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陪姚使君题惠上人房

(2024-05-01 14:37:53)
标签:

文化

情感

旅游

历史

教育

分类: 孟浩然诗歌研究
唐 孟浩然

带雪梅初暖,含烟柳尚青。
来窥童子偈,得听法王经。
会理知无我,观空厌有形。
迷心应觉悟,客思未遑宁。

参考译文
1、早春时节梅树上还带着雪但天气初步转暖,柳枝尚刚冒青芽望之含烟朦胧。
2、来探窥念颂童子偈陀的惠上人,得以听到法王佛经。
3、领会、知晓了“无我”的佛理,便厌倦以“有形”的眼光来观看皆空的世界。
4、迷惑的内心应该有所觉悟了,但我客居外地对家乡的思念未有闲暇的安宁。
注释
题目:一作《陪姚使君题惠上人房得青字》、《题惠上人房》。使君:刺史之通称,上人乃僧人的尊称。姚使君、惠上人均不详。
1、带雪二句:写早春景色。
2、童子:梵语究摩逻,为八岁以上未冠者。又经中称菩萨亦为童子,因菩萨为如来之王子故也。这里当指后者。此借指惠上人。偈(jì):梵语偈佗,简称曰偈,为佛经中的颂词。法王经:佛教徒尊称释迦牟尼为法王,法王经即佛经之意。《无量寿经》下:“佛为法王,尊超众圣,普为一切天人之师。”
3、会:领悟之意。理:犹道。一作“裏”,误。知无我:一作“无知我”,误。无我,佛教的根本思想之一,它否定世界上有物质实在自体,这也是佛教徒追求的最高思想境界。空:佛教重要思想之一,它认为一切事物本身并不具有常住不变的个体,也不是独立存在的实体,故称为空。
4、未:一作“不”。
简析
据诗中末句“客思未遑宁”(客居异地思家乡)推测,本诗或作于漫游吴越归来前,或在张九龄荆州幕府归前,即开元二十年(732)或二十五年(737)。笔者认为从浩然思想发展看,当在其晚期张九龄荆幕归来前即开元二十五年(737)。
前二句以风光景物点明时令;中间四句写游寺、听经的经过和感悟;最后两句表现了“无我”的佛理、“应觉悟”与“客思”、“未遑宁”的矛盾心理,此时他受张九龄之邀出任荆州从事,他不适应或极欲回避污浊官场并排遣失意情绪,虽末完全坠入虚无的神仙世界,但思想上却逐步走向虚幻世界。
“童子偈”、“法王经”、“无我”、“观空”等佛语的熟练运用,说明孟浩然在荆州幕府期间经常造访佛寺和上人,对于佛法日渐熟悉,也说明“浩然于佛法,亦深有所得。”(方回《瀛奎律髓》卷四七)。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