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夜有怀
(2023-11-24 11:58:15)
标签:
文化历史教育旅游情感 |
分类: 孟浩然诗歌研究 |
唐
孟浩然
五更钟漏欲相催,四气推迀往复回。
帐里残灯才去焰,炉中香气尽成灰。
渐看春逼芙蓉枕,顿觉寒销竹叶杯。
守岁家家应未卧,相思那得梦魂来?
参观译文
1、五更时分听钟漏声声,好似滴滴相催,由此四季节气推移、变迁,往复循回。
2、帐里的残灯才被剪去焰芯、更加明亮,炉中的香料已燃尽成灰、不再逸出香气。
3、此时看见春天已渐渐逼近绣有芙蓉图案的枕头,顿时觉得寒气也在竹叶清酒杯中销退。
4、家乡除夕之夜家家守岁应该没有上床睡卧,虽然相思但梦魂中哪得轻易来相见!
注释
题目:一作《岁除夜有怀》。
1、钟漏:一作“钟鼓”。钟,指佛寺钟声;漏,古人用铜壶滴漏以计时。四气:春、夏、秋、冬四时之气。《礼记·乐记》:“动四气之和,以著万物之理。”孔颖达疏:“动四气之和者,谓感动四时之气序之和平,使阴阳顺序也。”
2、才去:一作“犹有”。焰:灯花。
3、芙蓉枕:绣有芙蓉图案的枕头。销:减,消退,一作“消”。竹叶杯:盛有美酒的酒杯。竹叶,即竹叶清,古名酒。《文选·张协〈七命〉》:“乃有荆南乌程,豫北竹叶。”李善注:“《吴地理志》曰‘吴兴乌程县酒有名。’”晋张华《轻薄篇》:“苍梧竹叶清,宜城九酿酒。”按:今日之名酒仍有名竹叶青者。
4、未卧:一作“不卧”。那:一作“郍”。
简析
本诗或作于长安落第之后的某次外游途中。
诗人羁旅外乡,除夕之夜,听钟漏相催,闻炉中香尽,看春逼芙蓉枕,觉寒销竹叶杯。
抓住除夕夜特有的景物和特征,一反常人盼春、喜春,表现了功名未遂、时不我待的惆怅。
结尾二句直抒胸臆,表达了除夕羁旅他乡,求功名不可得、思亲人难入梦的愁绪。
贺裳《载酒园诗话又编·孟浩然》:《除夜咏怀》曰:“渐看春逼芙蓉枕,顿觉寒消竹叶杯。守岁家家应未卧,相思那得梦魂来。”虽凄惋入情,却竟是中晚唐态度矣。
五更钟漏欲相催,四气推迀往复回。
帐里残灯才去焰,炉中香气尽成灰。
渐看春逼芙蓉枕,顿觉寒销竹叶杯。
守岁家家应未卧,相思那得梦魂来?
参观译文
1、五更时分听钟漏声声,好似滴滴相催,由此四季节气推移、变迁,往复循回。
2、帐里的残灯才被剪去焰芯、更加明亮,炉中的香料已燃尽成灰、不再逸出香气。
3、此时看见春天已渐渐逼近绣有芙蓉图案的枕头,顿时觉得寒气也在竹叶清酒杯中销退。
4、家乡除夕之夜家家守岁应该没有上床睡卧,虽然相思但梦魂中哪得轻易来相见!
注释
题目:一作《岁除夜有怀》。
1、钟漏:一作“钟鼓”。钟,指佛寺钟声;漏,古人用铜壶滴漏以计时。四气:春、夏、秋、冬四时之气。《礼记·乐记》:“动四气之和,以著万物之理。”孔颖达疏:“动四气之和者,谓感动四时之气序之和平,使阴阳顺序也。”
2、才去:一作“犹有”。焰:灯花。
3、芙蓉枕:绣有芙蓉图案的枕头。销:减,消退,一作“消”。竹叶杯:盛有美酒的酒杯。竹叶,即竹叶清,古名酒。《文选·张协〈七命〉》:“乃有荆南乌程,豫北竹叶。”李善注:“《吴地理志》曰‘吴兴乌程县酒有名。’”晋张华《轻薄篇》:“苍梧竹叶清,宜城九酿酒。”按:今日之名酒仍有名竹叶青者。
4、未卧:一作“不卧”。那:一作“郍”。
简析
本诗或作于长安落第之后的某次外游途中。
诗人羁旅外乡,除夕之夜,听钟漏相催,闻炉中香尽,看春逼芙蓉枕,觉寒销竹叶杯。
抓住除夕夜特有的景物和特征,一反常人盼春、喜春,表现了功名未遂、时不我待的惆怅。
结尾二句直抒胸臆,表达了除夕羁旅他乡,求功名不可得、思亲人难入梦的愁绪。
贺裳《载酒园诗话又编·孟浩然》:《除夜咏怀》曰:“渐看春逼芙蓉枕,顿觉寒消竹叶杯。守岁家家应未卧,相思那得梦魂来。”虽凄惋入情,却竟是中晚唐态度矣。