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精思观回王白云在后
(2024-05-01 14:47:09)
标签:
文化情感旅游历史教育 |
分类: 孟浩然诗歌研究 |
唐 孟浩然
出谷未停午,到家日已矄。
回瞻下山路,但见牛羊群。
樵子暗相失,草虫寒不闻。
衡门犹未掩,伫立望夫君。
参考译文
1、离开精思观走出山谷时还未到正午,到家时已是日落黄昏时分。
2、回头瞻望下山的路上,但见成群的牛羊踏着夕阳归去。
3、樵夫的身影无声无息暗暗消失了,清寒的夜色里也听闻不到草虫的欢唱。
4、我家的横门犹未掩闭,我伫立门边远望着你的到来。
注释
题目:一作《游精思观王白云在后》、《游精思观回王山人在后》、《游精思观回王白云山人在后》、《游精观贻王先生》。王白云:即王迥,行九,号白云先生,为浩然好友。孟集另有《登江中孤屿赠白云先生王迥》、《鹦鹉洲送王九之江左》、《同王九题就师山房》、《赠王九》、《上巳日洛中寄王九迥》、《上巳日涧南园期王山人陈七诸公不至》。精思观:道观名,从诗意看当在襄阳市区内,距离浩然岘山居处不过半日路程。
1、停午:亦作亭午,即正午。到家日已曛:一作“到家已夕曛”、“至家日已曛”。曛(xn):黄昏,傍晚,日落时的余光。
2、下山路:一作“山下路”。
3、樵子:樵夫。
4、衡门:横木为门,指简陋之门。《诗·陈风·衡门》:“衡门之下,可以栖迟。”毛传:“衡门,横木为门,言浅陋也。”望:一作“待”。夫君:犹“之子”之称,意思是“您这位先生”,此指王白云。夫,此。
简析
本诗约作于诗人辞去荆州从事归来即开元二十六年(738)之后。
首尾二联写诗人与王迥游罢精思观后回家,而王迥在后,前呼后应,点明诗题。中间两联写暮归的牛羊群和樵夫尽收眼底,充满牧歌和樵归情调,可见看出诗人从人常人下山的寻常事中静观景物的意趣。
特别是“樵子暗相失,草虫寒不闻”,韵味悠长。王士禛《带经堂诗话·微喻类》八评曰:严沧浪以禅喻诗,余深契其说,而五言尤为近之。如……浩然“樵子暗相失,草虫寒不闻”,……妙谛微言,与世尊拈花,迦叶微笑,无等差别。通其解者,可语上乘。
出谷未停午,到家日已矄。
回瞻下山路,但见牛羊群。
樵子暗相失,草虫寒不闻。
衡门犹未掩,伫立望夫君。
参考译文
1、离开精思观走出山谷时还未到正午,到家时已是日落黄昏时分。
2、回头瞻望下山的路上,但见成群的牛羊踏着夕阳归去。
3、樵夫的身影无声无息暗暗消失了,清寒的夜色里也听闻不到草虫的欢唱。
4、我家的横门犹未掩闭,我伫立门边远望着你的到来。
注释
题目:一作《游精思观王白云在后》、《游精思观回王山人在后》、《游精思观回王白云山人在后》、《游精观贻王先生》。王白云:即王迥,行九,号白云先生,为浩然好友。孟集另有《登江中孤屿赠白云先生王迥》、《鹦鹉洲送王九之江左》、《同王九题就师山房》、《赠王九》、《上巳日洛中寄王九迥》、《上巳日涧南园期王山人陈七诸公不至》。精思观:道观名,从诗意看当在襄阳市区内,距离浩然岘山居处不过半日路程。
1、停午:亦作亭午,即正午。到家日已曛:一作“到家已夕曛”、“至家日已曛”。曛(xn):黄昏,傍晚,日落时的余光。
2、下山路:一作“山下路”。
3、樵子:樵夫。
4、衡门:横木为门,指简陋之门。《诗·陈风·衡门》:“衡门之下,可以栖迟。”毛传:“衡门,横木为门,言浅陋也。”望:一作“待”。夫君:犹“之子”之称,意思是“您这位先生”,此指王白云。夫,此。
简析
本诗约作于诗人辞去荆州从事归来即开元二十六年(738)之后。
首尾二联写诗人与王迥游罢精思观后回家,而王迥在后,前呼后应,点明诗题。中间两联写暮归的牛羊群和樵夫尽收眼底,充满牧歌和樵归情调,可见看出诗人从人常人下山的寻常事中静观景物的意趣。
特别是“樵子暗相失,草虫寒不闻”,韵味悠长。王士禛《带经堂诗话·微喻类》八评曰:严沧浪以禅喻诗,余深契其说,而五言尤为近之。如……浩然“樵子暗相失,草虫寒不闻”,……妙谛微言,与世尊拈花,迦叶微笑,无等差别。通其解者,可语上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