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春汉中漾舟
(2023-11-25 14:59:32)
标签:
文化历史旅游教育情感 |
分类: 孟浩然诗歌研究 |
唐
孟浩然
羊公岘山下,神女汉皋曲:
雪罢冰复开,春潭千丈绿。
轻舟恣来往,探玩无厌足。
波影摇妓钗,沙光逐人目。
倾杯鱼鸟醉,联句莺花续。
良会难再逢,日入须秉烛。
参考译文
1、从羊公生前游憩之处的岘山脚下,到神女解珮的汉皋山下面的汉江弯曲处。
2、飞雪罢停,河冰又复开冻,春天千丈深的汉江潭水已是清澈碧绿。
3、我们驾驶着一叶轻舟,恣意在江面上来往划动,探寻游玩没有厌烦和满足。
4、水波中歌妓的影子摇动着头上的金钗,沙滩上反射的阳光追逐着人的眼目。
5、人们倾斜着干杯时游鱼和飞鱼也感觉喝醉了,大家联句时黄莺和花木也参与续句。
6、这样良好的相会以后难以再次相逢,日入西山须秉持火烛才能照亮夜游。
注释
题目:初春:一作“春初”。或无“初春”二字。汉中:汉水中。汉水,又称汉江,源出陕西省宁强县北嶓冢山。初出称漾水,流经陕西沔县为沔水,东经陕西褒城县合褒水始为汉水。再流经陕西南部、湖北西北部和中部,至武汉市汉阳入长江。这里的“汉中”指流经湖北西北部襄阳的一段水域。漾舟:泛舟。
1、羊公岘山下:一作“漾舟逗何处?”羊公:指西晋名将羊祜,曾都督荆州诸军事,久居襄阳,喜到岘山游憩。岘(xiàn)山:又称岘首山,位于今襄阳市城南约九里处的汉江西岸。羊祜常于此山置酒言咏,终日不倦。羊祜死后,百姓在此山为其建碑立庙,岁时饷祭。“望其碑者莫不流涕,杜预因名为堕泪碑。”(见《晋书·羊祜传》)
神女:指传说中的汉江二女神。《元和郡县志·山南道·襄州》:“万山一名汉皋山,在县(襄阳)西十一里。”《清一统志·湖北·襄阳府》:“万山在襄阳县西北十里,一名方山,一名蔓山,一名汉皋山。《韩诗传外》郑交甫将南适楚,遵彼汉皋台下,乃遇二女,佩两珠,大如荆鸡之卵。《父老传》云:‘交甫所见玉女游处,北山之下曲隈是也。’”
2、潭:指江水深处。绿:一作“渌”。
3、恣:《说文》:恣,纵也。意犹“任意”。玩:一作“翫”,戏,与“玩”义通。
4、妓:歌妓,歌女。一作“伎”,逐:一作“动”。
5、倾:偏侧,倒斜。联:一作“得”。莺:一作“烟”。
6、秉:持,举。
简析
本诗应为诗人早年作品,约写于景云二年(711)。
前两联点明时间和地点:春潭泛绿之时,从羊公岘山脚下到神女弄珠之处。中间三联写人物景物:轻舟来往、探玩无厌、波影摇钗、沙光逐目。最后一联统照全篇,对汉江景物迷恋不舍,须秉烛夜游。
诗中有用典,采用了夸张、拟人的手法,描写了汉江漾舟活动,表达了对家乡山水的热爱。人、物溶为一体,情、景交融生动,引人入胜。
刘辰翁曰:此虽清事,微近俗意,知此可以语此。
羊公岘山下,神女汉皋曲:
雪罢冰复开,春潭千丈绿。
轻舟恣来往,探玩无厌足。
波影摇妓钗,沙光逐人目。
倾杯鱼鸟醉,联句莺花续。
良会难再逢,日入须秉烛。
参考译文
1、从羊公生前游憩之处的岘山脚下,到神女解珮的汉皋山下面的汉江弯曲处。
2、飞雪罢停,河冰又复开冻,春天千丈深的汉江潭水已是清澈碧绿。
3、我们驾驶着一叶轻舟,恣意在江面上来往划动,探寻游玩没有厌烦和满足。
4、水波中歌妓的影子摇动着头上的金钗,沙滩上反射的阳光追逐着人的眼目。
5、人们倾斜着干杯时游鱼和飞鱼也感觉喝醉了,大家联句时黄莺和花木也参与续句。
6、这样良好的相会以后难以再次相逢,日入西山须秉持火烛才能照亮夜游。
注释
题目:初春:一作“春初”。或无“初春”二字。汉中:汉水中。汉水,又称汉江,源出陕西省宁强县北嶓冢山。初出称漾水,流经陕西沔县为沔水,东经陕西褒城县合褒水始为汉水。再流经陕西南部、湖北西北部和中部,至武汉市汉阳入长江。这里的“汉中”指流经湖北西北部襄阳的一段水域。漾舟:泛舟。
1、羊公岘山下:一作“漾舟逗何处?”羊公:指西晋名将羊祜,曾都督荆州诸军事,久居襄阳,喜到岘山游憩。岘(xiàn)山:又称岘首山,位于今襄阳市城南约九里处的汉江西岸。羊祜常于此山置酒言咏,终日不倦。羊祜死后,百姓在此山为其建碑立庙,岁时饷祭。“望其碑者莫不流涕,杜预因名为堕泪碑。”(见《晋书·羊祜传》)
神女:指传说中的汉江二女神。《元和郡县志·山南道·襄州》:“万山一名汉皋山,在县(襄阳)西十一里。”《清一统志·湖北·襄阳府》:“万山在襄阳县西北十里,一名方山,一名蔓山,一名汉皋山。《韩诗传外》郑交甫将南适楚,遵彼汉皋台下,乃遇二女,佩两珠,大如荆鸡之卵。《父老传》云:‘交甫所见玉女游处,北山之下曲隈是也。’”
2、潭:指江水深处。绿:一作“渌”。
3、恣:《说文》:恣,纵也。意犹“任意”。玩:一作“翫”,戏,与“玩”义通。
4、妓:歌妓,歌女。一作“伎”,逐:一作“动”。
5、倾:偏侧,倒斜。联:一作“得”。莺:一作“烟”。
6、秉:持,举。
简析
本诗应为诗人早年作品,约写于景云二年(711)。
前两联点明时间和地点:春潭泛绿之时,从羊公岘山脚下到神女弄珠之处。中间三联写人物景物:轻舟来往、探玩无厌、波影摇钗、沙光逐目。最后一联统照全篇,对汉江景物迷恋不舍,须秉烛夜游。
诗中有用典,采用了夸张、拟人的手法,描写了汉江漾舟活动,表达了对家乡山水的热爱。人、物溶为一体,情、景交融生动,引人入胜。
刘辰翁曰:此虽清事,微近俗意,知此可以语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