闺情
(2024-01-19 12:08:58)
标签:
文化情感旅游历史教育 |
分类: 孟浩然诗歌研究 |
唐
孟浩然
一别隔炎凉,君衣忘短长。
裁缝无处等,以意忖情量。
畏瘦疑伤窄,防寒更厚装。
半啼封裹了,知欲寄谁将?
参考译文
1、一别离就相隔了很多个夏冬炎凉,时间长了也忘记了你衣服的尺寸短长。
2、想给你裁缝做衣服却无处等量、比量,只好以意想的尺寸思忖着酌情量裁。
3、一会儿怕衣服裁瘦了疑心窄了穿不得,一会儿又担心天冷,特意将冬装再加厚些以防寒。
4、半夜里把做好的衣服封捆包裹好了,令人啼悲的是(不知丈夫在哪)不知托谁把衣服寄送到哪里去?
注释
此诗宋本不载。
1、炎凉:用炎凉热冷以代夏冬。
2、等:等量,比量。忖(cn):猜度。《说文》:“忖,度也。”《诗·小雅·巧言》:“他人有心,予忖度之。”忖情,根据情理猜度。
3、疑:一作“宜”。从“忘短长”、“忖情量”看,以“疑”为是。伤窄:伤于窄,窄了有妨碍,穿不得。伤,妨碍。《论语·先进》:“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
4、将:送去。
简析
本诗应作于少年时期,写留守妇女思念出征丈夫。
前两联写裁衣,用“隔炎凉”、“忘短长”说明征人离家很久,无法量体裁衣,只好猜度着剪裁。“忖”字,既指猜测这几年丈夫的胖瘦,也有对丈夫在外奔波的想象和对丈夫的思念。
后两联写缝制,一会儿担心衣服裁瘦了、窄了穿不得,一会儿又担心衣服薄了不防寒,再加厚些。悲哀的是衣服缝制好封裹了,却不知丈夫在何处、请谁把衣服寄送到何处?
“半啼封裹了,知欲寄谁将?”诗中从缝制寒衣的角度,刻画了思妇千般愁绪的煎熬和细腻、矛盾的心理活动,是孟浩然写思妇题材为数不多但非常成功的佳作。
一别隔炎凉,君衣忘短长。
裁缝无处等,以意忖情量。
畏瘦疑伤窄,防寒更厚装。
半啼封裹了,知欲寄谁将?
参考译文
1、一别离就相隔了很多个夏冬炎凉,时间长了也忘记了你衣服的尺寸短长。
2、想给你裁缝做衣服却无处等量、比量,只好以意想的尺寸思忖着酌情量裁。
3、一会儿怕衣服裁瘦了疑心窄了穿不得,一会儿又担心天冷,特意将冬装再加厚些以防寒。
4、半夜里把做好的衣服封捆包裹好了,令人啼悲的是(不知丈夫在哪)不知托谁把衣服寄送到哪里去?
注释
此诗宋本不载。
1、炎凉:用炎凉热冷以代夏冬。
2、等:等量,比量。忖(cn):猜度。《说文》:“忖,度也。”《诗·小雅·巧言》:“他人有心,予忖度之。”忖情,根据情理猜度。
3、疑:一作“宜”。从“忘短长”、“忖情量”看,以“疑”为是。伤窄:伤于窄,窄了有妨碍,穿不得。伤,妨碍。《论语·先进》:“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
4、将:送去。
简析
本诗应作于少年时期,写留守妇女思念出征丈夫。
前两联写裁衣,用“隔炎凉”、“忘短长”说明征人离家很久,无法量体裁衣,只好猜度着剪裁。“忖”字,既指猜测这几年丈夫的胖瘦,也有对丈夫在外奔波的想象和对丈夫的思念。
后两联写缝制,一会儿担心衣服裁瘦了、窄了穿不得,一会儿又担心衣服薄了不防寒,再加厚些。悲哀的是衣服缝制好封裹了,却不知丈夫在何处、请谁把衣服寄送到何处?
“半啼封裹了,知欲寄谁将?”诗中从缝制寒衣的角度,刻画了思妇千般愁绪的煎熬和细腻、矛盾的心理活动,是孟浩然写思妇题材为数不多但非常成功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