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裴侍御朏自襄州司户除豫州司户因以投寄
(2024-05-01 14:51:03)
标签:
文化情感旅游历史教育 |
分类: 孟浩然诗歌研究 |
唐 孟浩然
故人荆府掾,尚有柏台威。
移职自樊衍,芳声闻帝畿。
昔余卧林巷,载酒过柴扉。
松菊无君赏,乡园欲懒归。
参考译文
1、故人老朋友虽调任荆府豫州司户掾吏,仍尚有当年在柏台做御史的声威。
2、自从你迁移任职到襄州樊城低衍之地,美好的声誉早已传闻到了皇帝所在的京畿都城。
3、昔日我隐居闲卧于山林陋巷,你经常载着美酒过来我的柴扉探望我。
4、以后再无机会与君一同观赏松菊,所以我也懒得回归乡园之家了。
注释
题目:一作《闻裴朏自襄州司户除豫州司户因寄》、《闻裴朏襄州司户除豫州司户因寄》、《闻裴朏司户除豫州司户因以投赠》、《闻裴侍御朏自襄州司户除豫州以投寄》。
裴胐(fi):为浩然好友。王士源《孟浩然集序》:“丞相范阳张九龄、侍御史京兆王维、尚书侍郎河东裴朏……率与浩然为忘形之交。”因其曾任过侍御史,故称之为裴侍御。襄州:唐襄州属山南东道,治所襄阳,即今湖北襄阳市。豫州:唐豫州属河南道,治所汝阳,即今河南汝南。司户:唐制,州设司户参军,掌民户事宜。
1、荆河:指豫州。《书·禹贡》:“荆河维豫州。”一作“荆府”、“经河”。掾(yuàn):古代柏台:御史台之别称。《汉书·朱柏传》:“御史府中列柏树,常有野乌数千,栖宿其上,晨去暮来。”后因称御史台为柏台。裴朏曾为侍御史,属御史台,故称“柏台威”。
2、樊衍(yn):樊,指襄樊;衍,低而平坦之地。一作“樊沔”。帝畿(j):京城附近地区,亦用以代京师。这里指长安。
3:昔余:一作“共子”。林巷:山林陋巷。过柴扉:一作“访柴扉”、“过荆扉”。过:访问,探望。柴扉:柴门,此处代指简陋的房屋。
4:君:一作“时”。欲懒归:一作“懒欲归”、“懒欲飞”。
简析
由裴朏的任职经历和第四句、末二句推测,本诗约作于开元十六年(729)诗人在长安时。
一、二联写浩然在长安听到故人裴朏从襄州调任豫州的消息,赞扬了裴朏任职御史台和襄州的威仪、声誉,表达钦慕之情。三联回忆自己与朋友的交往和友谊,昔日自己闲居陋巷,友人带着酒到陋室来访问、探望。末联写以后不能再与君同赏松菊,我也懒得回归乡园了。
全诗表达了对朋友调离襄州的挽留和惋惜之情,情真而无谀,意切而不俗。
故人荆府掾,尚有柏台威。
移职自樊衍,芳声闻帝畿。
昔余卧林巷,载酒过柴扉。
松菊无君赏,乡园欲懒归。
参考译文
1、故人老朋友虽调任荆府豫州司户掾吏,仍尚有当年在柏台做御史的声威。
2、自从你迁移任职到襄州樊城低衍之地,美好的声誉早已传闻到了皇帝所在的京畿都城。
3、昔日我隐居闲卧于山林陋巷,你经常载着美酒过来我的柴扉探望我。
4、以后再无机会与君一同观赏松菊,所以我也懒得回归乡园之家了。
注释
题目:一作《闻裴朏自襄州司户除豫州司户因寄》、《闻裴朏襄州司户除豫州司户因寄》、《闻裴朏司户除豫州司户因以投赠》、《闻裴侍御朏自襄州司户除豫州以投寄》。
裴胐(fi):为浩然好友。王士源《孟浩然集序》:“丞相范阳张九龄、侍御史京兆王维、尚书侍郎河东裴朏……率与浩然为忘形之交。”因其曾任过侍御史,故称之为裴侍御。襄州:唐襄州属山南东道,治所襄阳,即今湖北襄阳市。豫州:唐豫州属河南道,治所汝阳,即今河南汝南。司户:唐制,州设司户参军,掌民户事宜。
1、荆河:指豫州。《书·禹贡》:“荆河维豫州。”一作“荆府”、“经河”。掾(yuàn):古代柏台:御史台之别称。《汉书·朱柏传》:“御史府中列柏树,常有野乌数千,栖宿其上,晨去暮来。”后因称御史台为柏台。裴朏曾为侍御史,属御史台,故称“柏台威”。
2、樊衍(yn):樊,指襄樊;衍,低而平坦之地。一作“樊沔”。帝畿(j):京城附近地区,亦用以代京师。这里指长安。
3:昔余:一作“共子”。林巷:山林陋巷。过柴扉:一作“访柴扉”、“过荆扉”。过:访问,探望。柴扉:柴门,此处代指简陋的房屋。
4:君:一作“时”。欲懒归:一作“懒欲归”、“懒欲飞”。
简析
由裴朏的任职经历和第四句、末二句推测,本诗约作于开元十六年(729)诗人在长安时。
一、二联写浩然在长安听到故人裴朏从襄州调任豫州的消息,赞扬了裴朏任职御史台和襄州的威仪、声誉,表达钦慕之情。三联回忆自己与朋友的交往和友谊,昔日自己闲居陋巷,友人带着酒到陋室来访问、探望。末联写以后不能再与君同赏松菊,我也懒得回归乡园了。
全诗表达了对朋友调离襄州的挽留和惋惜之情,情真而无谀,意切而不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