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张五回夜园作
(2023-12-04 14:56:19)
标签:
文化旅游历史教育情感 |
分类: 孟浩然诗歌研究 |
唐
孟浩然
闻就庞公隐,移居近洞湖。
兴来林是竹,归卧谷名愚。
挂席樵风便,开轩琴月孤。
岁寒何用赏,霜落故园芜。
参考译文
1、听闻你就着庞公当年的隐居地,把家迁移至洞湖附近。
2、兴致来了就到竹林游乐,疲惫了就归来回愚谷歇卧。
3、我挂席扬帆归来是便利的顺风,推开居室的窗户,只见一弯如琴的孤月高挂空中。
4、岁时寒冷无何物可以欣赏,寒霜落地故乡家园已是一片荒芜。
注释
一作《寻张五》、《寻张五回夜于园作》。张五:见《秋登万山寄张五》。夜园:夜色下的涧南园。
1、就:一作“说”。庞公:即庞德公,东汉时襄阳隐士、名士。详《登鹿门山怀古》。洞湖:湖名,在岘山附近。一作“涧湖”,非。孟集另有《诉江至武昌》云:“家本洞湖上,岁时归思催。”可知襄阳境内有洞湖,地志不载。详《泝江至武昌》注。
2、林是竹:即竹林,本指三国魏末竹林七贤阮籍、稽康等宴集的竹林,后亦指隐士居处。谷名愚:即愚谷。刘向《说苑·政理》:“齐桓公出猎,逐鹿而走入山谷之中,见一老公而问之曰:‘是为何谷?’对曰:‘为愚公之谷。’”愚公谷,也作愚谷,后世借指隐居之地。
3、挂席:扬帆。详《彭蠡湖中望庐山》注。樵风:顺风,一作“牎风”,误。详《与崔二十一游镜湖寄包贺二公》注。轩:窗户。琴月:如琴的弯月。
4、何用赏:没有什么可赏。落:一作“露”,误。故园:指孟浩然故居涧南园。
简析
本诗约作于开元二十二、二十三年(734—735)左右。
此时的孟浩然思想比较安闲和恬淡自适,没有了早年的“鸿鹄志”和落第后的激愤怨恨,也还没有其后日趋消极的求仙思想。
孟浩然听说张五移居到洞湖附近昔日庞公故地隐居,一片竹林,名为愚谷,于是去寻访看望。顺风乘船归来,孤月如琴高挂,虽然岁寒霜落,夜园荒芜,但是浩然没有了人生苦短的感慨,无愁无怨,归于淡泊。
淡到看不见诗,是孟浩然的诗风,也是他人生的感悟和写照。
闻就庞公隐,移居近洞湖。
兴来林是竹,归卧谷名愚。
挂席樵风便,开轩琴月孤。
岁寒何用赏,霜落故园芜。
参考译文
1、听闻你就着庞公当年的隐居地,把家迁移至洞湖附近。
2、兴致来了就到竹林游乐,疲惫了就归来回愚谷歇卧。
3、我挂席扬帆归来是便利的顺风,推开居室的窗户,只见一弯如琴的孤月高挂空中。
4、岁时寒冷无何物可以欣赏,寒霜落地故乡家园已是一片荒芜。
注释
一作《寻张五》、《寻张五回夜于园作》。张五:见《秋登万山寄张五》。夜园:夜色下的涧南园。
1、就:一作“说”。庞公:即庞德公,东汉时襄阳隐士、名士。详《登鹿门山怀古》。洞湖:湖名,在岘山附近。一作“涧湖”,非。孟集另有《诉江至武昌》云:“家本洞湖上,岁时归思催。”可知襄阳境内有洞湖,地志不载。详《泝江至武昌》注。
2、林是竹:即竹林,本指三国魏末竹林七贤阮籍、稽康等宴集的竹林,后亦指隐士居处。谷名愚:即愚谷。刘向《说苑·政理》:“齐桓公出猎,逐鹿而走入山谷之中,见一老公而问之曰:‘是为何谷?’对曰:‘为愚公之谷。’”愚公谷,也作愚谷,后世借指隐居之地。
3、挂席:扬帆。详《彭蠡湖中望庐山》注。樵风:顺风,一作“牎风”,误。详《与崔二十一游镜湖寄包贺二公》注。轩:窗户。琴月:如琴的弯月。
4、何用赏:没有什么可赏。落:一作“露”,误。故园:指孟浩然故居涧南园。
简析
本诗约作于开元二十二、二十三年(734—735)左右。
此时的孟浩然思想比较安闲和恬淡自适,没有了早年的“鸿鹄志”和落第后的激愤怨恨,也还没有其后日趋消极的求仙思想。
孟浩然听说张五移居到洞湖附近昔日庞公故地隐居,一片竹林,名为愚谷,于是去寻访看望。顺风乘船归来,孤月如琴高挂,虽然岁寒霜落,夜园荒芜,但是浩然没有了人生苦短的感慨,无愁无怨,归于淡泊。
淡到看不见诗,是孟浩然的诗风,也是他人生的感悟和写照。
前一篇:夏日南亭怀辛大
后一篇:张七及辛大见寻南亭醉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