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高阳池送朱二

(2023-11-26 08:39:30)
标签:

文化

历史

教育

旅游

情感

分类: 孟浩然诗歌研究
唐 孟浩然

当昔襄阳雄盛时,山公常醉习家池。
池边钓女日相随,妆成照影竞来窥。
澄波澹澹芙蓉发,绿岸毵毵杨柳垂。
一朝物变人亦非,四面荒凉人径稀。
意气豪华何处在?空余草露湿罗衣。
此地朝来饯行者,翻向此中牧征马。
征马分飞日渐斜,见此空为人所嗟。
殷勤为访桃源路,予亦归来松子家。
参考译文
1、当年昔日襄阳正雄盛的时代,镇南大将军山简常常醉卧在习家池边。
2、池边每日有钓女们结伴相随,一番梳妆打扮后对照水面竞相窥视自己在池中的倩影。
3、清澄的水波荡漾荷花竞相生发开放,一片碧绿的岸边杨柳细长垂地。
4、多年后往日的繁华不再景物发生了变化人亦非当年,四面都是荒凉景象小径人迹稀少。
5、往日意气高扬、豪华风流的人都在何处?只空余荒草露水打湿隐士的薜罗之衣。
6、但是此地虽然萧条了,仍有很多人朝阳下一早来设宴饯行朋友,翻身下马在此地放牧远征的马匹。
7、午后远行的人骑着征马和主人分手而别,日头渐渐向西倾斜,人们见到此景只能空为嗟叹。
8、我殷勤而来是为了探访通向桃源世界的道路,你走后我亦归来赤松仙子之家,隐逸遁世。
注释
高阳池:即习家池,晋人山简镇襄阳时始称高阳池。《晋书·山简传》:“简字季伦……永嘉三年出为征南将军,都督荆、湘、交、广四州军事,假节镇襄阳……诸习氏荆土豪族有佳园池,简每出游嬉,多之池上,置酒辄醉,名之曰高阳池。”朱二:浩然好友,生平未详。一作朱一。
1、当:一作“尝”,形近而误。雄:一作“全”。常:一作“恒”。山公:即山简。
习家池:《清一统志·湖北·襄阳府》:“习家池在襄阳县南。《水经注》:‘习郁依范蠡养鱼法作大陂,陂长六十步,广四十步,池中起钓台,池北亭郁墓所在也。其水下入沔。”《元和志》:“习郁池在襄阳南十四里。”《寰宇记》:“县南有习家鱼池,池中钓台尚在。”
2、日:一作“自”、“目”。竞:一作“竟”。
3、澄:一作“红”。澹澹(dàn):水波起伏的样子。毵毵(sn):毵,毛长貌。毵毵,本指毛发细长,引申为枝叶细长之貌。
4:径:一作“住”。
5、意气:犹气概。意气豪华正应首句之“雄盛”。在:一作“去”。罗衣:一作“征衣”。
6、日渐斜:一作“渐日斜”,非。
7、饯行:设下酒食为某人送行。
8、桃源路:用陶渊明《桃花源记》典,详《登望楚山最高顶》注。松子:即赤松子,传说中的仙人。晋干宝《搜神记》卷一:“赤松子者,神农时雨师也,服冰玉散,以教神农,能入火不烧。至昆仑山,常入西王母石室中,随风雨上下。炎帝少女追之,亦得仙,俱去。”此指遁隐出世的人。
简析
从诗中感伤、隐逸的语气看,当写于诗人晚年。
全诗用对比手法,前六句渲染昔日习家池的繁华艳丽,后八句叙述眼前的萧索冷落,结尾两句表明要寻找世外桃源,隐逸遁世。
诗人以襄阳的治乱盛衰为背景,将古人的春风得意与自己的潦倒困顿对比,表现了个人的理想与社会现实有矛盾而产生的怨愤之情。因此,要访桃源路,做赤松子。
诗中既有怀古,也有嗟叹,勾画出历史的苍桑,有一种高远沉郁之感。“当昔襄阳雄盛时,山公常醉习家池。”,成为咏诵襄阳历史和风物的名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送张祥之房陵
后一篇:襄阳公宅饮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