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王昌龄宴王道士房
(2024-02-08 10:48:44)
标签:
文化教育历史旅游情感 |
分类: 孟浩然诗歌研究 |
唐 孟浩然
归来卧青山,常梦游清都。
漆园有傲吏,惠好在招呼。
书幌神仙箓,画屏山海图。
酌霞复对此,宛似入蓬壶。
参考译文
1、我归来卧居于青山之中,时常梦游天帝的居所清都。
2、有一个象蒙漆园吏庄周一样高傲不俗的官吏,友好地召唤我前来。
3、图书里写的都是神仙符箓,屏风上画的都是《山海经》里的海里仙山图。
4、酌杯饮着流霞美酒,又复面对此样的环境,宛似进入了蓬莱壶仙境。
注释
题目:一作《与王昌龄宴王十一》、《与王昌龄宴黄十一》、《与王昌龄宴王道士山房》。“黄”盖“王”之误。
王昌龄:辛文房《唐才子传》卷二:“王昌龄,字少伯,太原人。开元十五年李嶷榜进土,授汜水尉。又中宏辞,迁校书郎。后以不护细行,贬龙標尉。以刀火之际归乡里,为刺史闾丘晓所忌而杀。……昌龄工诗,缜密而思清,时称‘诗家夫子王江宁’,盖尝为江宁令。与文士王之涣、辛渐交友至深,皆出模范,其名重如此。”有《王昌龄集》。王道士:生平不详。
1、梦:一作“魂”。清都:道家以天帝所居之处称清都。《列子·周穆王》:“清都紫微,钧天广乐,帝之所居。”张湛注:“清都紫微,天帝之所居也。”
2、漆园傲吏:据《史记·老庄列传》记载,战国时庄周尝为蒙漆园吏。楚威王闻庄周贤,遣使迎之,许以为相,被庄周拒绝。此处借指王道士,暗含王道士由仕而隐。
惠好:友好之意。《诗·邶风·北风》:“惠而好我,携手同行。”一作“惠我”、“惠县”。招呼:呼唤之意。
3、书幌:书套。幌,帷,即布作的书套,这里指书套中的书。箓:道教秘文。《隨书·经籍志四》:“箓皆素书,纪诸天曹官属佐吏之名有多少。又有诸符,错在其间,文章诡怪,世所不识。”
山海图:以《山海经》为内容的图画。《山海经》大概成书于战国,经秦汉有所增删。书中记述山川、道里、部族、物产、巫医、祭祀、风俗等,但多杂以怪异、神话,因之为道家所推重,收入道藏太玄部。晋郭璞为之作注及图赞,今图亡而赞存。
4、霞:即流霞,仙酒名。《抱朴子·祛惑》:“(项)曼都曰:‘……仙人但以流霞一杯,与我饮之,辄不饥渴。’”复:一作“后”,形近而误。
蓬壶:神话传说中的仙山名。据王嘉《拾遗记》卷一“高辛”条:“三壶则海中三山也。一曰方壶,则方丈也;二曰蓬壶,则蓬莱也;三曰瀛壶,则瀛洲也。形如壶器。”
简析
据唐襄州宜城人王士源《孟浩然集序》载,王昌龄从岭南赦还游襄阳在开元二十八年(740),孟浩然与之宴王道士房。
前四句表明,自己从张九龄荆州幕府归来后隐卧于青山之间,思想上常常游历于神仙世界,交往的也都是漆园傲吏王道士一类的僧道人物。
后四句描写王道士居所的环境和神仙图画。与王昌龄、王道士酌上流霞美酒,面对仙景对饮,仿佛进入了蓬莱仙山。
诗中可以看出,晚年的孟浩然已明显厌弃现实生活,向往虚幻世界,否定仕途之路。
正是这一次孟浩然陪王昌龄游襄阳,“时浩然疾疹发背且愈,相得欢甚,浪情宴谑,食鲜疾动,终于冶城南园,年五十有二。”唐代山水田园诗派的开创者为了陪边塞代表诗人之一王昌龄饮酒,竟引发旧疾,不治而亡,既是文坛千古之遗憾,也使孟、王二人成了真正的生死之交。
