檀溪寻故人
(2023-12-10 10:48:46)
标签:
文化旅游历史教育情感 |
分类: 孟浩然诗歌研究 |
唐 孟浩然
花伴成龙竹,池分跃马溪。
田园人不见,疑向洞中栖。
参考译文
1、友人的家周围花丛伴着一种名叫成龙竹的竹林,位置在襄阳护城河池外刘备当年马跃檀溪分流处附近。
2、在四处的田园村落里都见不到他的人影,我怀疑他是在附近的山洞中生活栖息。
注释
题目:一作《檀溪寻古》。檀溪:在襄阳西南。《元和郡县志·山南东道·襄州》:“檀溪在县(襄阳)西南。”《太平寰宇记·山南东道·襄州》:“檀溪即梁高祖沈竹木于此溪中,先主乘的卢跃过之所也。”
1、花伴:一作“花半”、“苑半”。成龙竹:即龙须竹。李衎《竹谱详录》:“生两浙山谷间,与猫头竹无异,根下节不甚密,析为篾,平细柔韧。”可作马鞭。高适《咏马鞭》:“龙竹养根凡几年,工人截之为长鞭。”另据《太平广记》引《神仙传》费长房骑竹仗而归的故事,说竹仗为青龙所变,故曰“成龙竹”。
池:指襄阳城西护城河池,檀溪在护城河外,故曰“池分”。跃马溪:即檀溪,因刘备马跃檀溪故名。《太平寰宇记·山南东道·襄州》:“檀溪……先主乘的卢跃过之所也。”今襄阳西尚存有刘备马跃檀溪遗址。跃,一作“濯”。
2、洞中栖:一作“武陵迷”,借用陶渊明《桃花源记》中武陵人偶然发现世外桃源之典,喻故人超凡脱俗,归于真隐。
简析
本诗应为诗人早年家居求学之时。
诗中花丛伴“龙竹”,寓故人身处环境优雅、品节高尚。“洞中栖”,又指故人超脱尘世、归于真隐。
浩然寻人不遇,虽有遗憾,但隐而不露,人、景成趣。孟集另有《寻菊花潭主人不遇》诗。本诗虽短小,但引用了“成龙竹”、“跃马溪”、“洞中栖(“武陵迷”)”3个典故,不露痕迹、清新淡雅,使诗人对故人的想念和钦羡跃然纸上。
花伴成龙竹,池分跃马溪。
田园人不见,疑向洞中栖。
参考译文
1、友人的家周围花丛伴着一种名叫成龙竹的竹林,位置在襄阳护城河池外刘备当年马跃檀溪分流处附近。
2、在四处的田园村落里都见不到他的人影,我怀疑他是在附近的山洞中生活栖息。
注释
题目:一作《檀溪寻古》。檀溪:在襄阳西南。《元和郡县志·山南东道·襄州》:“檀溪在县(襄阳)西南。”《太平寰宇记·山南东道·襄州》:“檀溪即梁高祖沈竹木于此溪中,先主乘的卢跃过之所也。”
1、花伴:一作“花半”、“苑半”。成龙竹:即龙须竹。李衎《竹谱详录》:“生两浙山谷间,与猫头竹无异,根下节不甚密,析为篾,平细柔韧。”可作马鞭。高适《咏马鞭》:“龙竹养根凡几年,工人截之为长鞭。”另据《太平广记》引《神仙传》费长房骑竹仗而归的故事,说竹仗为青龙所变,故曰“成龙竹”。
池:指襄阳城西护城河池,檀溪在护城河外,故曰“池分”。跃马溪:即檀溪,因刘备马跃檀溪故名。《太平寰宇记·山南东道·襄州》:“檀溪……先主乘的卢跃过之所也。”今襄阳西尚存有刘备马跃檀溪遗址。跃,一作“濯”。
2、洞中栖:一作“武陵迷”,借用陶渊明《桃花源记》中武陵人偶然发现世外桃源之典,喻故人超凡脱俗,归于真隐。
简析
本诗应为诗人早年家居求学之时。
诗中花丛伴“龙竹”,寓故人身处环境优雅、品节高尚。“洞中栖”,又指故人超脱尘世、归于真隐。
浩然寻人不遇,虽有遗憾,但隐而不露,人、景成趣。孟集另有《寻菊花潭主人不遇》诗。本诗虽短小,但引用了“成龙竹”、“跃马溪”、“洞中栖(“武陵迷”)”3个典故,不露痕迹、清新淡雅,使诗人对故人的想念和钦羡跃然纸上。
前一篇:家园卧疾毕太祝曜见寻
后一篇:冬至后过吴张二子檀溪别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