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少府与杨九再来
(2023-12-08 11:39:20)
标签:
文化旅游历史教育情感 |
分类: 孟浩然诗歌研究 |
唐
孟浩然
弱岁早登龙,今来喜再逢。
如何春月柳,犹忆岁寒松。
烟火临寒食,笙歌达曙钟。
喧喧斗鸡道,行乐羡朋从。
参考译文
1、你们是弱冠之岁少年时就早早科考高中登龙门的人,今日来访我们又喜悦地再次相逢。
2、你们如春月里的柳树光彩秀美,仍犹忆起我这如岁寒时的松柏一样困窘之人,令人感激。
3、在临近寒食节的日子里,我们通宵达旦地在笙歌中玩乐直到晨曙的钟声响起。
4、在去斗鸡场的喧闹道路中,大家一起行乐别人都羡慕我有朋友相从。
注释
题目:一作“王九”。据毛校记元本无“与杨九”三字。李少府:《孟集》中尚有《愛州李少府见赠》诗,其人不详,一说为李白之从兄李皓。杨九:名履不详。
1、弱岁:犹弱冠,即少年。《礼记·曲礼上》:“二十曰弱冠。”孔颖达疏:“二十成人,初加冠礼,犹未壮,故曰弱也。”登龙:即登龙门。科举中式称登龙门,省称登龙。唐代封演《封氏闻见记·贡举》:“故当代以进士登科为登龙门。”又或得到名人接见或援引而提高身价亦称登龙门。《后汉书·李膺传》:“膺独持风裁,以声名自高。士有被其容接者,名为登龙门。”今来:一作“今朝”。
2、如何:一作“何如”。春月柳:形容人的风仪出众,光彩秀美。《世说新语·容止》:“有人叹王恭形茂者云:濯濯如春月柳。”比喻李、扬二人。岁寒松:《论语·子罕》:“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雕也。”后世以岁寒松喻在困境中能操守的人。此处孟自喻处于困境。
3、寒食:《荆楚岁时记》:“去冬节一百五日,即有疾风甚雨,谓之寒食,禁火三日。”注:“据历合在清明前二日,亦有去冬至一百六日者。”见《李氏园园林卧疾》注。达曙钟:到晓钟声响。达,一依“咽”。曙:一作“晓”,意同。
4、斗鸡道:古代豪富之家,常以斗鸡为戏。古人在寒食节时有斗鸡取乐的风俗。曹植有《斗鸡篇》,《荆楚岁时记》:“寒食斗鸡。”朋一作“明”,误。
简析
本诗据徐鹏先生《孟浩然集校注·作品系年》,约作于开元二十七年(739),从“如何春月柳,犹忆岁寒松”,当为晚年所作。
李白于是年游襄阳,有《赠孟浩然》、《春日归山寄孟浩然》、《赠从兄襄阳少府皓》等诗。疑此李少府即为白之从兄李皓。
首联写少年得志的朋友今又来访,喜再相逢。颔联写春柳一样光彩照人的朋友仍记得起自己这如寒松一样困顿之人。颈联和尾联写和朋友度过了笙歌达旦的寒食节前夜,一起行乐于喧闹的斗鸡道上,朋友相从令人羡慕。
全诗主要写晚年独自幽居于涧南园的孟浩然,对年轻朋友不弃旧、不相忘、不势利的感激之情和高兴、自豪之情,对于研究唐时寒食节风俗也有一定的价值。
弱岁早登龙,今来喜再逢。
如何春月柳,犹忆岁寒松。
烟火临寒食,笙歌达曙钟。
喧喧斗鸡道,行乐羡朋从。
参考译文
1、你们是弱冠之岁少年时就早早科考高中登龙门的人,今日来访我们又喜悦地再次相逢。
2、你们如春月里的柳树光彩秀美,仍犹忆起我这如岁寒时的松柏一样困窘之人,令人感激。
3、在临近寒食节的日子里,我们通宵达旦地在笙歌中玩乐直到晨曙的钟声响起。
4、在去斗鸡场的喧闹道路中,大家一起行乐别人都羡慕我有朋友相从。
注释
题目:一作“王九”。据毛校记元本无“与杨九”三字。李少府:《孟集》中尚有《愛州李少府见赠》诗,其人不详,一说为李白之从兄李皓。杨九:名履不详。
1、弱岁:犹弱冠,即少年。《礼记·曲礼上》:“二十曰弱冠。”孔颖达疏:“二十成人,初加冠礼,犹未壮,故曰弱也。”登龙:即登龙门。科举中式称登龙门,省称登龙。唐代封演《封氏闻见记·贡举》:“故当代以进士登科为登龙门。”又或得到名人接见或援引而提高身价亦称登龙门。《后汉书·李膺传》:“膺独持风裁,以声名自高。士有被其容接者,名为登龙门。”今来:一作“今朝”。
2、如何:一作“何如”。春月柳:形容人的风仪出众,光彩秀美。《世说新语·容止》:“有人叹王恭形茂者云:濯濯如春月柳。”比喻李、扬二人。岁寒松:《论语·子罕》:“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雕也。”后世以岁寒松喻在困境中能操守的人。此处孟自喻处于困境。
3、寒食:《荆楚岁时记》:“去冬节一百五日,即有疾风甚雨,谓之寒食,禁火三日。”注:“据历合在清明前二日,亦有去冬至一百六日者。”见《李氏园园林卧疾》注。达曙钟:到晓钟声响。达,一依“咽”。曙:一作“晓”,意同。
4、斗鸡道:古代豪富之家,常以斗鸡为戏。古人在寒食节时有斗鸡取乐的风俗。曹植有《斗鸡篇》,《荆楚岁时记》:“寒食斗鸡。”朋一作“明”,误。
简析
本诗据徐鹏先生《孟浩然集校注·作品系年》,约作于开元二十七年(739),从“如何春月柳,犹忆岁寒松”,当为晚年所作。
李白于是年游襄阳,有《赠孟浩然》、《春日归山寄孟浩然》、《赠从兄襄阳少府皓》等诗。疑此李少府即为白之从兄李皓。
首联写少年得志的朋友今又来访,喜再相逢。颔联写春柳一样光彩照人的朋友仍记得起自己这如寒松一样困顿之人。颈联和尾联写和朋友度过了笙歌达旦的寒食节前夜,一起行乐于喧闹的斗鸡道上,朋友相从令人羡慕。
全诗主要写晚年独自幽居于涧南园的孟浩然,对年轻朋友不弃旧、不相忘、不势利的感激之情和高兴、自豪之情,对于研究唐时寒食节风俗也有一定的价值。
前一篇:裴司士员司户见寻
后一篇:家园卧疾毕太祝曜见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