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莫甥兼诸昆弟从韩司马入西军
(2024-03-25 09:28:13)
标签:
文化情感旅游历史教育 |
分类: 孟浩然诗歌研究 |
唐 孟浩然
念尔习诗礼,未曾违户庭。
平生早偏露,万里更飘零。
坐弃三牲养,行观八阵形。
饰装辞故里,谋策赴边庭。
壮志吞鸿鹄,遥心伴鹡鸰。
所从文且武,不战自应宁。
参考译文
1、惦念你从小习读《诗》、《礼》,未曾离开过家庭户门。
2、你平生早年时失去父亲孤单无所荫庇,现在更要到万里外参加飘移不定的军旅生活。
3、自己舍弃在家养牛、羊、猪三牲的安定生活,行将去观察、研究军事八阵图形。
4、整理装饰和行李辞别故里,奔赴边塞关庭谋划军事对策。
5、你们远大的壮志气吞鸿鹄,在遥远的外地要象鹡鸰一样有相互陪伴、关爱之心。
6、你们所跟从的韩司马能文且能武,他深谙兵法能不战而屈人之兵,自应守得一方安宁。
注释
题目:一作《送莫氏甥兼诸昆季从韩司马入西军》。莫甥:一作“莫氏甥”、“莫氏外生”、“莫氏外甥”。甥:姊妹之子,亦曰外甥。兼:并,几件事同时进行。昆弟:兄弟,昆,兄,一作“昆季”,又作“昆仲弟”,非是。韩司马:其人未详,一作“马”、“司马”。司马:西周始置,历代沿用为军职,唐时为州郡的佐官。西军:西部边陲的军队,唐时西陲主要指甘肃、青海一带。
1、念:念及,惦念。尔:一作“汝”。诗礼:泛指《诗》、《礼》等儒家经典。未曾:一作“未尝”。违:一作“离”。户庭:门庭、家门。
2、平生句:一作“严君先早路”。偏露:父死曰偏露,亦曰孤露,比喻失去荫庇。飘零:指飘移不定的军旅生活。
3、三牲养:借指安适的家庭生活。三牲,古代指用于祭祀的牛、羊、猪,后也指鸡、鱼、猪为三牲。一作“三冬业”,指读书学习。
八阵:古代战争中所用的八种阵法,至于八阵的名目则说法不一。《太白阴经》以天、地、风、云为四正门,以龙、虎、鸟、蛇为四奇门。乾、坤、艮、巽为阖门,坎、离、震、兑为开门。诸葛亮则以洞当、中黄、龙腾、鸟飞、折冲、虎翼、握机、连横为八阵。这里泛指习武用兵。
4、饰装:整饰行装。
5、鸿鹄(hú):即天鹅。能高飞,故以喻志向高远。详《洗然弟竹亭》注。鹡鸰(jí líng):鸟名,用以喻兄弟。详《洗然弟竹亭》注。
6、且:一作“与”。不战:《孙子·谋攻》:“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一作“无战”。
简析
本诗约写于开元十五年(727)冬,诗人赴长安应试前。
诗中主要记述为莫外甥及诸兄弟到西陲边关从军送别。莫外甥在自幼失去父亲、身世艰难的情况下,“坐弃三牲养”,毅然赴边关为国效力。
浩然对他们“壮志吞鸿鹄”的志向予以赞许,又勉励诸昆弟在外要“遥心伴鹡鸰”。同时不忘赞誉韩司马的文韬武略,祝愿将士们不战而屈人之兵,守护边塞安宁。
诗中既充满送外甥一行从军的人情味,又反映了诗人充满正气和大义的爱国热情。
从此文我们也可以看出,孟浩然除兄弟多以外还有姊妹,姐夫或妹夫姓莫。
念尔习诗礼,未曾违户庭。
平生早偏露,万里更飘零。
坐弃三牲养,行观八阵形。
饰装辞故里,谋策赴边庭。
壮志吞鸿鹄,遥心伴鹡鸰。
所从文且武,不战自应宁。
参考译文
1、惦念你从小习读《诗》、《礼》,未曾离开过家庭户门。
2、你平生早年时失去父亲孤单无所荫庇,现在更要到万里外参加飘移不定的军旅生活。
3、自己舍弃在家养牛、羊、猪三牲的安定生活,行将去观察、研究军事八阵图形。
4、整理装饰和行李辞别故里,奔赴边塞关庭谋划军事对策。
5、你们远大的壮志气吞鸿鹄,在遥远的外地要象鹡鸰一样有相互陪伴、关爱之心。
6、你们所跟从的韩司马能文且能武,他深谙兵法能不战而屈人之兵,自应守得一方安宁。
注释
题目:一作《送莫氏甥兼诸昆季从韩司马入西军》。莫甥:一作“莫氏甥”、“莫氏外生”、“莫氏外甥”。甥:姊妹之子,亦曰外甥。兼:并,几件事同时进行。昆弟:兄弟,昆,兄,一作“昆季”,又作“昆仲弟”,非是。韩司马:其人未详,一作“马”、“司马”。司马:西周始置,历代沿用为军职,唐时为州郡的佐官。西军:西部边陲的军队,唐时西陲主要指甘肃、青海一带。
1、念:念及,惦念。尔:一作“汝”。诗礼:泛指《诗》、《礼》等儒家经典。未曾:一作“未尝”。违:一作“离”。户庭:门庭、家门。
2、平生句:一作“严君先早路”。偏露:父死曰偏露,亦曰孤露,比喻失去荫庇。飘零:指飘移不定的军旅生活。
3、三牲养:借指安适的家庭生活。三牲,古代指用于祭祀的牛、羊、猪,后也指鸡、鱼、猪为三牲。一作“三冬业”,指读书学习。
八阵:古代战争中所用的八种阵法,至于八阵的名目则说法不一。《太白阴经》以天、地、风、云为四正门,以龙、虎、鸟、蛇为四奇门。乾、坤、艮、巽为阖门,坎、离、震、兑为开门。诸葛亮则以洞当、中黄、龙腾、鸟飞、折冲、虎翼、握机、连横为八阵。这里泛指习武用兵。
4、饰装:整饰行装。
5、鸿鹄(hú):即天鹅。能高飞,故以喻志向高远。详《洗然弟竹亭》注。鹡鸰(jí líng):鸟名,用以喻兄弟。详《洗然弟竹亭》注。
6、且:一作“与”。不战:《孙子·谋攻》:“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一作“无战”。
简析
本诗约写于开元十五年(727)冬,诗人赴长安应试前。
诗中主要记述为莫外甥及诸兄弟到西陲边关从军送别。莫外甥在自幼失去父亲、身世艰难的情况下,“坐弃三牲养”,毅然赴边关为国效力。
浩然对他们“壮志吞鸿鹄”的志向予以赞许,又勉励诸昆弟在外要“遥心伴鹡鸰”。同时不忘赞誉韩司马的文韬武略,祝愿将士们不战而屈人之兵,守护边塞安宁。
诗中既充满送外甥一行从军的人情味,又反映了诗人充满正气和大义的爱国热情。
从此文我们也可以看出,孟浩然除兄弟多以外还有姊妹,姐夫或妹夫姓莫。
前一篇:送从弟邕下第后寻会稽
后一篇:送辛大不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