、钦羡禅佛的思想。这虽然是消极的,但是属不得已而为之,另一方面从不媚世俗看也值得肯定。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