这一首诗,应该也是孟浩然的绝笔之作。
归来卧青山,常梦游清都。
漆园有傲吏,惠好在招呼。
书幌神仙箓,画屏山海图。
酌霞复对此,宛似入蓬壶。
参考译文
1、我归来卧居于青山之中,时常梦游天帝的居所清都。
2、有一个象蒙漆园吏庄周一样高傲不俗的官吏,友好地召唤我前来。
3、图书里写的都是神仙符箓,屏风上画的都是《山海经》里的海里仙山图。
4、酌杯饮着流霞美酒,又复面对此样的环境,宛似进入了蓬莱壶仙境。
注释
题目:一作《与王昌龄宴王十一》、《与王昌龄宴黄十一》、《与王昌龄宴王道士山房》。“黄”盖“王”之误。
王昌龄:辛文房《唐才子传》卷二:“王昌龄,字少伯,太原人。开元十五年李嶷榜进土,授汜水尉。又中宏辞,迁校书郎。后以不护细行,贬龙標尉。以刀火之际归乡里,为刺史闾丘晓所忌而杀。……昌龄工诗,缜密而思清,时称‘诗家夫子王江宁’,盖尝为江宁令。与文士王之涣、辛渐交友至深,皆出模范,其名重如此。”有《王昌龄集》。王道士:生平不详。
1、梦:一作“魂”。清都:道家以天帝所居之处称清都。《列子·周穆王》:“清都紫微,钧天广乐,帝之所居。”张湛注:“清都紫微,天帝之所居也。”
2、漆园傲吏:据《史记·老庄列传》记载,战国时庄周尝为蒙漆园吏。楚威王闻庄周贤,遣使迎之,许以为相,被庄周拒绝。此处借指王道士,暗含王道士由仕而隐。
惠好:友好之意。《诗·邶风·北风》:“惠而好我,携手同行。”一作“惠我”、“惠县”。招呼:呼唤之意。
3、书幌:书套。幌,帷,即布作的书套,这里指书套中的书。箓:道教秘文。《隨书·经籍志四》:“箓皆素书,纪诸天曹官属佐吏之名有多少。又有诸符,错在其间,文章诡怪,世所不识。”
山海图:以《山海经》为内容的图画。《山海经》大概成书于战国,经秦汉有所增删。书中记述山川、道里、部族、物产、巫医、祭祀、风俗等,但多杂以怪异、神话,因之为道家所推重,收入道藏太玄部。晋郭璞为之作注及图赞,今图亡而赞存。
4、霞:即流霞,仙酒名。《抱朴子·祛惑》:“(项)曼都曰:‘……仙人但以流霞一杯,与我饮之,辄不饥渴。’”复:一作“后”,形近而误。
蓬壶:神话传说中的仙山名。据王嘉《拾遗记》卷一“高辛”条:“三壶则海中三山也。一曰方壶,则方丈也;二曰蓬壶,则蓬莱也;三曰瀛壶,则瀛洲也。形如壶器。”
简析
据唐襄州宜城人王士源《孟浩然集序》载,王昌龄从岭南赦还游襄阳在开元二十八年(740),孟浩然与之宴王道士房。
前四句表明,自己从张九龄荆州幕府归来后隐卧于青山之间,思想上常常游历于神仙世界,交往的也都是漆园傲吏王道士一类的僧道人物。
后四句描写王道士居所的环境和神仙图画。与王昌龄、王道士酌上流霞美酒,面对仙景对饮,仿佛进入了蓬莱仙山。
诗中可以看出,晚年的孟浩然已明显厌弃现实生活,向往虚幻世界,否定仕途之路。
正是这一次孟浩然陪王昌龄游襄阳,“时浩然疾疹发背且愈,相得欢甚,浪情宴谑,食鲜疾动,终于冶城南园,年五十有二。”唐代山水田园诗派的开创者为了陪边塞代表诗人之一王昌龄饮酒,竟引发旧疾,不治而亡,既是文坛千古之遗憾,也使孟、王二人成了真正的生死之交。
这一首诗,应该也是孟浩然的绝笔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