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丁大凤进士赴举呈张九龄
(2024-03-25 09:30:39)
标签:
文化情感旅游历史教育 |
分类: 孟浩然诗歌研究 |
唐 孟浩然
吾观鹪鹩赋,君负王佐才。
惜无金张援,十上空归来。
弃置乡园老,翻飞羽翼摧。
故人今在位,歧路莫迟徊。
参考译文
1、我观看过你写的和晋代张华《鹪鹩赋》一样的诗文,觉得你负有辅佐帝王之才。
2、可惜没有象金日、张汤那样的权贵援引,十次进京赴考上书都空手归来。
3、被弃置乡园不用即将老去,象鸟儿想振翅高飞却摧折了羽翼。
4、我的故旧友人今日仍在相位上,莫要在歧路岔口迟疑徘徊(快去应考吧)。
注释
题目:一作《送丁大凤进士举》、《送丁大凤进士赴举》。丁大凤:姓丁,行大,名凤。《孟浩然集》另有《宿业师山房期丁大不至》,知二人为好友,但生平不详。
张九龄:字子寿,韶州曲江(今广东韶关西)人。景龙初进士及第。开元二十一年(733)拜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二十二年迁中书令。二十四年(736)受李林甫排挤罢相,贬为荆州大都督府长史。
1、鹪鹩(jio liáo)赋:鹪鹩,一种极小的鸟,巢也很小,《庄子》:“鹪鹩巢林,不过一枝。”晋张华在成名之前作《鹪鹩赋》,其序云:“鹪鹩,小鸟也,生于蒿莱之间,长于藩篱之下,翔集寻常之内,而生生之理足矣。色浅体陋,不为人用。形微处卑,物莫之害。繁滋族类,乘居匹游,翩翩然有以自乐也。”当时颇负盛名的大诗人阮籍看后叹道:“王佐之才也。”从此张华声名大振,后官至司空。
王佐才:具有辅佐帝王的才能。《三国志·魏志·荀彧传》:“彧年少时,南阳何顒异之,曰:‘王佐才也。’”此两句浩然以喻丁凤和张华一样具有“王佐之才”。
金张:指金日、张汤,汉宣帝时权贵。金日家自武帝至平帝七世为内侍。张汤后人自宣帝至元帝以来为侍中、中常侍者十余人。后常以金张为功臣世族的代称。
2、十上:十次上书。十为约数。《战国策·秦策一》:“(苏秦)说秦王,书十上而说不行。”参《南阳北阻雪》注。
3、翻飞:振翅飞翔。
4、故人:指张九龄、王维等。唐王士源《孟浩然诗集序》:“丞相范阳张九龄、侍御史京兆王维……率与浩然为忘形之交。”歧:一作“岐”。迟徊:迟疑,徘徊不前。徊:一作“回”。
简析
从张九龄拜相到罢相的经历看,本诗约作于733年底—736年之间。
诗作一方面称赞同乡好友丁凤有“王佐才”,惋惜他由于没有金张权贵援手,多次应试不第,被弃置乡园即将终老,同时也鼓励他再试一次“歧路莫迟徊”。
另一方面,积极向“忘形之交”的故人张九龄推荐丁凤之才,恳请他身居丞相高位伸出金张之手,重贤纳士,加以援引。
孟浩然自己为当世才子,早年即诗名满天下,但一直不为朝廷所用。诗中含有愤怨之情,但更多的是为了同乡好友的前途向当朝丞相推荐、呼吁,这种舍弃自己私怨、关心举荐他人的真挚情谊,迄今近1300年读后仍令人感动。
吾观鹪鹩赋,君负王佐才。
惜无金张援,十上空归来。
弃置乡园老,翻飞羽翼摧。
故人今在位,歧路莫迟徊。
参考译文
1、我观看过你写的和晋代张华《鹪鹩赋》一样的诗文,觉得你负有辅佐帝王之才。
2、可惜没有象金日、张汤那样的权贵援引,十次进京赴考上书都空手归来。
3、被弃置乡园不用即将老去,象鸟儿想振翅高飞却摧折了羽翼。
4、我的故旧友人今日仍在相位上,莫要在歧路岔口迟疑徘徊(快去应考吧)。
注释
题目:一作《送丁大凤进士举》、《送丁大凤进士赴举》。丁大凤:姓丁,行大,名凤。《孟浩然集》另有《宿业师山房期丁大不至》,知二人为好友,但生平不详。
张九龄:字子寿,韶州曲江(今广东韶关西)人。景龙初进士及第。开元二十一年(733)拜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二十二年迁中书令。二十四年(736)受李林甫排挤罢相,贬为荆州大都督府长史。
1、鹪鹩(jio liáo)赋:鹪鹩,一种极小的鸟,巢也很小,《庄子》:“鹪鹩巢林,不过一枝。”晋张华在成名之前作《鹪鹩赋》,其序云:“鹪鹩,小鸟也,生于蒿莱之间,长于藩篱之下,翔集寻常之内,而生生之理足矣。色浅体陋,不为人用。形微处卑,物莫之害。繁滋族类,乘居匹游,翩翩然有以自乐也。”当时颇负盛名的大诗人阮籍看后叹道:“王佐之才也。”从此张华声名大振,后官至司空。
王佐才:具有辅佐帝王的才能。《三国志·魏志·荀彧传》:“彧年少时,南阳何顒异之,曰:‘王佐才也。’”此两句浩然以喻丁凤和张华一样具有“王佐之才”。
金张:指金日、张汤,汉宣帝时权贵。金日家自武帝至平帝七世为内侍。张汤后人自宣帝至元帝以来为侍中、中常侍者十余人。后常以金张为功臣世族的代称。
2、十上:十次上书。十为约数。《战国策·秦策一》:“(苏秦)说秦王,书十上而说不行。”参《南阳北阻雪》注。
3、翻飞:振翅飞翔。
4、故人:指张九龄、王维等。唐王士源《孟浩然诗集序》:“丞相范阳张九龄、侍御史京兆王维……率与浩然为忘形之交。”歧:一作“岐”。迟徊:迟疑,徘徊不前。徊:一作“回”。
简析
从张九龄拜相到罢相的经历看,本诗约作于733年底—736年之间。
诗作一方面称赞同乡好友丁凤有“王佐才”,惋惜他由于没有金张权贵援手,多次应试不第,被弃置乡园即将终老,同时也鼓励他再试一次“歧路莫迟徊”。
另一方面,积极向“忘形之交”的故人张九龄推荐丁凤之才,恳请他身居丞相高位伸出金张之手,重贤纳士,加以援引。
孟浩然自己为当世才子,早年即诗名满天下,但一直不为朝廷所用。诗中含有愤怨之情,但更多的是为了同乡好友的前途向当朝丞相推荐、呼吁,这种舍弃自己私怨、关心举荐他人的真挚情谊,迄今近1300年读后仍令人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